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霞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460-462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环境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为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市4所综合医院的536名护士,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情感耗竭处于中度倦怠,去人格化处于低度倦怠,个人无效感处于高度倦怠。对护士职业倦怠产生影响的工作环境因素有内部工作动机、对实践的控制、团队合作和文化敏感性。结论护士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程度密切相关,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应从改善工作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2.
3.
护士工作与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调查表明,很多职业的从业人员都会不同程度患上职业倦怠,而护士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从业人员本身更易患上此职业综合症。大约35%的护士有较高的职业倦怠,只有38.8%的人情绪衰竭程度较低或者没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院整体护理工作环境以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和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医院30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工作环境总分为(218.92±33.54)分,处于较低水平;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9.21%,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高;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提高医院整体护理工作环境,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术外科技术的进步,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易导致其出现职业倦怠。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这一普遍现象,综合国内外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本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探索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省级三级甲等医院131名护士,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对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组织承诺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分为(96.24±21.70)分,职业倦怠总分为(65.98±17.68)分,组织承诺总分为(83.50±16.99)分,离职意愿总分为(14.78±3.57)分;不同工作科室、职称、学历、本人兴趣爱好与护理专业是否匹配的护士离职意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均呈负相关(P<0.01);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P<0.01)。结论: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不同特征的护士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训,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维持护理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7.
压力又称紧张和应激,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1]。人对压力的适应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和疲惫阶段。护士职业压力是指他们从事的护理活动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护理工作繁杂辛苦,技术性强,作息不规律,责任心重,风险性大。众多研究表明,护士是一个高职业压力的群体[2]。职业倦怠是由于不能有效应对各种压力,个体出现的一种负性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护士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因此,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现就护士职业压力源及与职业倦怠关系作一综述。1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根源护士的职业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  相似文献   

8.
康齐力  周郁秋  胡静超 《护理研究》2008,22(6):1601-1603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近几年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就职业倦怠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工具及干预等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闫凡苓 《全科护理》2020,18(24):3239-3242
[目的]调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于2018年9月—2018年11月对某院N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N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以及参加夜班是影响N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结论]N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从而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怡妮  邵静  叶志弘   《护理与康复》2018,17(10):12-15+19
目的调查护士工作环境及其职业状况,探讨护理工作环境对护士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护理工作环境、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量表对19 1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相关(P0.01)。工作环境对护士职业倦怠、工作不满度及离职意愿的优势比(OR)小于1,均为保护因子,工作环境均分每增加1分,护士报告职业倦怠、工作不满意、离职意愿分别下降57%、81%和24%。结论良好的护士工作环境可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提高其满意度;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工作环境的构建及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护士职业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及职业倦怠量表对75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评分,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总分为(101.55±15.38)分,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情感衰竭17.00(10.00,25.25)分、去人格化3.00(1.00,8.00)分及个人成就感30.00(21.00,39.00)分.不同性别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维度,不同婚姻状况精神科护士去人格化维度,不同年龄、聘用形式、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精神科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职务和心理资本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衰竭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年龄和心理资本是去人格化维度的影响因素(P<0.01),职称和心理资本是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低方面.职业倦怠情况受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心理资本,它影响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陆扬 《上海护理》2008,8(2):52-54
护士承担着与人的健康及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而随着保健需求的增加及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护士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是指对在工作中长期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源的持续反应。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理是一个具有高强度压力的工作,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研究表明,倦怠与多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同时它还影响个体的工作,并可能激化个体的各种危机,导致冲动行为、同事冲突、婚姻和家庭冲突等。本文现就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职业倦怠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现状及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及Maslach倦怠量表调查298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其职业倦怠状况,并进行二者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呈中等水平;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各因素中,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方便照护家人、终身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等是影响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的主要因素;而拥有学习晋升的机会、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工作有成就感及价值、职业发展前景好则对个人成就感有影响。结论:增强护士职业获益感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职业认知评价干预,深入挖掘护士职业获益的丰富内涵,引导护理人员切实感受职业获益,以增进其与职业的情感,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陕西省公立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22所公立医院2217名护士,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调查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结果 在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方面,不同医院等级、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最高学历、科室护士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5.
16.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红 《天津护理》2010,18(2):117-119
“职业倦怠症”(occupation ennui,0E)又称“职业精疲力竭症”(job burnout),作为1个专门术语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科学文献中首次出现。2001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5个国家的医院展开,有4个国家40%的护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  相似文献   

17.
护士职业倦怠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其中,情感耗竭又称情绪疲惫(emotional exhaurtion),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又称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这3个维度分别代表了工作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人际情境维度与自我评价维度。由于护士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采用Moreno—Jinenez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医院门诊工作1年以上、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101名护士(不包括护士长)进行调查问卷。结果门诊护士情绪疲惫感高;“产生更换职业的想法”得分高于躯体症状。不同科室的门诊护士其职业倦怠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部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门诊护士。年龄、婚姻、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爱教育情况对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产生影响不大,不同工作情况,包括护龄、职称、门诊工作时间、拖加班情况对倦怠的产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兰丽花 《全科护理》2013,11(9):847-848
职业倦怠是指对在工作中长期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源的持续反应[1]。护士承担着与人的健康及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理是高强度压力的工作,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  相似文献   

20.
朱云  林琳 《全科护理》2008,6(26):2366-236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护士的生理及心理负荷日益加重,职业倦怠现象颇为普遍。现就护士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