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鼻测压法和鼻翼肌肌电图检查对鼻部气道的限流节段(flow-limitingsegment,FS)进行了研究。发现正常成人FS的位置在距前鼻孔2.5cm的范围内,其产生的鼻气道阻力(NAR)约占总NAR的78.8%。产生NAR的最主要部位在距前鼻孔缘平均约1.75cm处。正常人鼻翼肌随呼吸运动发生等长收缩,以此维持鼻翼部气道稳定不变。当FS结构受损或发生异常时可严重影响NAR,产生鼻阻塞。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鼻阻塞时应注意FS病变,鼻科手术时亦应注意保持FS诸结构的完好性,以维持正常的鼻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
撞击力的中心超过眶外环时,可引起颧骨额突和蝶骨眶板的骨折和错位,这两个组成眶外侧壁的主要部分,可分别或整个插入眼眶后部引起眼球或视神经的严重损伤,试图用标准的眶周切口处理碎骨的方法,可使视神经损伤加重,一个安全的进路是通过半冠切口暴露颧骨眶外侧区,这样在直视下处理碎骨,眼球不承受回缩压力。半冠切口是从耳轮沿发际内弧形切至额部中线,颞线上深达骨膜,颞线下达颞线筋膜,骨膜下分离从额骨至眶上缘,筋膜下分离从颞肌到颧弓和眶外缘,这时额颞皮瓣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分枝杆菌多糖(mycobacterialpolysaccharides,MPS)在体外对LAK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kilercelkine)活性的影响,以提高LAK细胞杀瘤活性、减少IL-2(白细胞介素-2)用量和毒副作用。通过MTT法测定不同浓度IL-2、不同浓度MPS对LAK细胞促增殖能力的影响;以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IL-2、MPS对LAK细胞扩增倍数的影响;应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不同条件刺激的LAK细胞对喉癌HEP-2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证明小剂量IL-2(2×105U/L)诱导LAK细胞过程中加入MPS0.4mg/L能显著增强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喉癌HEP-2细胞的活性。其扩增倍数及杀伤活性均显著超过单纯应用IL-2(106U/L)诱导的LAK细胞。通过检测不同条件下诱导的LAK细胞表型,显示MPS联合IL-2诱导的LAK细胞CD25百分率明显增高,提示MPS可能通过促进LAK细胞表面IL-2膜受体表达,提高LA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因此,MPS可望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用于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三种测颅底手术进路,并分别讨论了适应证及手术方法,介绍了四例不同进路的典型侧颅底手术的体会。1.经外侧颔一蝶的侧颅底进路。适应手颤叶、预下窝、眶内、颧弓、鞍旁岩尖及鼻咽部等处病变。手术为额部“n”形切口由耳前向上入发际,弧形向后再向下至颧弓,深达骨膜下,形成大的舌形瓣,并根据需要,切口可转到眼下一鼻侧,此切口大,暴露好,并叮取额肌及其筋膜修复颅底及眼底。例1,女,38岁,右面部渐进性隆起15年,14年前因颧部隆起,在我院确诊为“颧骨巨细胞瘤”,因范围大,条件限制仅行放疗而好转,近5、6年右面部及头…  相似文献   

5.
鼻部气道的限流节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鼻测压法和鼻翼肌肌电图检查对鼻部气道的限流节段进行了研究。发现正常成人FS的位置在距前鼻孔2.5cm的范围内,其产生的鼻气道阻力(NAR)约占总NAR的78.8%。产生NAR的最主要部位在距前鼻孔缘平均约1.75cm处。正常人鼻翼肌随呼吸运动发生等长收缩,以此维持鼻翼部气道稳定不变。当FS结构受损或发生异常时可严重影响NAR,产生鼻阻塞。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鼻阻塞时应注意FS病变,鼻科手术时亦应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们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施行面中部骨折手术10例,男8例,女2例, 17~44岁,平均35岁,单纯性颧弓骨折1例,颧骨、颧弓合并眶外缘骨折3例,颧骨、颧弓伴上颌骨骨折6例,2例采用双侧冠状切口,8例采用半冠状切口,加用附加切口6例.麻醉采用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能在术中检查咬牙合关系及进行牙弓夹板栓结.将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射在切口区,以减少术中出血,冠状切口自一侧耳屏前上端经颅顶连线切开至对侧耳屏前,距发际后2~3cm,切口最低位于耳垂平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骨膜,沿骨面及颞浅筋膜浅层表面剥离,下翻头皮瓣,分离至颧弓上约2cm时切开颞浅筋膜浅层,继续向下分离至颧弓,同时在眶下缘外侧切开额骨骨膜,在骨膜下分离,暴露眶外侧壁.颧骨、上颌骨骨折,眶下缘骨折也可经附加的口内切口和睑缘下切口暴露骨折断端复位打孔,用小型或微型钛板或钢丝固定.对陈旧性骨折用锯将骨折片断离后移动复位固定,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头帽加压,术后10d拆线.10例患者不仅恢复了面容及咬牙合功能,而且面部无明显可见瘢痕, 1例感头皮顶区麻木;1例缝线感染,延期愈合;余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肿瘤阳性显像剂^99m锝标记的五价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MAS)」在咽喉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人体的分布情况。方法:对12例经病理学方法实为咽喉部肿瘤的患者,进行^99mTc(V)-DMSA平面及SPECT断层显像,并对^99mTc(V)-DMSA在人体的动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平面显像有9例11个部位出现放射性异常聚焦;SPECT断层显像有11例19个部位有明显  相似文献   

