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探讨干细胞因子(SCF)/ 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信号调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ADSCs。将其分为ADSCs 组、ADSCs+SCF(4 ng/ml,24 h)组和ADSCs+SCF+c-Kit siRNA(4 ng/ml,24 h)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Kit、p-AKT、AKT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细胞克隆形成检测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迁移情况。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复制背部直径为2cm 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6 只糖尿病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小鼠于创面周围以皮内注射方式注射1×106个未处理的ADSCs,实验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经SCF(4 ng/ml)预处理24 h后的ADSCs。10 d后处死各组裸鼠,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检测真皮层与表皮层间的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SCF 诱导c-Kit的表达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 <0.05)。SCF促进ADSCs的增殖、迁移,c-Kit siRNA抑制ADSCs的增殖、迁移(p <0.05)。SCF促进p-AKT的表达,c-Kit siRNA抑制c-Kit、p-AKT 的表达。实验组糖尿病裸鼠创面愈合率更高,真皮层与表皮层厚度大(p <0.05)。结论SCF/c-Kit 反应轴激活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ADSCs 增殖、迁移。SCF 预处理能够促进糖尿病裸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促进创面愈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GFP转基因小鼠(GFP-C57BL)腹股沟处脂肪组织,获得ADSCs,并在体外证明其具有成骨和成脂的多向分化能力。14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并制作创面,实验组注射PBS缓冲液悬浮的ADSCs,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PBS缓冲液。观察并分析创面愈合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创面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TCP-1)以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种异体移植ADSCs可以显著促进创面的愈合速度。移植两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区域有少量ADSCs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创面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和TCP-1表达下降,抗炎因子IL-10表达上升。结论通过同种异体局部注射ADSCs可以显著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AD-SCs降低了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3.
范友芬  乐欣  晋国营  虞耀华 《浙江医学》2017,39(19):1633-1637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复合人工真皮(皮耐克)修复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方法用胶原酶法消化SPF级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腹股沟脂肪,获得ADSCs,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并观察ADSCs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分化的潜能。建立大鼠深度烧伤模型,将大鼠对称的左、右创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人工真皮+ADSCs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真皮+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术后7、14、21d观察创面最大直径以评估创面愈合情况,术后21d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面冷冻切片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情况。结果成功获得大鼠AD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ADSCs对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29、CD90、CD44呈现高表达;对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则呈低表达。治疗后14d时,实验组创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即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快。治疗后21d,实验组创面可见散在点状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未观察到明显荧光。结论ADSCs联合人工真皮作用于深度烧伤创面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深度烧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PRP)凝胶联合脂肪干细胞(ADSCs)干预糖尿病足大鼠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7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63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在每只实验大鼠后足左侧做了一个5 mm×5 mm正方形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共60只大鼠建模成功,根据创面处理方式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PRP组、ADSCs组、PRP+ADSCs组各15只。分别于创伤后3、7、10、14 d时,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创面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及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T)检测各组干预3、7、10、14 d时PI3K、Akt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PRP+ADSCs组、正常组、ADSCs组、PRP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显著早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PRP+ADSCs组与正常组的完全愈合时间最早,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实验动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人类疾病的临床前研究提供临床前的实验数据和方法。方法将临床患者、食蟹猴、C57小鼠和SD大鼠的皮下脂肪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后得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 ADSCs)、食蟹猴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ynomolgus monkey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 ADSCs)、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ous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 ADSCs)和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a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AD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ADSCs表面标记物;细胞成脂、成骨诱导分化,于诱导后21 d和28 d固定染色,鉴定ADSCs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h ADSCs、c ADSCs、m ADSCs和r ADSCs的分离培养方法类似,贴壁培养后均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流式检测显示,不同物种ADSCs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29为阳性,少量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34,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为阴性。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检测显示,h ADSCs、c ADSCs、m ADSCs和r ADSCs和均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但其成脂成骨分化的时间略有差异。结论实验动物ADSCs与h ADSCs采用相同的分离培养方法,有类似的表面标记物表达及成脂成骨分化潜能,生物学特性具有一致性,是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临床前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6.
