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行肝活检对脂肪肝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诊断为脂肪肝和术中发现有肝脏脂肪浸润的患者进行肝活检。结果242例得到病理确诊,118例排除脂肪肝诊断。根据腹腔镜和病理诊断结果对242例诊断为脂肪肝的病例进行分度,其中轻度155例,中度52例,重度35例。结论腹腔镜术中行肝活检给脂肪肝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评价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对个别漏、误诊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术前诊断胆囊结石的病例术后追踪,将超声表现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中,20例为胆囊壁略增厚、胆囊结石;5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4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漏诊1例为术前诊断胆道梗阻、胆总管结石,胆囊长大,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胆道梗阻、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误诊1例为术前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手术及病理诊断单纯性胆囊炎.不同表现形式胆囊结石超声表现与病理检查相符合28例,超声漏诊及误诊胆囊结石诊断各1例.结论 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声像图特征即可确诊,正确率>93%,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罗海涛 《吉林医学》2014,(23):5207-5207
目的:分析术前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预测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440例为研究对象。判定行腹腔镜胆囊切除难易程度标准。将患者分为困难组与容易组,与术中情况行对比分析,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0例患者术前诊断为330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胆囊结石325例,准确率为98.5%;术前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12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为真性息肉45例。结论:对胆囊疾病患者诊断中采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难易程度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莉 《四川医学》2005,26(1):120-120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8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胆囊炎的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39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息肉样病变268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8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71%(682/698)。结论超声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大小、壁厚度、胆囊内结石或息肉的情况,胆囊颈管有无结石嵌顿,胆囊周围有无粘连,胆囊窝有无积液等。结果本组98例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约98.99%,其中超声提示胆囊周围粘连者6例,经手术证实,5例患者术中发现胆囊三角处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有难以分离的粘连、解剖结构难以分辨而中转开腹,超声符合率约83.33%。结论术前超声可以明确诊断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预测腹腔镜手术的难易程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以来26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与腹腔镜(LC)结果符合率为98%,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准确的提供了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术后1周、6月、1年、2年复查胆囊及其功能未见明显改变,1例合并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4例诊断为肝外胆管癌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诊断的35例肝外胆管癌中,术后病理诊断肝外胆管癌31例,诊断符合率为88.6%。术后病理诊断肝外胆管泥沙样结石3例,占87%。术后病理诊断肝外胆管炎1例,占2.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万枝  马继斌  明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21-1022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误诊产生的原因。方法将我院1500例胆囊术前超声诊断结果、手术病理发现及部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漏诊率0.94%,误诊率0.46%。漏诊中术前超声诊断胆囊胆汁淤积7例,胆囊肿大并腔内光点回声3例,胆囊息肉3例。误诊病例术后诊断详见表格。结论超声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漏误诊率,提示超声医生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仔细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以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275例术前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资料并进行腹腔镜手术病例,34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经抗炎治疗后30例行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开腹切除手术19例.结果 超声提示与腹腔镜符合率达到96%,全部手术获得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在胆囊结石选择腹腔镜及常规手术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中均匀性脂肪肝肝实质近场进行声学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该技术对均匀性脂肪肝定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配置AD(声学密度)装置和声学定量分析系统的HP—5500型超声诊断仪对预行胆结石手术的不同程度的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及对照组正常肝进行近场深度的背向散射积分(IBS)测定,取其平均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对66例病人术前图像采集进行了IBS测定,术中取活检,术后病理证实,病理确诊的63例轻、中、重度均匀性脂肪肝及正常肝近场IBS标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IBS标化值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为临床提供参考。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用于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准确、客观,能为临床提供一项数字定量化、标准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胆囊结石及二者的关系分析。方法按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标准,对4185名体检人员的超声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受检的4185名人员中,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29.36%明显高于女性11.18%(<0.01);脂肪肝组中胆囊结石患病率10.62%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4.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脂肪肝的防治可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超声检查可作为脂肪肝、胆囊结石的诊断和监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实质占位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8例常规超声检查误诊病例进行了临床表现分析,与增强CT、超声造影检查肝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术后结果相对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28例中5例血管瘤误诊为肝癌,13例肝脓肿误诊为肝癌,10例肝癌误诊为肝脓肿,14例去外院超声造影检查,2例与穿刺,术后病理诊断不符,22例增强CT检查,3例与穿刺术后病理诊断不符。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实质性占位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有困难,尤其是小病灶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诊断,疑难型肝癌与肝脓肿临床表现存在不典型的非自然转归现象很难鉴别。  相似文献   

13.
