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1号和2号模型。方法:将人胆管癌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和肝脏,逐代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绘制其生长曲线,进行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建立了人胆管高分化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1号和中分化乳头状腺癌裸鼠移植瘤2号模型。皮下移植瘤生长率为40%;1、2号模型移植成功率分别为97.7%和100%,潜伏期分别为26d和217d。移植瘤在形态和生物学上仍保持人胆管癌的特点。结论:裸鼠移植瘤1、2号模型是一种接近人体的胆管癌模型,可为胆管癌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裸鼠模型。方法将培养的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背部皮下原代胆管细胞癌动物模型,取原代肿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腹腔近肝脏处,建立腹腔二代移植瘤模型,成瘤后行种植瘤组织解剖学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肝门部胆管癌背部皮下原代种植瘤成瘤率为100%(5/5),未见神经浸润;腹腔二代移植瘤成瘤率为45%(9/20),神经浸润率为22%(2/9),神经浸润模型成功率为10%(2/20)。病理学观察显示为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不规则;细胞分化程度低,胞浆减少,细胞核大,异形性明显,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像;无明显腺管样结构。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神经浸润性,应用QBC939细胞系建立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裸鼠模型为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方式及生物学特性创建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3.
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及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宁  脱朝伟等 《消化外科》2002,1(3):166-169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块分别种植于裸鼠肩胛间皮下和脾实质内,观察皮下和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标本7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一株同一人体瘤源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BFNHL-HMN-1和原位移植模型BFNHL-LMN-2,瘤株生长稳定,已分别传至50代和51代。共移植鼠308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达到100%。BFNHL-LMN-1移植瘤呈瘤呈结节状生长,均可向周围组织侵润,BFNHL-LMN-2移植瘤在脾内自主呈结节状生长,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和肝转移。移植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似。结论 经我们检索BFNHL-LMN-1和BFNHL-LMN-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块分别种植于裸鼠肩胛间皮下和脾实质内,观察皮下和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标本7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一株同一人体瘤源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BFNHL-HMN-1和原位移植模型BFNHL-HMN-2,瘤株生长稳定,已分别传至50代和51代。共移植裸鼠308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达到100%。BFNHL-HMN-1移植瘤呈结节状生长,均可向周围组织侵润,BHNHL-HMN-2移植瘤在脾内自主呈结节状生长,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和肝转移。移植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似。结论 经我们检索BFNHL-HMN-1和BFNHL-HMN-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原代人结直肠癌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肝转移模型),探讨Kiss-1基因在移植瘤存活、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Kiss-1基因阳性和阴性表达的人结直肠癌组织块各1块,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和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移植瘤生长和肝转移.结果 裸鼠第2代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Kiss-1基因阳性组为37.50%,阴性组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第1代为41.67%(Kiss-1阳性组为12.25%,阴性组75.00%),第2代为75.00%(Kiss-1阳性组为56.25%,阴性组为93.75%);Kiss-1阴性组成功率均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移植瘤模型和第1代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中均未发现肝转移,第2代盲肠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肝转移率Kiss-1阳性组为33.33%,阴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基因表达缺失有助于提高原代人结直肠癌裸鼠盲肠原位移植瘤肝转移模型构建的成功率,提示它具有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存活、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稳定、高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方法 将稳定、高表达RFP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RFP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原位移植裸鼠皮下荧光肿瘤组织小块,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评价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肿瘤转移及微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12只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建模成功率为100%.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原发肿瘤的牛长状况以及在肿瘤生长早期即可检测到各脏器微小转移的发生.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稳定、可靠,可以在体外无创性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具较强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RCC-986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株新的人肾癌细胞系 ,为肾癌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方法 由肾癌手术标本中切取 1.0cm× 1.0cm组织块 ,分别包埋于 3只裸鼠右后肢皮下 ,连续传代 3次 ,取移植瘤体外培养。 结果  2只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 ,继续传代 ,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取移植瘤标本体外培养得到肾癌细胞系RCC 986 3(简称R)。