8.
侵犯颅底的颅内外肿瘤切除后所致的缺损,因其邻近鼻咽部和副鼻窦,易发生脑脊液漏或引起脑膜炎。作者们介绍用各种肌皮瓣和肌瓣修复获得较好效果。其治疗24例3~79岁的病人。手术由脑外、耳鼻喉及成形科医师组成的小组施行,方法:用双侧冠状和双侧额部开颅暴露累及前颅底的肿瘤。甩二种径路暴露侵犯中、后颅底的肿瘤。颞下径路采用半冠状切口延伸到耳前切除下颌髁,使颧弓向下移位。自茎乳孔解剖面神经至腮腺,暴露岩段颈内动  相似文献   

9.
扩大垂直半喉切除术(EVPL)包括切除声带及构状软骨,术后病人因失去正常的喉部关闭功能而产生误吸,已有各种技术如游离移植物、粘膜瓣、肌瓣、带蒂肌软骨复合瓣用于术中重建的报道。该文作者应用带粘膜瓣的小角-楔状软骨重建构状软骨,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在甲状软骨上切迹平面作皮肤横切口,分离颈阔肌-皮瓣和两侧带状肌,正中垂直切开并分离甲状软骨膜,根据肿瘤范围垂直切开同侧和对侧甲状软骨板。同侧切口通常在甲状软骨板后缘前方1cm处,并与之平行,对侧软骨切口取决于声门受累的范围,切…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45岁。自幼颈前左下方有一针尖大小的瘘口,常有少许白色分泌物溢出,周围肿胀,破溃、流脓,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反复发作。检查:一般情况好,甲状腺不大,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均未见异常。颈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下方、胸锁关节上1.5cm处皮肤可见瘢痕,周围红肿,由此可触及一索状组织向上延伸,无压痛。全麻下于左胸锁乳突肌前缘做三条平行阶梯式切口,切除外瘘口处瘢痕,分离暴露瘘管,被膜完整、光滑,沿胸锁乳突肌深面向上行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越过颈外动脉向上、后及内延伸2cm后,…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们描述了广泛暴露颅底的新手术方法:气管切开后气管内麻醉,切口从下唇中央向下延伸到舌骨平面,向外成直角达胸锁乳突肌后,再弯曲向上至乳突尖;分离翻转皮瓣,保护下颌缘神经,在舌骨附着处切断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连同颌下腺向上牵开;辨认颈动脉、颈内静脉和Ⅹ、Ⅺ、Ⅻ脑神经,并将其保护在切口中。中线切开下颌骨骨膜并向外分离2cm,在下颌骨中线用Gigli锯将其作阶梯形锯开,于阶梯形的垂直切缘两侧分别钻孔以备用金属线缝合。从Wharton氏管孔间切开口底粘膜向后延伸至扁桃体前柱,分离颌下腺,向外侧牵开下颌,暴露咽旁隙。然后在面动脉水平行颈外动脉钝性分离。于茎突尖处分离茎突舌骨韧带、茎突舌骨肌和茎突  相似文献   

12.
作者等报告在额侧喉切除时,利用复合鼻中隔软骨移植物重建喉上部结构,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方法:在全麻下于第二、三气管环作气管造口术。复合鼻移植物取自一侧的鼻中隔软骨、软骨膜和粘膜,供部缺损用裂层皮肤移植。取颈中线垂直切口达气管造口处,中线分离带状肌并结扎,将带状肌与甲状软骨膜分离。距中线3~4 mm离开病损部切开甲状软骨膜并将其分离,围绕前连合作前后垂直的软骨切口。患侧切除范围大时,若软骨瓣后部与软骨膜相连并用其固定复合移植物时应小心分离。切开甲状软骨膜,在直视下切除病变组织,如果可能,则保留杓后部,  相似文献   

13.
健康成人鼻声测量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鼻限流节段即鼻瓣的部位,提供健康成人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腔容积(NCV)的测量值及影响因素,应用丹麦产RH-2000型鼻声测量计对176名健康成人进行了测试。NMCA为0.55±0.13cm2(x±s,下同),距前鼻孔6.0cm处的NCV为7.16±1.82cm3,NMCA有82.7%位于下鼻甲前端,距前鼻孔的距离为2.22±0.35cm,17.3%位于鼻内孔,距前鼻孔的距离为0.79±0.25cm,表明鼻限流节段即鼻瓣位于鼻腔前部即鼻内孔至下鼻甲前端之间。男性NMCA和NCV均大于女性(P<0.05),两侧鼻腔间NMCA和NCV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60岁以上者NMCA和NCV显著增大(P<0.01,P<0.05)。鼻声测量法(AR)是一种利用声反射原理对鼻腔几何学进行测量的新方法,本文所提供的NMCA的测量值及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应用AR客观评价鼻腔开放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Lew is(1975)倡用颞骨切除术治疗耳道和中耳癌以来,术后加用放疗五年生存率由6%提高到30%左右。手术技巧和闭合伤口的方法对术后及早放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颞骨切除术后各种修复方法并介绍一种新方案。本法多采用耳郭前、后及外耳道下三点连结皮肤切口。牺牲耳郭及邻近皮肤时则采用后颈部转移皮瓣及松弛切口。为争取颞骨次全切除术后伤口顺利一期愈合,应注意封闭死腔,减张缝合,保留皮瓣血供,避免“T”形连结(尤其是跨越死腔者),预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作者建议改用单一切口,自耳郭前颧弓上方开始延至下颌角下,切口稍向后弯,再向前下。术野暴露良好。若手术顺利,不用过多牺牲周围皮肤或腮腺,皮瓣血供未受影  相似文献   

