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力学因素对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使用激素后不同时段大鼠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质的测定,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模,实验组形成股骨头坏死超负重模型,对照组生理状态下正常负重。分别于2、4、6、8周处死,取右侧股骨头标本,于EnduraTEC ELF3200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行压力测定,计算样本纵向最大位移、刚度、压缩过程能量吸收等生物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中各个时期股骨头骨小梁宽度、刚度低于同期对照组,最大形变、压缩能量吸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随超负重时间延长,骨质疏松程度增加。结论:随着激素注射和超负重时间的延长,骨质疏松、骨细胞凋亡明显;在激素条件下,负重增加骨小梁的断裂,降低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质,成为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直接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难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影像学、塌陷、预测塌陷、保髋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许多需要长期大量服用激素的疾病可引起股骨头坏死。我院自1985~1998年共治疗ZO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34髋,男17例29髋,女3例5髋。年龄最小4o岁,最大65岁,平均47岁。Ficat分期1期4例7髓,Ⅰ~Ⅱ期3例5髋,Ⅱ期2例3髓,Ⅱ~Ⅲ期3例6髋,Ⅲ期4例6髋,Ⅲ~Ⅳ期2例4髋,Ⅳ期2例3髋,双髋发病率7O%。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激素治疗致股骨头坏死12例21髋,类风湿关节炎致股骨头坏死3例5髓,痛风致股骨头坏死2例3髋,脊髓空洞症致股骨头坏死2例3髋,内分泌紊乱致股骨头坏死1例2髋。二、治疗方法本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为进一步研究SONFH提供有效的生物学信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74089和GSE123568的基因表达谱.使用Limma软件包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于String数据库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分析,并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寻找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表达变化的基因,尝试探讨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的始动因素和分子机制.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选取20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于左侧臀肌注射大剂量甲泼尼龙的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于左侧臀肌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6周后取各组大鼠的左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确认造模成功后,抽提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mRNA,经反转录获得大鼠股骨头组织cDNA探针,进行基因芯片检测.检测结果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并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类方法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190条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变化,其中52条基因上调表达,138条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102条基因为已知基因(已在GeneBank中登录),88条为未知基因.已知基因根据其生物学功能可被分为: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细胞外基质和脂代谢等基因家族.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多条途径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实验结果提示,下调表达基因明显多于上调表达基因,说明在此过程中细胞功能发生了简化;差异表达基因中尚有很多未知基因,说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还有很多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的生物力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生物力学因素的研究,可以对股骨头是否会塌陷及各种预防塌陷的治疗方法进行客观评测,从而有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激素影响的血管壁中主要生长因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 方法中国大白兔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内毒素组(n=10)和模型组(n=10),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及甲泼尼龙诱导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分别取旋股内侧动、静脉,提取组织总RNA,与含有122个兔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涤、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数据. 结果在检测的122个基因中,差异显著的基因动脉有10个,静脉有27个,生物学信息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大部分与血管生成、炎症免疫、骨化相关. 结论激素在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过程中降低了血管壁中主要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转录,进而影响了其在血管壁中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于治疗后 8周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股骨头空骨陷窝数测定及观察。结果 中药组和介入组动物血浆和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 ,全血高、中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甘油三脂明显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与中药组和介入组比较亦有差异 (P <0 0 5)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总胆固醇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仍有差异 (P <0 0 5) ,空骨陷窝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均可以降低血脂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坏死骨修复和新生骨再生 ,其中综合组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中药组及单纯介入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改良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和相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疲劳状态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臀肌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20mg/kg),每周1次,共8周。实验组,置于跑步机中,以1km/h速度匀速跑动;对照组,生理状态下正常负重。