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小板制备与输注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输血在治疗以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在观察血小板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的变化时发现,用白膜法制备PCs,保存液中加入醋酸,水平震荡保存较好,并对血小板在保存期间的变化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背景 由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浓缩血小板(PCs)需要在全血(WB)采集后8小时内制备,将WB保存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24小时从逻辑上讲很有吸引力。此研究比较在室温保存8小时及24小时全血以PRP方法制备血液成分的体外质量。研究设计与方法 从ABO血型一致的献血者采集WB单位。为降低个体差异,采集2份相似的全血,混合后分装入两个采集袋,这样形成配对。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制备与输注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血在治疗以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在观察血小板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的变化时发现,用白膜法制备PC_s,保存液中加入醋酸,水平震荡保存较好,并对血小板在保存期间的变化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是血液重要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凝血过程,发挥正常的止血功能,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因此血小板输注在临床血液输注中也占有很大比例。血小板采集主要有2种方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血小板,机器采集献血者血小板(机采血小板)。2006年8月,卫生部出台《关于限期停止有偿机采血小  相似文献   

6.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作为一种含高浓度血小板的浓缩物由来已久,其在促进细胞增殖、加快愈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已在临床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同时,PRP也作为一种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手段,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美容领域。目前国内常用的PRP制备方法为试管手工法。但是在此法制备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其最终的质量和产量。同时,PRP在临床中多即采即用,目前缺少统一的储存标准,而组织修复通常需长期多次应用PRP。因此,本文就近年来PRP的试管手工制备法及保存进行综述,期望为其规范化制备及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冰冻保存血小板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2℃保存的血小板 ,保存期短 ,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 ,且易受到细菌污染 ,而低温条件下贮存血小板 ,可使血小板得到长时间有效地贮存 ,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输注血小板供不应求的难题。冰冻保存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临床止血效果 ,可有效防止细菌的污染 ,且具有长期大量保存稀有血型血小板的优点 [1] ,目前在临床已被广泛使用 ,但只有正确掌握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 ,才能提高冰冻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1 制备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冰冻保存血小板是由全血制备成富含血小板血浆 ( FPRP)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防冻剂二甲基亚砜 …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血小板保存介质中血小板保存19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浓缩血小板在采集、制备及贮存过程中受多种物理及化学因素的影响而活化,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和功能受损。细胞内Ca^++的积聚,TXA2、ADP等血小板活化诱导物的增加,凝血酶、纤溶酶及补体的作用,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及能量物质的不足等是造成血小板活化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ol血小板添加液对保存期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献血者标本5份,制备浓缩血小板,应用M-sol血小板添加液保存浓缩血小板,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浆组)作对照,分别在保存1、5、7、10d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胶原诱导的聚集反应及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结果 M-sol保存组血小板溶液的pH、pCO2比血浆组稳定,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比血浆组小,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幅度低于血浆组。结论 M-sol添加液在血小板的体外保存期维持血小板质量的作用优于血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国产和同类进口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对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机采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血小板保存袋于22℃保存,分别在0、3、5和7 d取样品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膜蛋白CD62p、血小板代谢功能、pH、浓度、MPV、PDW、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及细菌培养。结果 2种血小板保存袋常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血小板在临床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或预防恶性肿瘤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当前我国采供血机构血小板的常规保存条件为(22±2)℃,震荡保存,保存期限为5d。22℃震荡保存期限短且发生细菌污染概率远超低温保存,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输血安全。目前,主要从血小板添加剂溶液替代血浆保存血小板、4℃冷藏保存血小板、-80℃深低温冰冻保存血小板等方面进行研究,缓解储存过程造成的损伤,减少细菌污染,延长血小板保质期,笔者拟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血小板保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保存期间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 5天保存袋保存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研究在 (2 2± 2 )℃条件下振荡和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有无差异。