15.
磁刺激面神经时线圈的不同位置可以影响面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的结果。为此,应用Magstim200型磁力神经刺激器与NicoletVikingⅡ肌电图仪联机,在20名正常成人顶枕颞区的9个点上测试,记录并分析所测得的波幅和潜伏期,以期为临床测试提供参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颅顶与外耳道口垂直连线中点(C),C下方2cm(V-2)和C后方2cm(H-2)产生的波幅振幅和最高峰波幅出现率均最高,为最佳刺激点。C后方4cm(H-4)和C上方2cm(V+2)也有最高峰波幅出现,故在测试时也不可忽视。各点上测得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推论不论线圈放在哪一位置上均激发面神经同一部位,即桥小脑角段。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31岁。于 2 0 0 1年 1 2月 1 6日与丈夫争吵后欲自杀而吞食缝衣针 1枚 ,于当晚 9时来我院急诊。X线食管透视示C5~ 6水平食管内长 3cm致密异影 ,提示“食管异物”。于表麻下行食管镜检查术。当患者取仰卧位、颈前部暴露时 ,见颈前正中舌甲膜处有喉结样突起 ,随吞咽上下摆动。间接喉镜下喉部无肿胀 ,无异物。结合X线透视结果考虑异物已于喉咽部进入颈前软组织 ,而非形成食管异物。即于局麻下在颈前舌甲膜间作一长 2cm横切口 ,逐层分离 ,见缝衣针暴露 ,以血管钳取出 ,检查无出血后 ,缝合切口。予抗破伤风针剂、抗炎、止血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inimalcross-sectionalarea,MCA)及其距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oftheminimalcross-sectionalareafromthenostril,DCA),应用声反射鼻测量计对1355名健康儿童、少年及成人(3~86岁)进行检测,并对儿童、少年的MCA、DCA值与年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单侧鼻腔MCA范围为0.192~0.915cm2,DCA范围为0.300~2.554cm,儿童及少年时期MCA、DCA变化均与年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健康成人MCA、DCA在各年龄组内存在性别差异(P<0.05)。本检测所提供数据可为鼻腔生理、病理生理研究,鼻腔疾病的协助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否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成叶成全切除术,传统上采用改良Blair“S”形切口,但该切口形成面都显著原痕而影响美容。Appiania(1967)首先将整形外科的除皱术切口应用于腮腺切除术。方法为:耳后切口起自耳轮附着平面上方1cm处,沿耳后经呼垂下方至耳前,耳前切口沿耳轮前缘向下至耳轮与耳屏之间,经耳屏前方向前下延伸,再绕过耳垂附着处与目后切口相连,另在耳后切口起点向乳突部作4cm长的水平切口(如图)。皮瓣分离至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前方到顿部以暴露腮腺前缘。其余手术步骤按常规方法进行。传统“S”形切口形成胸锁乳突叽前缘的…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发表的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确定的梅尼埃病诊断标准如下:①2次或更多次自发性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分钟或更长;②至少有一次听力下降的记录;③伴有耳呜或耳胀感。梅尼埃病病因不明,病理上可见有内淋巴积水,膜迷路肿胀和弯曲。具某种特异性的检查方法为甘油脱水试验和耳蜗电图(EcoG)。EcoG包括AP,SP和CM,其中SP值增高(>10mV)是内耳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SP值升高使SP/AP比值增加,当比值>35%时,提示内耳有积水。梅尼埃病患者通常SP>5mV,SP/AP比值常高于正常。S…  相似文献   

20.
报告用带血管软骨瓣和游离软骨移植修复兔气管缺损的实验研究,证实前者的结果优于后者,符合气管重建成功的标准。16只Vienna白兔分两组,每组8只,A组气管缺损用游离软骨移植重建,B组用带血管软骨瓣重建。所有动物肌肉注射麻醉剂及青霉素后,将左耳及颈毛刮净消毒,左耳根注射利多卡因阻断主要肌肉神经束,沿气管中线上方作切口,并完全游离气管,将第3~8个气管软骨环切除2/3。把左耳移至消毒区,小心切开并钝性分离软骨两面的皮肤,避免损伤软骨膜。A组取3XIcm'直径两面有膜的游离软骨移植片,B组取5XZ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