形态结构 ,分化程度与原发瘤一致 ,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 ,众数为 6 2~ 6 8,占 75 %。细胞周期分析G1期 6 3.8% ,G2期 11.4 % ,S1期 2 4 .8%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 37.7h。 结论 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建立的肾癌细胞系RCC 986 3与原发癌保持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体外连续传代 1年以上 ,传代 110代。细胞形态不变 ,生长周期恒定 ,已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人类肝门部胆管癌裸鼠瘤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肝门部胆管癌裸鼠瘤株模型。方法将人肝门部胆管癌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传代。收集第40代、50代瘤细胞接种于4只裸小鼠皮下,并传至5代。各代瘤株行系列检查并与人肝门部胆管癌标本进行比较,观察肿瘤病理结构;采用实体肿瘤体外直接分散法制备染色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酶联免疫定量检测法检测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子(bF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及P53蛋白。结果原代移植成功率为25%(1/4),传代移植成功率为100%。各代肿瘤外观与原代移植瘤相同,呈低分化腺癌表现。染色体主流范围为69~81条。电子显微镜显示符合恶性肿瘤的特点。细胞内CA19-9>240U/ml,CA125>500U/ml,CEA为54.23ng/ml,AFP为13.92ng/ml,血清中此四项均为阴性。VEGF、bFGF、PCNA、bcl-2及P53蛋白表达强度均为“++”。结论第5代肝门部胆管癌裸鼠瘤株可以作为人肝门部胆管癌的动物模型,为胆管癌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胃癌羟喜树碱(HCPT)耐药细胞系SGC-7901/HCPT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SGC-7901/HCPT,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分别接种至裸小鼠,待肿瘤长径达1.0cm时,将其切下剪成直径为0.1~0.2cm小块,再接种至第2代裸鼠皮下进行传代,重复至第4代。对第4代移植瘤光镜下的组织学形态、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可见丰富的血管网。光镜下见亲代细胞移植瘤的细胞大小基本一致,排列较整齐,细胞核的大小较一致;而耐药细胞移植瘤的细胞形态较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核的大小差异较大。电镜下见亲代细胞移植瘤细胞的细胞核无肿胀,线粒体及内质网基本正常;耐药细胞移植瘤细胞的细胞核略肿胀,核异染色质凝集,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较明显。与亲代细胞第4代移植瘤相比较,耐药细胞第4代移植瘤对HCPT的耐药指数为9.02±0.78,对阿霉素、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及依托泊苷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24±0.09、1.31±0.17、0.96±0.12和1.07±0.16。结论本实验建立了稳定的人胃癌HCPT耐药细胞系SGC-7901/HCPT裸鼠移植瘤模型,耐药细胞对HCPT的耐药性保持稳定,且对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可用于下游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Survivin反义核酸治疗人大肠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人大肠癌皮下种植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接种人大肠癌细胞制作裸鼠皮下大肠癌种植瘤模型,分别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正义核苷酸和生理盐水对皮下瘤体内直接进行注射治疗,检测肿瘤的生长状况、瘤体体积及瘤重变化,计算抑制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瘤体E-CD表达。结果经Survivin硫代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和正义组(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E-CD表达增强。结论Survivin反义核酸可以抑制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Survivin反义核酸抑制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E-CD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Characterization were newly established at the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KUM.LK-2 which produced spontaneous lung metastasis by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in nude mouse. KUM.LK-2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2nd generation of nude mouse serially transplanted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KUM.LK-2 produced spontaneous lung metastasis when cells were implanted into subcutaneous tissue of nude mice. Metastasis was not found in the cases of intramuscular implantation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hese cells. KUM.LK-2 cell produce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in vitro, but these tumor markers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sera of KUM.LK-2 transplanted nude mice. From this study the model of human cancer with spontaneous lung metastasis was established. It was suggested that metastasis of human cancer in the nude mouse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by blood supply and new vascular genesis only.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usefulness of nude mice as an amplifier of tumor marker is varied with tumor lin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3钯(Pd)放射性支架释放的γ射线对Fa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与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置入37MBq103Pd胆道放射性支架,对照组置入普通金属支架;支架置入后10d计算肿瘤体积;应用TUNEL法检测胆管癌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胆管癌细胞中Fas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增长明显缓慢(P〈0.05);胆管癌细胞的Fas基因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胆管癌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03Pd放射性支架可诱导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中胆管癌细胞凋亡,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其可能通过增强Fas基因表达促进胆管癌细胞凋亡,可能是103Pd放射性支架治疗胆管癌的重要机理之一,进一步为临床应用103Pd放射性支架治疗胆管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神经侵袭情况,为研究胰腺癌神经侵袭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和条件.