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行TACE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63月,平均为(21.8±27.3)月。总体患者TACE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75%、37.49%和21.84%。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病灶分布情况、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治疗次数与TACE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均<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次为: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结论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分型及门静脉癌栓是影响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77例根治性肝细胞癌切除术,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26例(A组),未栓塞51例(B组)。每组内再按肿瘤大小,分为Ⅰ(肿瘤3~8cm以下)、Ⅱ(肿瘤>8cm以下)两组。结果:术后1,2,3年无瘤存活率AⅠ分别为50.0%、33.3%,16.6%;BⅠ分别为72.7%、54.2%、39.7%;AⅡ分别为75.0%、56.2%、45.0%;BⅡ分别为38.9%、32.4%,10培%。其中AⅡ与BⅡ差别有显著性。1、3、5年存活率AⅠ85.7%、31.2%,0%;BⅠ84.8%,58.7%,27.9;AⅡ91.6%、82.5%,53.0%;BⅡ77.8%、30.1%、0%。其中AⅠ、BⅠ差别无显著性、AⅡ、BⅡ差别显著。结果提示对于8cm以下可切除肝细胞癌不宜行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8cm肝细胞癌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术后复发率低,1、3、5年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对合并门脉侵犯可切除肝癌患者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研究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术前影像学及多学科诊断为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侵犯患者219例,按初始治疗分为一期手术切除的手术组(132例)和TACE组(87例),TACE组患者先行TACE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分层分析两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手术组和TACE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4%、19.1%、13.1%、13.87个月和57.1%、27.2%、21.1%、16.13个月(P=0.037)。亚组分析中,段叶级癌栓手术组和TAC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0%、32.1%、20.1%和92.9%、55.7%、47.8%(P=0.012)。主分支癌栓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两组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门脉侵犯可切除肝癌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安全有效,尤其可以显著延长伴有段叶级侵犯肝癌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估术后合理选择辅助性TACE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02-2008年3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OX回归模型逐步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辅助性TACE对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76例)、低危组(91例)以及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65例)、低危组(78例)患者预后的影响.低危组定义为肿瘤单发且无血管侵犯;高危组定义为肿瘤多发和(或)血管侵犯.结果 在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术后行辅助性TACE者总生存期高于术后未行辅助性TACE者(P<0.05).其他亚组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对总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辅助性TACE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高危组肝癌术后患者是有受益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合并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2例(观察组),并筛选同期单纯TACE治疗的患者42例(对照组)。比较2组1、2、3年存活率及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肿瘤影像学的改变。观察组患者肿瘤及门静脉癌栓坏死、缩小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AFP降至正常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观察组患者1、2、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提高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Zhang Z  Wu M  Chen H  Yang J  Yang G  Shen F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29-331
目的 评价术后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对提高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价值。 方法 对 172 5例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资料完整者 14 5 7例 ,其中 2 0 9例术后行TACE。对肿瘤子灶、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完整、小肝癌 (≤ 5 0cm)和肝硬化与否 10个因素分组 ,每组再按术后是否行TACE分别进行无瘤生存分析。采用SAS 6 12和EGRET软件 ,以Kaplan 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 ,χ2 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结果 肿瘤包膜完整和无肝硬化 2组术后行TACE与未行TACE的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2 34,χ2 =0 0 6 ,P >0 0 5 )。其他 8个因素组中术后有无行TACE间生存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予TACE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行者。 结论 除病理结果提示肿瘤包膜完整和无肝硬化的患者之外 ,肝切除术后给予TACE将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 ,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龙凤 《护理学杂志》2003,18(2):110-111
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是目前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合并门静脉癌栓时,化疗后易出现肝功能衰竭,曾被认为是栓塞化疗的禁忌证。我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疗效,评价术中门静脉癌栓取出术和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0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病人进行临床分组研究,分别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加术中取栓术、术中取栓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全组病人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24.7%和24.7%。单纯手术切除组(1例)的1、3、和5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介入病房于1986年6月至1997年4月,收住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生存半年以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40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37例,女3例,年龄36岁至78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10.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两种治疗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随访的5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门静脉左右主分支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除给予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治疗外,并按术后化疗方式不同分为门静脉置泵化疗组(portal vein infusion drug deliver system,PVIDDS,n=19)和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n=32),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1年、3年和5年复发率TACE组分别为3.1%(1/32)、46.9%(15/32)、84.4%(27/32)和100%(32/32),PVIDDS组分别为5.3%(1/19)、52.6%(10/19)、100%(19/19)和100%(19/19),2组术后1个月、1年和5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复发率TACE组低于PVIDDS组(P<0.05)。TACE组和PVIDDS组的中位生存期(17.1个月比15.9个月)、1年及3年生存率(93.8%比94.7%,40.6%比3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TACE组高于PVIDDS组(21.9%比0,P<0.05)。TAC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VIDDS组(65.6%比94.7%,P<0.05)。结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门静脉左右主分支癌栓如果能手术则尽量完整切除病灶,术后应给予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化疗等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优于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和介入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程氏分型)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外科切除治疗组(28例)和TACE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并分析病人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外科切除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7%、54.1%、29.2%、14.6%;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3.3%、13.3%、8.9%(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多个肿瘤(HR=2.578;95%CI:1.365,4.868,P=0.00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U/L(HR=2.509;95%CI:1.266,4.972,P=0.008)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病人,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明显好于TACE治疗,多个肿瘤和AST>34U/L是病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study 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hepatectomy and tumor thrombus removal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

