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梅丸原主治蛔厥及久利,当今疾病病机复杂多变,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阴阳失调者比比皆是,为乌梅丸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空间,已非蛔厥久利所限,只要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皆可随证施用乌梅丸。笔者根据其寒热并用,清补兼施之功,加减运用于寒热错杂且正气虚弱之多种疾病,收效尚佳。  相似文献   

2.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全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10味药组成,乃厥阴篇的主方,主治"蛔厥"及"久利"。病至厥阴,病情日久,正气衰弱,易导致气机逆乱、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72-1074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之厥阴病篇,全方酸苦辛甘并用,清上温下。认为厥阴为阴阳相互转化的关键;久咳、顽咳与气机不畅、阴阳不相顺接有关,故与厥阴密切相关。临床上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久咳、顽咳,尤其表现为寒热错杂、夜间咳嗽的类型,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伤寒论》厥阴病寒热错杂理论指导下,介绍乌梅丸加减治疗牙痛、五更泻、久利的临床经验。乌梅丸寒热并用,疏通厥阴,是治疗寒热错杂病之效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随师临诊一则的理、法、方、药的分析,阐述了乌梅丸在治疗厥阴证不寐中的作用机制,并证实了从六经论治不寐的可能性,开拓了中医治疗不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乌梅丸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的名方,其病机关键在于阴气渐消,阴尽阳生,若阳气虚衰而致阳气难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患者常表现为寒热错杂,四肢厥冷,躁动不宁。笔者在常规中西医药物治疗心系疾病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该方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以乌梅丸加减治疗心系疾病验案5例,以供同道探讨。1高血压案女,54岁,高血压病史10年,患者诉阵发性头痛、眩晕反复发作,平素自服拜新同(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验案3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验案3则肖金1劳伤发热徐×,男,63岁,1990年12月12日初诊。发热1年。1年前某日因晨练过劳,当时汗出如浴,汗后全身发冷。自此经常发热,体温多在37.5~37.8℃之间,某院曾诊为中枢性发热,服中西药未见显效。诊见面色晦暗,发热阵作,胸腹...  相似文献   

8.
彭涛教授临床紧扣厥阴病寒热错杂病机及乌梅丸主治范围,在综合判断患者体质及其气、血、水、火病理状态的基础上,运用乌梅丸治疗肿瘤、精神障碍、妇科疾病等疗效显著。该文介绍彭涛教授运用乌梅丸验案2则,以深化临床对乌梅丸的理解,扩大乌梅丸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10.
巧用乌梅丸验案三则刘洪钧江苏省兴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兴化225700)笔者常以乌梅丸加减改丸为汤剂,治疗寒热错杂之病证,临床收效颇佳,现择验案3则,报道如下。1难治性久痢案张某,男,38岁。1992-10-17初诊。患慢性痢疾缠绵不愈已6年,曾经中、西...  相似文献   

11.
杨平  邵启峰 《山西中医》2010,26(6):61-61
乌梅丸系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主治蛔厥和久利的专方。临床上笔者应用于慢性胆囊炎、复发性口腔炎、神经性头痛等效果良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枝茯苓丸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由医圣张仲景所创。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之功。古籍记载本方用于治疗瘀血留滞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之病。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炎等属瘀血留滞胞宫者,疗效显著,现举验案2则。1子宫肌瘤胡某,女,46岁,已婚,2013年7月15日初诊。发现子宫肌瘤半年,未予治疗,月经周期28-32天,量多,色黯,有大血块,10余天方净,经期腰酸,乏力。末次月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主治病症,以寒热错杂、虚实兼并为特点.张仲景之乌梅丸原为蛔厥而设,蛔厥即因蛔而厥的寒热虚实错杂之证.但随着古今医家对乌梅丸证更加深入的认识,使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其功效得到了更切合实际的发挥.自清代以来,乌梅丸便被视为治疗虫证的通用方,而不局限于治疗蛔虫病.直至今天,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也一直沿用此说,将乌梅丸列为杀虫剂第一方.此外,一些医家还将乌梅丸用于其他内科杂病的治疗,著名伤寒注家柯琴提出凡是厥阴病皆可用之的观点.笔者在临床当中,曾多次辨证应用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治验2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蛔厥、久痢。笔者根据乌梅丸具有温清并施 ,气血兼顾的特点 ,既能辛开苦降 ,又可回阳救逆之功效 ,每遇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证候 ,皆投此方 ,常获桴鼓之效 ,举例介绍如下。1 风心病水肿范某某 ,女 ,48岁 ,1995年 3月 5日初诊。患风心病 2 0余年 ,平素尚能生活自理及从事一般家务劳动。 1个月前因感冒病情突然加重 ,表现为咳喘、发热、下肢水肿、肝肿大、少量腹水 ,诊断为风心病合并急性感染 ,心功能不全。经抗炎、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病情缓解。近 10天来又有反复 ,邀余诊治。刻诊 :两颧潮红 ,唇微紫 ,胸中…  相似文献   

15.
章妍  王允亮 《山东中医杂志》2023,(12):1338-1341+1360
报告1例以乌梅丸加减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病案。患者间断腹泻3年,加重并发现艰难梭菌感染3月余,前期西医规范治疗效果不理想。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及舌脉,中医辨证为肝脾不和、中焦虚寒证,治以疏肝健脾温中、柔肝涩肠止泻,予乌梅丸加减口服治疗。服药两月复查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均转阴,腹泻、腹部怕凉、小便短等症状亦明显缓解。通过对本案诊疗经过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重点把握乌梅丸缓肝安中、寒热并施、通利枢机对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意义,进而推广至临床治疗多种腹泻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俞俊薏 《江苏中医药》2014,46(10):56-57
<正>乌梅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方中乌梅为君,味酸、涩,性平,具收敛之性以清降相火,《神农本草经》认为其有"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等功效;合黄连、黄柏之苦寒,可益阴清热、降气除烦;佐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温三阴经之寒而不燥;人参、当归,健中以培补气  相似文献   

17.
桂枝茯苓丸为东汉张仲景所创,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方中桂枝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活血祛瘀,助君药化瘀消癥为臣;丹皮、芍药既可活血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茯苓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气,扶助正气,三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古籍曰:"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相似文献   

18.
大补阴丸出自《丹溪心法》,是朱丹溪依据"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的理论所设立的滋阴降火代表方.由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制)、猪脊髓组成.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经方加减治疗不同的疾病,并取得满意的疗效,现谈点滴体会,顺录医案一二。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女,63岁,2016年2月18日初诊。多年来胃脘隐痛,怕吃生、凉、辣等食物,少吃则胃痛加重,并咕噜咕噜作响。既往大便稀,经服中西药物治疗,现大便偏软。胃镜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脉结(双手均为反  相似文献   

20.
杨珊珊  王强 《天津中医药》2018,35(11):846-847
记录了医者辨证论治,谨守病机,宗众方之旨,博取众家之长,灵活运用乌梅丸治疗"不寐"一疾,悉获奇效,兹整理如下,以飱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