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行裸鼠背部皮下接种.建立高转移特性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将高转移性移植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胰腺被膜下,分别于4周、6周和8周处死裸鼠行移植瘤组织解剖和病理学检查.测量移植瘤大小和重量,并用HE和银染方法观察神经侵袭情况.结果 模型建立过程中,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为100%(10/10),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生长,无脏器和神经转移.原位移植4周、6周和8周后,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成瘤率均为100%(10/10),神经转移率分别为50%(5/10)、80%(8/10)和60%(6/10),并可见多个脏器转移,以肝脏、肝门淋巴结、胃窦转移和腹膜播散多见.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Ⅱ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了神经侵袭情况,此模型为一较理想的"拟人"神经浸润转移模型,可用于胰腺癌体内嗜神经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裸鼠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模型并观察淋巴引流情况。方法应用我们前期建立的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行裸鼠背部皮下接种,建立高转移特性胆管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然后将高转移性种植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肝门部胆管与门静脉间组织间隙紧贴胆管处,4周及6周后行种植瘤瘤组织解剖学和病理学检查,并观察淋巴管引流情况。结果模型建立过程中,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为100%(10/10);原位种植4周后,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成瘤率为100%(10/10),原位种植6周后,合并发生肝脏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为80%(8/10)。结论成功建立了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裸鼠肝门部胆管原位种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影响。方法在培养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鼠胆囊癌模型并进行移植瘤抑制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5氟脲嘧啶(FU)、NCTD、NCTD+5FU4组,观测荷瘤鼠移植瘤大小改变、抑瘤率和细胞nm23、MMP2、TIMP2蛋白表达。结果NCTD对荷瘤鼠胆囊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CTD组呈棕褐MMP2染色的细胞明显减少,胞浆着色变淡,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而呈nm23、TIMP2表达棕褐染色的细胞数明显增多,胞浆着色变深、变浓,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其中均以NCTD+5FU组的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NCTD可明显抑制人胆囊癌的侵袭和转移,若与5FU联合应用则具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CTD影响转移和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红色或绿色荧光的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方法 用带红色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假慢病毒感染人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HCCLM3,获得稳定表达红色或绿色荧光的新细胞系HCCLM3-R和HCCLM3-G.1×107细胞皮下接种、2 mm3组织块原位移植裸鼠,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的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结果 皮下接种5只裸鼠和肝脏原位移植10只裸鼠肿瘤全部生长,经180 d裸鼠体内连续6次传代肿瘤荧光表达稳定,肝内播散、肺转移和腹腔转移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0%.结论 采用HCCLM3-R、HCCLM3-G细胞所建立的荧光表达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肝癌生长和转移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胆囊癌皮下种植瘤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只,分别自腹腔注射奥曲肽100 μg/(kg·d)和生理盐水,用药共6周。观察两组种植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Ki-67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裸鼠皮下种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组肿瘤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99±0.54)g vs. (1.58±0.51)g,t=2.38,P<0.05],抑瘤率达37.3%,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6±2.62)% vs. (4.27±1.50)%,P<0.01];实验组的p53,bcl-2,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79.48±5.22)%vs. (87.13±8.26)%,(46.72±6.40)%vs.(53.85±7.72)%,(37.56±6.67)%vs(45.45±8.73)%,P均<0.05]。结论:奥曲肽能抑制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生长,可能系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机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对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种植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种植瘤模型12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OCT[100μg/(kg.d)]和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最后1次给药24 h后处死裸鼠,完整剥除瘤块,测量瘤体体积和重量,计算实验组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两组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应用TUNEL法检测两组瘤组织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1934.85±272.88)mm3 vs.(2834.63±521.86)mm3;(1.77±0.23)g vs.(2.44±0.65)g](均P<0.05),实验组抑瘤率为29.20%;实验组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量和MVD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0.2605±0.0406)vs.(0.3284±0.1008);(13.61±1.87)vs.(17.44±2.24)](均P<0.05);实验组瘤组织的凋亡指数(A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OCT对人胆管癌裸鼠种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