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058例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行LC前用超声进行常规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058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997例,符合率94%。中转开腹7例,并发症17例,误诊3例。结论:超声检查胆囊疾病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术前选择依据,同时对手术难度的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现及动态观察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是LC前后理想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阚艳敏  马琳  轩兴铁 《海南医学》2014,(9):1368-1369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大小、壁厚度、胆囊内结石或息肉的情况,胆囊颈管有无结石嵌顿,胆囊周围有无粘连,胆囊窝有无积液等。结果本组病例109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约99.08%,其中超声提示胆囊周围粘连者3例,经手术证实,2例患者术中发现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解剖结构难以分辨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术前超声可以明确诊断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预测腹腔镜手术的难易程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镔 《中国伤残医学》2014,(12):187-188
目的:探讨超声对脂肪肝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接受脂肪肝检查的患者68例,平均年龄48.5±2.6岁,平均病程为2.6±0.5年;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探讨超声诊断脂肝的价值。结果:经病理结果比较,超声检查诊断的脂肪肝准确率高。结论:对于肝脏检查,超声检查具有快捷、方便、无创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脂肪肝与胆囊结石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超声诊断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1 210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脂肪肝、胆囊结石等发生情况,总结脂肪肝与胆囊结石临床超声图像诊断资料,分析脂肪肝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 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10.58%)明显高于非脂肪肝胆囊结石发生率(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60岁阶段人群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在12.00%以上,其中41岁~50岁年龄段人群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12.44%)以及51岁~60岁年龄段人群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12.7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结论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加强预防脂肪肝有助于降低胆囊结石发生率;而超声作为胆囊结石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脂肪肝患者肝脏内存在低回声结节病例资料,分别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脏内的低回声结节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对比金标准,统计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疾病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102例研究对象中轻中度脂肪肝67例,中重度脂肪肝患者35例。病理诊断46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其中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为61.76%明显低于超声造影检查93.14%的正确率,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有效的鉴别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结节病变,减少误诊、漏诊,提高临床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术前超声微创保胆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9月74例胆囊结石患者、61胆囊息肉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手术资料。结果术前常规超声观察上述患者中有5例胆囊周围粘连,均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术中发现4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3例因合并胆囊管结石嵌顿无法取出,改腹腔镜胆囊切除,余均一次性取石成功,结石直径2-30mm,结石取净率100%;2例胆囊息肉患者术中冰冻结果为腺瘤性息肉,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余均一次性摘除息肉成功,取出息肉93个,息肉直径7~14mm;术后无胆瘘等严重并发症,恢复快。结论术前超声对腹腔镜保胆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腹腔镜保胆治疗胆囊疾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在脂肪肝中低回声病灶诊断中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2011-06~2013-10间在我院行中低回声病灶的脂肪肝患者65例。同时对患者行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及随访证实为依据,比较两种方法对脂肪肝中低回声病灶的脂肪肝诊断准确性和误诊或漏诊情况。结果 CT对正常肝区、结节性增生、转移肝癌的诊断检出率高于超声(P<0.05),而原发性肝癌、非典型血管瘤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CT对正常肝区、结节性增生、原发肝癌、转移肝癌的诊断检出与术后病理或随访证实比较无明显差异,非典型血管瘤检出率显著低于术后病理或随访证实。CT检查对中低回声结节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结论对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病灶,超声配合CT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当超声检查有低回声病变的脂肪肝时,需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减少误漏诊,从而提高低回声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阻塞性黄疸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对照、根据超声特征对肝外阻塞性黄疸提出提高诊断的声像描述。结果超声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79%(46/53);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57%(48/53)。结论超声检查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