Experimental design

From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04, 126 patients with HCC and PVT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2 groups: a control group and a TACE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liver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PVTT removal, and the TACE group underwent liver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adjuvant TACE after surgery. Survival time in the 2 groups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able with regard to all clinicopathologic data.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3 month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6.25 to 19.75 months) for the TACE group and 9 months (95% CI 6.90 to 11.10 months) for the control group. Estimated survival rates for 1, 3 and 5 years were better in the TACE group (50.9%, 33.8%, 21.5%; respective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3.3%, 17.0%, 8.5%, respectively; log rank P = .0094).

Conclusions

Postoperative TACE enhances the effect of liver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PVTT removal for HCC patients with PVTT.  相似文献   

13.
血栓调节蛋白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 在肝细胞癌(HCC) 病人血浆中的水平,探讨TM 与HCC门静脉癌栓形成及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夹心法,检测45 例HCC病人和6 例肝良性占位病人的术前和术后血浆TM 水平。结果 术前HCC组血浆TM水平(10±6)ng/ml 明显高于肝良性占位组(6.1 ±2.2)ng/ml,P< 0.05;单发肝癌结节组(12 ±6)ng/ml和无门静脉癌栓组(11±6)ng/ml 明显高于多发肝癌结节组(8 ±5)ng/ml 和门静脉癌栓组(7 ±5)ng/ml,P< 0.05;而TM 高低与肝癌大小、包膜是否完整、病理分化程度、AFP值及肝癌伴肝硬化程度无关,各组比较P>0.05。肝良性占位组术前TM(6±2)ng/ml 与切除术后(5 .9 ±1 .8)ng/ml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 ;肝癌组术前(10 ±5)ng/ml 与切除术后(8 ±4)ng/ml 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 .05。结论 HCC病人血浆中TM 水平可升高,TM 在抗HCC门静脉癌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皮激光消融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经皮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穿刺针准确穿入癌栓的中心轴,直达癌栓的最近端,导入光纤,脉冲激光照射。结果102例(94.4%)LA治疗后1~3d发热(体温37.5~39.5℃);84例(77.8%)有穿刺点附近疼痛;3例(2.8%)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53例经皮LA治疗后生存满1年的癌栓变化:①LA治疗后癌栓萎缩,直至癌栓消失,20例;②LA治疗后癌栓萎缩,门静脉呈蜂窝状变,18例;③LA治疗后癌栓不缩小甚至继续生长,门静脉增宽,15例。95例术前门静脉癌栓支完全无血流信号,LA治疗后第1天均再次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LA治疗后1个月76例癌栓部位门静脉支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3个月64例(共91例),6个月52例(共71例),1年36例(共42例),2年10例(共14例),3年2例(共2例)。寿命表法统计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56%、35.20%、20.30%。结论经皮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肝癌切除病人门静脉癌栓的分布状况。方法对本组917例肝癌手术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门静脉癌栓与原发肿瘤部位及肝癌病理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合并大体癌栓者139例(15.2%),仅病理镜下发现癌栓者540例(58.9%),无癌栓病人238例(25.9%)。合并大体癌栓139例中经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发现癌栓者92例(66.2%),至术中发现者32例(23.0%),至术后病理方发现者15例(10.8%)。肝癌位于左半肝者,大体癌栓的合并率为15.9%,位于右半肝者为13.8%,全肝多发肿瘤者为17.5%。各部位肿瘤合并大体癌栓侵犯同侧门静脉分支者占83.5%,大体癌栓同时侵犯左、右门静脉分支者占12.9%,侵犯病肝对侧门静脉分支者占3.6%。发生于右半肝的肝癌其大体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者为26.7%,发生于左半肝者为8.6%,左、右半肝多发性肿瘤者为33.3%。肿瘤直径>5cm者大体PVTT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3);包膜不完整者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升高(P=0.000);组织分化低于III级的肝癌,其大体PVTT的合并率显著增高(P=0.009)。结论PVTT在肝癌中合并率高,肿瘤原发位置与大体PVTT侵犯的部位有显著相关性,右半肝和多发于全肝的肿瘤比左半肝肿瘤更易侵犯门静脉主干形成癌栓;大体PVTT的发生与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至2008年338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75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86例)、单纯手术切除组(90例)、手术切除+术后TACE治疗组(87)例.