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助产工作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始,在原有产程处理、护理原则、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规范助产行为。并统计2003~2005年度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2003~2005年度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助产工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助产主动防范在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中的重要性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产前、产时、产后主动防范性护理措施,即有窒息病例均遵循ABCDE复苏法抢救.结果:43例窒息新生儿均抢救成功,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助产主动防范可以有效地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减少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的措施。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2月~2005年5月从阴道分娩的4 209个新生儿中出现的15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抢救并分析。结果15例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抢救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应在熟悉其病因、正确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进行,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的研究,探讨新生儿窒息的防治.方法 对835例住院分娩者,分为胎儿窘迫组和无胎窘组,分析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并对137例胎儿窘迫中胎心率、羊水及其持续时间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各自与阿氏评分的关系.结果 胎窘组的窒息率比无胎窘组显著增加;胎心率正常者窒息率最低,Apgar评分分值最高,胎心率增高者次之,接着是胎心率减慢者和胎心率不规则者;羊水污染越重、胎儿窘迫持续时间越长,窒息率越高,Apgar评分分值越低.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是紧密相关的.结论 防治胎儿窘迫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关键,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率和探讨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31 例窒息新生儿头颅CT的检查并进行轻、重度窒息的CT对比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脑损伤的阳性率为54.84% ,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的关系为: 轻度窒息组CT示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4% , 重度窒息组为66%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提示CT是诊断窒息后脑损伤的可靠检查手段,脑损伤的产生与窒息程度无明显正相关,不能单靠出生时窒息的严重程度而判断脑损伤的发生与预后。  相似文献   

6.
孟桂香  邵宝亭 《临床医学》1992,12(6):252-254
资料与方法 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本院分娩总数1486例,其中死产8例,活产新生儿1478例,常规于生后1、5分钟各进行Apgar评分,≤7分诊断为新生儿窒息,4~7分为轻度,0~3分为重度,以二次评分最低评分为标准,共诊断新生儿窒息90例,发生率为6.09%。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对我科2005—01~2005—12出生的窒息新生儿抢救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5—01~2005—12共出生新生儿1208例,窒息新生儿66例,发生率为5.48%,其中重度窒息21例。重度窒息中根据原因分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产前子痫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3例,中央性前置胎盘3例,血小板为01例,妊娠合并重度贫血1例,双胎妊娠合并高血压病1例,双胎1例,早产儿8例(孕周28~34周)。  相似文献   

9.
10.
朱昌国 《新医学》1998,29(3):152-152,129
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会否致多系统损害,预后如何,取决于新生儿窒息的轻重和复苏方法及时、正确与否。窒息的复苏处理 复苏应有严格的程序,目前普遍采用ABCDE复苏方法:A.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建立通畅的呼吸道。B.应用正确方法建立呼吸。C.建立正常循环。D.在个别情况下需用复苏药物。E.监护与评估复苏效果和处理合并症。大部分新生儿窒息复苏经采用ABC三项后好转,很少需要使用药物治疗。1.初步复苏处理(1)保暖、防止体温下降:即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分钟内用湿热纱布或小毛巾揩干其全身羊水和血迹,以减少体温下降和加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C(PC)和D-二聚体(D-D)变化的意义。方法检测4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血浆vWF、D-D及PC值,vWF用免疫浊度法,D-二聚体用金标法,蛋白C用ELISA法。与26名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新生儿重度窒息组血浆VWF、PC、D-D均值与轻度窒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轻度窒息组血浆vWF、D-D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血浆PC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均正常,但重度窒息组PLT较对照组低。结论新生儿窒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及止血异常。说明血管内皮损伤在窒息病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青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4):261-26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 2 82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 ,分析孕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行臀牵引术分娩者最高 ,发生率 5 8 33% (14 / 2 4 ) ,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的 0 14 % (4/ 2 918)(P <0 0 5 ) ,其次为胎吸助产 ,剖宫产分娩。结论 :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抚触及被动体操对轻度窒息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轻度窒息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触及被动体操干预。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进行测定。结果:干预前两组轻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2 d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通过抚触及被动体操干预后30 d,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抚触及被动体操对轻度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组)出生后24h内及治疗后第7天的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第1天及第7天对收集病例进行心电图检测计算QT离散度,并与围产期无窒息史的20例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cTnI与CK-MB升高更明显(P均<0.01),表明窒息程度越重血清cTnI与CK-MB升高越明显。治疗7d后窒息新生儿cTnI与CK-MB水平及QT离散度均能下降,与治疗前(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TnI与CK-MB均能敏感检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且随着病情好转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有明显下降,但由于CK-MB影响因素较多,且活性持续时间较短,目前多用cTnI作为反映心肌损害指标,其联合QT离散度检测能早期敏感检出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有助于疗效判断及病情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窒息后新生儿52例血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52例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患者(心肌损害组)与5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酸(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测定的血清AST、CK、LDH及α-HBDH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K—MB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谱中CK—MB明显增高,治疗1周后CK—MB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定量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肾主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窒息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无创性评价肾功能损害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监测窒息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h内的肾主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即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同时分析上述参数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窒息组肾主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RI增大,PSV和EDV降低(P〈0.05);同时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患儿的PSV、EDV和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窒息新生儿肾主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肾血流灌注不良、RI增高,且在段动脉和叶间动脉处更为显著;窒息程度与肾内三级动脉的PSV和EDV呈负相关(r=-0.54,-0.79,-0.66,-0.79,-0.79,-0.82,P〈0.05),与R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0.73,0.80,P〈0.05),窒息程度越高RI增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妇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7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助产法,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助产法,观察2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会阴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比例(1.43%)低于对照组(4.29%)。观察组产妇对助产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法可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符合自然分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在不同时机应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随机将新生儿窒息 6 1例分为 3组 ,A组 19例 ,生后即脐静脉注射纳络酮 ,并与静脉注射相结合 ,B组 2 2例 ,进入新生儿病房后静脉注射纳络酮 ,C组 2 0例 ,不用纳络酮 ,常规治疗。结果 :A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 (P <0 0 5 )。前囟B超检查及血CPK -BB检查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早期连续使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这对临床抢救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Access to continuity of midwifery care (CoMC) models in Australia is increasing but the capacity of the emerging midwifery workforce to provide this care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The aim of this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is to discover how well pre-registration midwifery education prepares and motivates Australian midwifery students to work in CoMC models when they enter practice. Following title review of 432 papers, removal of duplicates and review against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nine papers were included for review.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ess to CoMC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midwifery education,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skills,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to work in this way upon graduation. Existing methods of program delivery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often present students with challenges that detract from the value of their CoMC experiences. A focus on CoMC placement - particularly with a continuity of midwifery mentor – may motivate graduates to work in this model of care. This strategy is recommended to better align Australian midwifery education with maternity care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