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002年1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进修期间用空气灌肠成功地诊疗小儿肠套叠10例,均全愈出院。现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脑遥控空气灌肠整复仪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表现及治疗经验总结。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患者34例临床资料及电脑整复仪整复肠套叠经过。结果整复成功29例,成功率88.5%;整复失败5例,经外科手术复位。结论电脑遥控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能够精确控制压力,且安全、经济、是小儿肠套叠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2例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结果:322例在空气灌肠中见软组织阴影,20例肠道未见软组织阴影,316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空气灌肠可以明确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在治疗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X射线引导下空气灌肠整复术中患儿的受照剂量,为降低患儿辐射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接受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的肠套叠患儿的资料;筛选、整理出3个不同年龄段的高、中、低组实验的条件,利用仿真人体模型模拟手术现场,借助热释光系统对患儿受照剂量进行测量。结果 肠套叠患儿在X射线引导下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成功率为88%(含再套叠者)、早期再套叠率为8%。该治疗中患儿有效剂量范围为0.57~12.33 mSv,吸收剂量较高的组织、器官多集中于胸部、腹部。结论 不同实验组患儿受照剂量差距较大,受照剂量不容小觑。建议操作者优选超声引导,若选择X射线引导,应尽量减少曝光时间,并为患儿规范佩戴防护用品,从而保障患儿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小儿外科中小儿肠套叠是一类常见的急腹症,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下,5~9个月乳儿的发病率最高,2岁以上逐渐减少,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特别多见于春秋季节,此季节上呼吸道和淋巴结的病毒感染较多,可能致肠蠕动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或形成痉挛,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回盲型肠套叠发病率最高,占小儿肠套叠的90%以上。本文对本院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9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空气灌肠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围灌肠期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96例患儿中整复成功的为94例,成功率为97.91%,对照组96例患儿中整复成功的为86例,成功率为89.58%,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于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整复效果可以通过围灌肠期护理的方式得到提升,精心的围灌肠期护理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性因素,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方法,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8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儿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113例,成功率为95.8%。灌肠复位过程中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5例灌肠复位失败者改行手术治疗。在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113例患儿中,有10例为肠套叠复发患儿,其中8例1年间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复发5次。结论:空气灌肠复位是肠套叠治疗有效安全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空气灌肠、适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系肠管的一部分及其肠系膜套人邻近的肠腔内,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系婴幼儿急腹症之一。2003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共收治小儿肠套叠38例,非手术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经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2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迅速,为治疗肠套叠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小肠型肠套叠诊断及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临床可疑小儿小肠型肠套叠36例患儿采用低频和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在高频超声下采用0.9%NaCl溶液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36例小儿小肠型肠套叠患儿中,经低频超声确诊仅4例,占11.1%,经高频超声确诊32例,占88.9%;经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确诊患儿的套叠肠段的平均外径、平均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阿托品后肠套叠未见松解的25例患儿,在高频超声下采用0.9%NaCl溶液灌肠治疗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高频超声及早确诊和灌肠复位治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是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公司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5MHz和6.0~10.0MHz高频线阵探头常规扫查腹腔实质性脏器,探查肝前、盆腔明确有无腹腔积气、积液,多切面沿结肠走向重点探查回盲部、肝曲、中上腹部及脾曲处肠管,发现套叠部位后取长轴切面,观察、测量套入部长度、内容,取短轴切面测量鞘部及套入部直径,观察套入部肠壁水肿状况,利用CDFI观察肠壁及肠系膜血运状况,并测量肠系膜动脉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 120例中有95例(79.2%)横断面呈“同心圆”征,轴切面呈多层高低相间的回声带,呈“套筒样”,肠腔含气可呈“假肾”征,CDFI检查85例(占70.8%)套入部肠壁及肠系膜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PD为动脉频谱。12例(10.0%)套入部肠壁及肠系膜探及少量血流信号,70例鞘部肠壁血流信号均正常。18例(15.0%)于盆腔或两侧髂窝探及少量积液。结论 小儿肠套叠典型病例依靠临床表现及症状即可诊断,发病早期或症状不典型者可采用超声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首先就诊于儿内科,早期确诊对治疗和预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科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共接诊肠套叠37例初诊为儿内科疾病收入,最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空气或钡灌肠X线检查、外科手术证实为肠套叠.本文对此37例小儿进行临床分析,以求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消化性溃疡穿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性,13岁,因“右下腹剧烈疼痛3h”于2008年9月2日入院。病史采集:平素食欲不佳,中餐前常出现间断脐周痛,并嗳气,无家族性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查体: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腹部超声检查示,膈下游离气体,考虑为胃、肠穿孔,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右中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见大量混浊腹腔渗液,大网膜上移,幽门近胃小弯0.5cm处穿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