分别于2、4、6、8周处死动物,一侧股骨头行病理学检查,一侧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建立了股骨头坏死模型,病理学上单位面积内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宽度、每高倍视野单位面积下空泡陷窝率,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力学上实验组中各个时期骨小梁刚度低于同期对照组;最大形变、压缩能量吸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疲劳状态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突出了机械负重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是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良好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钠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日本大白兔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A组):每天肌注等量生理盐水;单纯激素组(B组):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5mg·kg^-1·d^-1,不口服普伐他汀钠;激素+普伐他汀钠组(C组):口服普伐他汀钠5mg/d+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5mg·kg^-1·d^-1,于6周、8周、10周、12周四个时间点行血脂、血PT、t—PA检查及双侧髋关节x线检查,分批处死后,行骨组织形态学、透射电镜检查及细胞凋亡分析。结果B组血脂、血Prr高于其余两组,而t-PA明显低于其余两组(F=25.86,P〈0.05)。影像学显示C组的软骨下骨区囊性变及硬化带明显减少,组织学显示C组骨陷窝空虚率降低,髓腔内血栓形成减少,骨细胞吞饮脂滴减少,细胞凋亡分析显示c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F=30.47,P〈0.05)。结论普伐他汀钠是通过降脂、抗凝、改善骨代谢以发挥干预、阻断骨细胞坏死和凋亡,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验方复元散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复元散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采用臀肌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简称激素)建立股骨头骨细胞坏死模型。复元散组按上法注射激素并每日灌服复元散。每隔2周各组分别进行全血粘度、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及骨内压测定。结果 模型组全血粘度、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及骨内压均明显升高,而复元散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复元散能够改善股骨头微循环,扭转股骨头缺血状态,抑制本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激素致股骨头骨细胞坏死、凋亡及对bcl-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白鼠3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实验8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骨细胞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并用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实验组较对照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电镜下实验组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线粒体及高尔基体肿胀,染色质边聚较多见。实验组凋亡骨细胞增多,bcl-2表达骨细胞轻度增加。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凋亡和坏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大剂量激素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与对照组(16只)。模型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mg/kg,对照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每只2ml,共6周。观察实验后第2、4、6周两组动物股骨头光镜及透射电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股骨头骨质疏松,光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脂肪细胞数增多,透射电镜股骨头部分骨细胞体积缩小,核暗变性,较多骨细胞已坏死溶解成碎片。结论:大剂量激素可导致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5.
16.
脂质代谢及破骨细胞活性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诱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并观测模型的相关指标,研究脂质代谢及破骨细胞活性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150 g左右),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激素实验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实验纽每周1次臀肌注射醋酸强的松龙35.5 mg/kg,对照组每周1次臀肌注射生理盐水2 ml,于第12周用药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软骨下骨生物力学、股骨骨密度测定,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进行茜红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含量显著升高(P<0.01),局部骨髓内出现大量破骨细胞,骨质丢失严重(P<0.01),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性能显著下降(P<0.01).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重要的发病机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数量增加,引起骨质严重丢失导致的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是股骨头塌陷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两种不同的负荷形态来评估缺血性坏死体积大小及位置对股骨头应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骨盆、软骨及股骨的三维有限元素模型,以骨盆施加负荷及股骨头处直接给予负荷两种不同的负荷形态来分析不同坏死体积大小和位置的影响。结果 在利用骨盆施加负荷时,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体积越大或越靠近上侧,坏死区域内的平均von Mises应力越大,坏死区域和健康股骨交界处的平均von Mises应力也越大。但在只给定股骨头上负荷的组别中,缺血性坏死体积对von Mises应力的结果与骨盆施加负荷的趋势相反。结论 根据模拟结果中von Mises应力而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越靠近上侧塌陷风险越高,其坏死位置比坏死体积大小更为重要;就坏死区域和健康骨质交界处平均von Mises应力而言,当坏死区域和健康股骨质交界处的平均von Mises应力增大,会加速坏死体积的扩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 VEGF 和 BMP 双基因共表达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经 MRI 筛选的成模动物随机分为 rAAV-IRES-hrGFP(AAV-GFP)、rAAV-hVEGF165- IRES-hrGFP(AAV-VEGF)、rAAV-hBMP-7-IRES-hrGFP(AAV-BMP)及 rAAV-hVEGF165-IRES-hBMP-7(AAV-VEGF/BMP)四组。通过髓芯减压手术分别将四种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直接注射入各组髓芯减压区内(25 μl/侧)。注射 12 周后分别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HE 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R 检查、核素骨扫描、股骨头血管墨汁灌注冰冻切片、Micro-CT 及股骨头生物力学检测等方法综合评估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结果 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成模率可达 73.33%。病毒注射 12 周后,rAAV-hVEGF165-IRES-hBMP-7 载体有效表达 hVEGF165及 hBMP-7 基因,并产生 hVEGF165及 hBMP-7 目的蛋白;体内表达的 hVEGF165 目的蛋白通过增加股骨头内新生血管数量改善血供,促进了骨坏死区组织代谢;体内表达的 hBMP-7 目的蛋白通过增加股骨头区骨矿物质密度,促进髓芯减压后骨生成。AAV-VEGF/ BMP 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较 AAV-VEGF 组及 AAV-BMP 组更有效地提高了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效果。结论 hVEGF165和 hBMP-7 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通过增加股骨头的血供及增强股骨头骨质量,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