采用SysmexF 82 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机采血小板产品计数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定量检测机采血小板上清液中P 选择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 ,振荡与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产品中血小板计数和P 选择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保存时间延长 ,振荡和静置保存的血小板计数逐渐减少和P 选择蛋白逐渐增多 ,其中两组内的血小板计数在保存 0 - 72小时以内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保存 96 - 1 2 0小时后与保存前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振荡保存组 0 - 72小时内 ,每相邻 1天之间P 选择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 ,其余各时间段均有显著性差异 ;静置保存组 0 - 72小时内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使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 5天保存袋 ,对血小板制品的有效保存期以 3天为宜 ;②在 (2 2± 2 )℃条件下 ,振荡保存的血小板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优于静置保存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在止血、炎症、肿瘤转移、伤口愈合及防御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常规保存需要特定温度且保存时间一般为5~7 d,同时,血小板储存损伤和细菌滋生会影响其保存时间及保存质量。此外,常规输注后会产生非溶血性发热、过敏、循环超负荷及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这些都限制了血小板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但是,与血小板保存相关的添加剂可以降低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就近年来血小板保存相关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以及改善血小板储存损伤、提高血小板保存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用新型复合增塑剂制备血小板袋取代DEHP增塑剂,复合增塑剂能使PC贮存在透气性和酸碱性都较适宜的环境内。SX-9207血小板袋保存血小板5d后,pH为7.19±0.18,血小板计数为(78.7±9.6)%,低渗休克(HSR)为(63.3±8.7)%,聚集为(45.5±24.8)%,PO2为(19.6±0.3)kPa,PCO2为(1.48±0.24)kPa,亚显微结构显示形态好,与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PL-1240血小板专用袋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用新型复合增塑剂制备血小板袋取代DEHP增塑剂,复合增塑剂能使PC贮存在透气性和酸碱性都较适宜的环境内。SX-9207血小板袋保存血小板5d后,pH为7.19±0.18,血小板计数为(78.7±9.6)%,低渗休克(HSR)为(63.3±8.7)%,聚集为(45.5±24.8)%,PO2为(19.6±0.3)kPa,PCO2为(1.48±0.24)kPa,亚显微结构显示形态好,与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PL-1240血小板专用袋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保存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常温(22℃±2℃)连续振荡下保存,对细菌生长极有利,从而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并且因为保存期短,不能适应血小板临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1].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血小板的储存温度,进行血小板冷藏保存 [2].血小板冰冻保存可使血小板的保存期延长,但冻存后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冰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受者具有毒副作用,在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中,血小板易激活、损伤[3].  相似文献   

18.
由全血制备临床用血小板制剂的经典方法是首先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经第二步离心将血小板球聚并重悬于小量血浆中,欧洲则流行用另一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首先沉降全部血细胞,回收上清血浆和“白膜(BC)”,再沉降BC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收获上清即得PC。后一方法的优点是在较柔和的初始离心条件下即可获得相当数量的血浆,PC成品悬浮于含少量血浆的添加液中,其中混杂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很少。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供临床输注的血小板制剂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浓缩血小板(PC)和单采血小板2种.前者多采用多份(10或5份)200 ml或400 ml全血分离制备而来,根据制备方法又分为手工分离制备和专用血液成分制备机分离制备.1个治疗剂量(≥2.0×1011)的PC需从5份400 ml或10份200 ml血液分离制备而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并评价其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的组成成分:氯化钠80.0mmol/L、醋酸钠25.0mmol/L、氯化钾5.0mmol/L、氯化镁2.0mmol/L、枸橼酸钠15.0mmol/L、葡萄糖15.0mmol/L、碳酸氢钠13.0mmol/L、磷酸二氢钠4.0mmol/L、L-精氨酸180.0μmol/L。将超浓缩单采血小板(PLT≥10×109/ml)悬浮在H-sol和100%血浆(对照组)介质中,置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分别于1、5、7d取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葡萄糖、乳酸、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结果血小板保存至7d时,H-sol组(含<10%的血浆)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DW、CD62P表达率、HSR、ES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高于对照组(P<0.01),1~7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和乳酸平均产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在H-sol中的保存效果与100%血浆相同,血小板在H-sol中保存能更好地维持pH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