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跨越分化为肝细胞的诱导体系.方法 从单核细胞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用添加20 ng/ml HGF、10 ng/ml FGF-4、10 ng/ml OSM和10%NBS的IMDM培养液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结果 经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出现肝细胞样变化,随诱导时间延长体积逐渐增大、形态往上皮样转变,胞浆丰富,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AFP在诱导初期表达,在诱导后期表达下降;CKl8、ALB和TAT的表达与诱导时间呈线性关系.第20天达到表达高峰;诱导20 d后免疫荧光检测,AFP、CKl8、ALB和TAT均为阳性;诱导20 d细胞的PAS糖原合成反应呈阳性,即具备糖原合成和储存的肝细胞特有功能.结论 HGF、FGF-4和OSM三种细胞因子组合,可诱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该结果为间充质干细胞跨越分化肝细胞的分子机制探讨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4,FGF4)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分别用HGF、FGF4、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FP、白蛋白(albumin,ALB)的表达;RT—PCR检测AFP和ALB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HMSCs经诱导向肝样细胞转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各诱导组均可检测出AFP和CK18表达,图像分析表明HGF+FGF4联合诱导分化的AFP、CK18阳性率最高,HGF次之,FGF4则较弱;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发现各诱导组AFP、ALB均为阳性表达;各诱导组RT—PCR均可检测出AFP和ALBmRNA的表达,而阴性对照组则没有表达。结论HGF、FGF4、HGF+FGF4均能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分化的肝样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产物AFP、ALB、CK18等。以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建立人为细胞诱导分化体系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旨在为肝组织工程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外周血由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患者知情同意并志愿提供,由山东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公司);粒细胞刺激因子(齐鲁制药公司),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Peprotech公司);鼠抗人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Abcom公司);FITC标记山羊抗鼠IgG、TRITC标记山羊抗鼠IgG(北京中杉公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抗荧光淬灭封片剂(碧云天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β-巯基乙醇( 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PKH26荧光标记肝纤维化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观察PKH26标记的EPC输注后在肝纤维化大鼠肝内的迁移和分化情况.方法 分离和培养肝纤维化大鼠骨髓源性EPC,并在体外进行PKH26荧光标记,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KH26的标记率,并观察荧光标记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将PKH26荧光标记的EPC经尾静脉输注入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其在大鼠肝内的迁移示踪情况,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 PKH26标记的细胞呈红色荧光,标记率为96.65%;PKH26标记的EPC生长状态良好,与未标记的EPC相比,生长曲线基本一致;EPC迁移入肝后主要存在于沿纤维分布的血管内皮和肝小叶内的窦内皮,并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1和vWF.结论 PKH26可在体外成功标记肝纤维化大鼠骨髓源性EPC,该细胞输注入肝纤维化大鼠体内后,可迁移至肝内血管周围,并向成熟的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单层分步法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建立hESCs分化为肝细胞的诱导体系。方法将hESC株H1细胞接种到Matrigel包被的培养板上,早期(细胞贴壁4d后)加入含有细胞因子活化素A(Activin A)的分化液诱导5d;中期将诱导液换为含FGF-1和BMP-4的肝分化液诱导6d;最后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制癌蛋白M(Oncostatin M,OSM)继续诱导分化5~7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PCR、过碘酸-雪夫(Periodicacid-Schiff,PAS)反应鉴定分化细胞的性质。结果经Activin A、FGF-1、BMP-4、HGF和OSM连续诱导的hESCs呈多角形、卵圆形或圆形,排列紧密;部分细胞出现二核或三核,呈现肝细胞所特有的形态。分化细胞在诱导早期表达SOX17、叉头框(Forkhead box,FOX)A2、GATA-4,中期表达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白蛋白、角蛋白18,晚期表达成熟肝细胞特异性基因乙醇脱氢酶1C、细胞色素P4501B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Activin A诱导后,细胞呈SOX17和FOXA2阳性;经FGF-1和BMP-4诱导后,呈AFP和α1抗胰蛋白酶阳性。HGF和OSM诱导后,PAS糖原染色检测阳性。结论采用单层分步法逐步添加细胞因子,可诱导hESCs分化为肝样细胞。该分化体系可为肝细胞移植、肝组织工程等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有效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诱导的最有效方法,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取健康成人的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BM-MSCs并行贴壁培养,扩增至第3代,取第3代细胞分3组分别进行诱导。A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B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C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HGF)。分别进行培养,诱导前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的表达率对培养的BM-MSCs进行鉴定,诱导后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糖原染色检测鉴定其诱导分化情况。