陶海英  孔祥静  马翠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2):58-63,13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过表达FOXO1的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高糖诱导足细胞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ADSCs。通过慢病毒感染ADSCs来构建过表达FOXO1的ADSCs。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ADSCs组、高糖+ADSCs(FOXO1+)组和高糖+ADSCs(FOXO1+)+自噬抑制剂3-MA组。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ADSCs成骨分化能力。应用油红O染色检测ADSCs成脂分化能力。通过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PC5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通过免疫荧光检测MPC5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1、Bax、Bcl-2、p62和LC3-Ⅱ的蛋白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29和CD90在ADSCs中高表达,而CD34和CD45表达极低;此外,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都证实了成功分离了ADSCs。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FOXO1在ADSCs(FOXO1+)细胞中高表达,表明慢病毒转染成功;同时,ADSCs(FOXO1+)细胞与MPC5细胞间接共培养明显提高MPC5细胞的FOXO1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FOXO1过表达能够显著增强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活力和减弱细胞凋亡。另外,免疫荧光检测表明FOXO1过表达能够促进高糖抑制的MPC5细胞自噬。同时,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可减弱ADSCs(FOXO1+)细胞对高糖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结论 过表达FOXO1的ADSCs具有修复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藻酸盐凝胶中高密度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软骨细胞诱导后,利用凝胶释放的细胞再培养形成软骨组织的新方法。方法 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得到ADSCs原代培养,传代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细胞表面CD90、CD44表达鉴定细胞。将第6代细胞高密度培养于藻酸钙凝胶中,用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2周,将细胞放自凝胶中释放并单层培养成软骨诱导2周,观察细胞变化。培养出的组织块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ADSCs原代呈梭形生长,传代后呈规律排列旋涡状生长,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90、CD44呈阳性。藻酸钙-ADSCs成软骨诱导2周后,释放出的细胞贴壁后逐渐聚集,形成一定体积的质硬组织块,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新生组织块细胞胞质中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蛋白呈阳性表达,表明大鼠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 藻酸盐凝胶中高密度培养大鼠ADSCs成软骨细胞诱导后,利用诱导后的细胞再培养可形成新的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HA1077)在脂肪干细胞(ADSC)向表皮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消化人脂肪组织获取ADSC,以基础培养基即体积分数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传代,取生长良好达到90%融合的第3代人ADSC分为4组,第1组持续用基础培养基培养、传代;将第2、3、4组弃基础培养基,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冲洗,分别换用培养液2(基础培养基+20μmol.L-1 HA1077)、培养液3(体积分数70%的基础培养基+体积分数30%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上清液+10 ng.L-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培养液4(20μmol.L-1 HA1077+培养液3),诱导后经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检测CK19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表明ADSC表达CD44、CD49d,而不表达CD106、CD34、CK19;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9d的阳性率分别为(98.84±0.02)%、(92.52±0.04)%。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K1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3±0.01)%、(0.35±0.02)%、(9.73±0.80)%、(17.65±1.00)%,其中第3、4组CK19的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1077对ADSC向表皮细胞诱导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兔脱细胞软骨基质颗粒(ACM)的生物相容性,阐明其对SD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软骨内成骨的促进作用。方法:提取原代SD大鼠ADSCs进行三向分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干性。采集3月龄新西兰白兔耳软骨,采用研磨浸泡法制备ACM备用。实验分为ACM组和ADSCs+ACM共培养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ACM和ACM上ADSCs的超微形态表现,采用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AM/PI)荧光染色法观察ADSCs+ACM共培养组中ADSCs的生长情况。将ADSCs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DSCs与ACM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成软骨诱导7和14 d时2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Ⅹ型胶原(COL-Ⅹ)、SOX转录因子9 (SOX-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磷酸酶(ALP)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制备兔ACM,提取的SD大鼠ADSCs可以进行三向分化且表达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ADSCs可以在ACM上黏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DSCs增殖...  相似文献   

10.
曾俊杰  陈朗   《四川医学》2024,45(1):17-22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鼠肛瘘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DSCs组(A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B组)、磷酸盐溶液治疗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建立肛瘘动物模型后进行实验。于实验后7、14 d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并取创面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7、14 d创面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白介素-2(IL-2)及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的表达。结果 (1)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比较,A组[(95.14±4.93)%]、B组[(94.94±3.19)%]较C组[(88.10±3.1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4 d, A、B组创面肉芽组织VEGF、VEGFR-2和FGF较C组明显升高,且A组较B组表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4 d, A、B组创面肉芽组织IL-2表达较C组明显降低,A组IL-2表达较B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皮肤创口愈合及Wnt信号通路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Sprague Dawly大鼠BMSCs并CD29、CD44、CD90、CD45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构建SD大鼠皮肤创口损伤模型;实验分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组、BMSCs组,分别将PBS、BMSC细胞皮下注射到创口周围,观察创口愈合情况,计算创口愈合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第3代BMSCs形态多为梭形、多突形。BMSCs可均一表达CD29、CD44、CD90,其阳性率分别为87.29%、91.66%和76.18%;而CD45呈阴性,其阳性率为3.14%。BMSCs可显著促进大鼠创口愈合;BMSCs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印迹结果BMSCs促进Wnt1和β-catenin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BMSCs能促进创口愈合,其促进作用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供体硝普钠(SNP)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状况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外源性NO在ADSCs成软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并培养ADSCs,分别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采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进行多向分化鉴定。