以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同时以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姑息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其l、2、3年生存率分别为0.0%、0.0%、0.0%.单纯TACE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0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0.0%.单纯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2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8.0%、20.0%、15.0%.手术+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9.2%、37.5%、19.1%.保守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TACE组的生存率小于单纯手术和手术+TACE组,P值均<0.05.肝切除术后合并TACE可比肝切除术更有效地延长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脉癌栓累计主干及术后TACE的次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手术或术后+术后TACE均能较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对于肝功能处于代偿期以及肝功能储备充足的患者,与姑息治疗及TACE比较,手术治疗可更有效地延长生存期.并且术后TACE对于预防复发及延长生存率都有重要意义.对于肝功能条件尚可但肿瘤无法切除的患者,TACE可较姑息治疗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39例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保守治疗组(A组,47例)、单纯化疗组(B组,84例)、单纯手术组(C组,119例)、综合治疗组(D组,289例).结果 四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的数目、大小、门静脉癌栓分布等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治疗及化疗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综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分布及术后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切除后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HCC合并PVTT患者,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术后联合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如患者病情可耐受,可行多次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化疗栓塞(PVCE)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89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进行预防性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化疗栓塞(治疗组)41例,未行预防性门静脉化疗栓塞(对照组)48例.随访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两组累积无瘤生存率.组间比较用对数秩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6~42个月.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及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5%、48.0%,对照组分别为53.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9.91个月(95%CI,16.09~23.73)和13.80个月(95% CI,10.95~16.65),治疗组累积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性门静脉化疗栓塞、肿瘤大小、术前门静脉癌栓、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影响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化疗栓塞能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7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24例施行肝移植的HCC合并PVTT病人(移植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对照组分别选取同时期HCC合并PVTT行常规肝叶切除、门静脉癌栓取出术者(手术切除组,27例)和非手术治疗者(未手术组,59例)。结果 移植组手术死亡率(1个月内)为0;6个月、1年以及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29.5%和23.6%,均高于手术切除组的33.3%、22.2%和14.8%(P=0.0335)和非手术组的42.1%、24.4%和4.1%(P=0.0316);移植组的6个月、1年和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5%、23.2%和0;随访期间肝外转移或肝内复发的总发生率为66.7%。结论 现阶段HCC合并PVTT病人的肝移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摘要】〓门脉癌栓是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然而对于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尽管临床尝试了各种方法,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全身药物的系统治疗,局部消融治疗及积极的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理想。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技术和药物的研发,希望通过综合的治疗,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