结果:本文通过建立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传代、纯化BM-MSCs,定向诱导分化,使其成功向肝样细胞转化,图像分析表明C组鼠抗人白蛋白单克隆抗体(ALB)表达最为明显。结论:证明3种组合均可成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均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标记如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AFP)、ALB、糖原,其中C组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 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含有100g/L新生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中添加细胞因子HGF20 ng/ml、FGF-4 10 ng/ml和OSM 10 ng/ml,诱导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结果 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3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形态上向上皮样细胞转变,胞浆丰富,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半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量在诱导初期首先增加,在诱导后期逐渐减少,而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以及酪胺酸胺基转移酶(TAT)的表达与诱导时间呈线性关系;免疫荧光检测诱导3周后的细胞,AFP、CK19、CK18和ALB均为阳性表达;诱导3周的细胞PAS糖原合成反应星阳性,说明已经具备糖元合成和储存这一肝细胞的特征性功能。结论 培养液中添加3种细胞因子(HGF、FGF-4和OSM)组合可以诱导小鼠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为种子细胞,以海藻酸三维支架为载体,研究两者的相容性及其构建生物人工肝组织的可能性.方法 将大鼠BMSC接种于海藻酸三维支架上,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分别检测BMSC的黏附、生长与增殖情况,评价两者的相容性;同时以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检测培养液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RT-PCR检测培养细胞ALB和AFP基因的表达,糖原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糖原合成功能和CK-18的表达. 结果大鼠BMSC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能正常地黏附、生长和增殖;于海藻酸三维支架内加入诱导液作用于BMSC后,培养液内尿素和ALB的含量逐渐上升,RT-PCR检测到培养细胞有AFP和ALB基因的表达,同时被诱导的细胞具有糖原储存的功能并表达CK-18.结论 海藻酸三维支架与大鼠BMS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以EGF、HGF、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为诱导因子,能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成功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海藻酸三维支架和BMSC可望成为肝脏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和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0.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GF和E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作用,探索出合适的诱导条件,为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组织工程构建等提供基础。方法:骨髓来自杂种犬的髂骨,采用全血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标记;用含HGF和EGF的α—MEM培养液进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后7、14、21d留取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AFP、CK18,免疫荧光检测ALB,PAS反应检测糖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率。结果: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13、CD34和CD45皆为阴性,CD29为阳性。诱导至7d出现AFP表达.14d表达增高,21d时表达下降。CK18、ALB和糖原14d时出现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21d时ALB表达阳性率可达50%以上。结论:HGF和EGF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起源于干细胞的假说正在各种人类肿瘤中得到证实,肿瘤不单是一种基因病,而且是一种干细胞病,基因突变作用于干细胞,干细胞突变成为肿瘤干细胞,这是肿瘤发生、再生、转移和复发的关键。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是否存在“肝癌干细胞”的问题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该文介绍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大鼠神经干细胞与小鼠雪旺细胞混合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外培目的观察小鼠雪旺细胞体养时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获取Wistar鼠坐骨神经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和纯化雪旺细胞;体外分离新生乳鼠脑神经干细胞,将雪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分别培养扩增后进行共培养。共分5组进行:实验组1(NSC悬浮+SC悬浮+DMEM/F12);实验组2(NSC悬浮+SC贴壁+DMEM/F12);试验对照组1(SC培养基+NSC+DMEM/F12);试验对照组2(EGF/bFGF+NSC+DMEM/F12);试验对照组3(NSC+DMEM/F12)。倒置相差显微镜对各组培养细胞每天观察形态和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混合培养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SC采用P0和S100,NS采用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分别采用GFAP、GalC、Tubulin-β染色。结果共培养组NF染色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干其他各组;实验组1克隆球直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平均直径为8μm;实验组神经元样细胞突起的长度比对照组的长,3周长度差为26.5-67.3μm。结论大鼠神经干细胞与小鼠雪旺细胞共培养使两者不仅能够共生,而且雪旺细胞能显著促进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突起增长并且有序排列成轴索样结构。  相似文献   

13.
The ability of thymic epithelial cells (TEC) to re‐educate mature T cells to be regulatory T cells has not been addre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is issue was directly investigated by co‐culturing of mature T cells and allo‐TECs. B6 macrophage cell line 1C21‐cultured BALB/c splenocytes responded to B6 antigens in vitro. However, BALB/c splenocytes precultured with B6‐derived TECs 1‐4C18 or 1C6 did not proliferate to B6 antigens, but responded to rat antigens. Exogenous interleukin‐2 (IL‐2) failed to revise the unresponsiveness of these T cells. Allo‐TEC‐cultured T cells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Th2 cytokines (IL‐4 and IL‐10). B6 TEC‐cultured BALB/c splenocytes markedly inhibited the immune responses of naïve BALB/c splenocytes to B6 antigens, but not to rat or the third‐party mouse antigens. BALB/c nude mice that received naïve syngeneic splenocytes rejected B6 or rat skin grafts by 17 days postskin grafting; however, co‐injection of B6 TEC‐cultured BALB/c splenocytes significantly delayed B6 skin graft rejection (P < 0.01), with the unchanged rejection of rat skin grafts.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allo‐TECs are able to ‘educate’ mature T cells to be regulatory cells, and suggest that regulatory cells derived from mature T cells by TEC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 cell tolerance to allo‐ and auto‐antigens.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SCs)具有在体外分化为生殖细胞的潜能,为研究生殖细胞(GCs)早期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并将为干细胞移植修复生殖功能提供细胞资源。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ESCs/iPSCs)、新生儿附属物来源干细胞(NDSCs)以及成体干细胞(ASCs)向生殖细胞分化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各类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时所遇到的障碍及所面临的挑战,为干细胞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及内皮祖细胞(EPC),进行BMSC及EPC作为组织工程瓣膜(TEHV)种子细胞的对比.方法 分离扩增BMSC及EPC,分别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比较两种细胞在形态学、增殖能力、黏附力以及细胞冻存和复苏率方面的特点与区别.结果 光镜下,两种细胞均为贴壁生长细胞,BMSC的形态为梭形或多角型,EPC的形态为圆形及不规则形状,第2代诱导的BMSCs、EPCs的倍增时间分别为34 h和35 h,诱导后的BMSC冻存和复苏率以及黏附力与EP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示两种细胞均能够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种植后的瓣膜上均有间质细胞生长.结论 BMSC和EPC诱导后可分化为内皮细胞,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是合适的TEHV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17.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否定向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方法抽取无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成人骨髓标本,采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1.073g/ml)分离MSC,在体外传代培养至第3代,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用普通L-DMEM培养基和含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维甲酸、氯化钙的L-DMEM培养基诱导7d。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每天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63和广谱细胞角蛋白(PCK)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胞由长梭形逐渐转变为扁圆形或形态不规则,部分细胞P63和PCK呈阳性表达;对照组细胞持续呈长梭形,P63和PCK未见表达。结论人骨髓MSC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向表皮细胞表型转化的方法。方法:以手术中剩余的人皮下脂肪组织为材料来源,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90、CD105的表达,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鉴定。实验组利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实验室已成功构建的pc DNA3.1(+)/SP+EGF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的Ha Cat细胞,与ADSCs在Transwell小室中共培养,对照组为ADSCs加入10%FBS培养基,14天后Realtime-PCR检测两组ADSCs中CK19、integrin-β的m RNA表达量。结果:实验组ADSCs中CK19、integrin-β的m 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染EGF的Ha Cat细胞可诱导ADSCs向表皮细胞表型分化,从而为其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有效的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Cs)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 将H9 hESC细胞株接种到基底膜提取物包被的培养板上,序贯加入含有下列诱导因子的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100μg/L细胞因子活化素A( activin A)诱导3d,20 μg/L骨形成蛋白4(BMP-4)和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4d,1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5d,最后以含10 μg/L制瘤素M(OSM)及1×10-7 mol/L地塞米松(Dex)的培养液继续诱导4d.于细胞诱导分化第16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分化细胞肝脏特异性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过碘酸-雪夫反应(PAS)试验和吲哚氰绿(ICG)摄取试验检测分化细胞是否具备肝细胞功能.结果 activin A、BMP-4、bFGF、HGF、OSM和Dex联合诱导的分化细胞具有类似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呈多角形或卵圆形;RT-PCR结果显示分化第16天的细胞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1-抗胰蛋白酶(AAT)等肝脏特异性基因;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分化第16天的细胞表达AFP、ALB、CK19、CYP7A1等肝脏特异性蛋白;PAS试验及ICG试验显示分化细胞具备糖原合成和ICG摄取释放等肝细胞功能.结论 体外联合多种诱导因子可诱导hESCs定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输注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HSCs)共同移植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扩增的Balb/c小鼠骨髓MSCs与骨髓共同经尾静脉输入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同系小鼠体内(联合输注组),并设单输骨髓细胞的HSCs组、单输间充质干细胞的MSCs组以及输培养基的对照组,每隔5d计数白细胞,计算动物死亡率。将乙酰乙酸碳氧荧光素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输入SCID小鼠尾静脉,24h后取肺、心、肝、脾、肾和小肠组织做冰冻切片;取骨髓、肝脏及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鼠骨髓中人特异性β2-微球蛋白。结果细胞输注后,联合移植组的白细胞恢复快,12d左右恢复正常,死亡率(3/11)低于HSCs组(5/10)、MSCs组(4/4)、输培养基的对照组(11/11)。人MSCs输入SCID小鼠后24h,其在体内的分布依次为肺、肾、脾、肝,小肠及心脏组织中几乎无阳性细胞,骨髓中有极少MSCs。结论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输能促进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