NO检测试剂盒检测AD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NO的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NP(0.25 mmol/L、1.00 mmol/L、4.00 mmol/L)下ADSCs的增殖情况。以Real time-PCR(RT-PCR)方法检测ADSCs在不同浓度SNP下,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成软骨分化特异基因——信号传导蛋白Smad3、 Ⅱ胶原蛋白(Col-Ⅱα1)基因的变化。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成骨和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呈阳性;AD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始终比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SNP(0.25 mmol/L、1.00 mmol/L)对ADS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高浓度SNP(4.00 mmol/L)抑制ADSCs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发现SNP能抑制ADSCs自身TGF-β1 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Smad3 mRNA和Col-Ⅱα1 mRNA的表达。结论 在AD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外源性NO可以通过抑制ADSCs自身产生TGF-β1,并且抑制TGF-β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Some studies indicate that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can differentiate into adipogenic,chondrogenic,myogenic,and osteogenic cells in vitro.However,whether ADSCs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al cells in vitro has not been clearly demonstrated.In this study,the ADSCs isolated from the murine adipose tissue were cultured and transfected with the EGFP gene,and then the cells were induced for neural differentiation.The morphology of those ADSCs began to change within two days which developed 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液对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将同种异体PRP提取液应用于创面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通过将获得的细胞向脂肪、骨和神经方向诱导分化,鉴定其干细胞特性;三次离心法制备同种异体PRP提取液,加入DMEM/F12配制成6.67%、3.35%和1.67%的培养液;将第3代ADSCs分为4组:实验组(A、B和C组)分别以含体积分数为6.67%、3.35%和1.67%PRP提取液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D组)ADSCs用仅含10%胎牛血清、DMEM/F12的基础培养液培养;在培养24和48 h后采用MTT法观察ADSCs生长状态。结果:原代培养成功获得贴壁生长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并成功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和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即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ADSCs;酶标仪测定,A、B、C、D组在培养24 h后吸光度(A)值分别为0.434 3±0.084 3、0.351 6±0.076 6、0.258 1±0.060 0和0.259 2±0.073 6,在培养48 h后A值分别为 1.016 8±0.443 6、0.741 7±0.109 7、0.367 8±0.034 2和0.395 7±0.106 2; A组和B组的A值均高于C组和D组(均P<0.05);A 组的A值高于B组(P<0.05);C组A值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而C组细胞增殖率呈负增长。结论:适当浓度的同种异体PRP提取液可显著促进ADSCs体外增殖,有望应用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5.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从小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专用血清或特殊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以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MSC,并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纯度;以Dil-ac-LDL、FITC-UEA-1荧光双标,结合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鉴定EPC,并计算其纯度.结果:早期贴壁细胞48 h换液时即可见明显集落形成,1周后即达80%融合,传至第3代后经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FCM检测CD29、CD34、CD45、CD90阳性率分别为(93.86±1.12)%,(0.48±0.38)%,(1.89±1.49)%,(94.11±3.32)%;2次贴壁细胞经EGM-2 MV专用培养基培养后,第3天开始伸展,第5天可见集落形成,约2周左右可融合近80%,传代后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阳性率(75.2±4.5)%,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5.7±4.7)%和(52.5±3.6)%.结论:采用该方法可以同时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间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源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对卵巢癌ID8细胞株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ADSCs,利用其形态特征、成骨成脂多向分化能力和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检测对ADSCs进行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从ADSCs上清液中分离和纯化EVs(ADSC-EVs),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和蛋白质印迹实验进行鉴定;以PBS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不同浓度ADSC-EVs(20 μg/mL和40 μg/mL)分别预处理ID8细胞,通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ADSC-EVs对ID8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DSC-EVs对ID8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ID8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蛋白激酶B(即AK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分离的ADSCs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形态,能够向成骨成脂分化,并符合干细胞表面一般特征;ADSC-EVs表达CD9和CD81蛋白;与PBS组相比,ADSC-EVs组ID8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均<0.05),且40 μg/mL ADSC-EVs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较20 μg/mL ADSC-EVs组明显增强(P均<0.05);随着ADSC-EVs浓度增加,ID8细胞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p-AKT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ADSC-EVs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的磷酸化促进ID8细胞EMT,进而增强其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肉桂醛(cinnamic aldehyde,CA)对糖尿病小鼠创口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周龄Nrf2野生型(Nrf2+/+)和Nrf2敲除型(Nrf2-/-)雄性SKH-1无毛小鼠各8只,持续5d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①Nrf2+/+鼠对照组(Nrf2+/+Veh组);②Nrf2+/+鼠CA治疗组(Nrf2+/+ CA组);③Nrf2-/-鼠Veh组(Nrf2-/-Veh组);④Nrf2-/-鼠CA组(Nrf2-/-CA组)(n=4).STZ注射后第4周,在小鼠背部建立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切除创口.Nrf2+/+CA组和Nrf2-/-CA组术后当日开始局部应用20 μL含4μmol/LCA的聚乙二醇400(polyethylene glycol400,PEG400),每隔1天干预直至第14天,收集创缘处皮肤,Nrf2+/+Veh组和Nrf2-/-Veh组采用20 μL PEG400(Vehicle,Veh)局部应用作为空白对照.术后2周内每隔1天监测皮肤创口愈合面积评估愈合速率.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各组创缘处皮肤组织Nrf2蛋白、下游靶蛋白HO-1和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指标8-oxo-dG的表达水平.结果局部应用CA明显加速Nrf2+/+糖尿病小鼠创口愈合(P<0.05),但是并不影响Nrf2-/-糖尿病小鼠创口愈合(P>0.05).免疫组化示Nrf2+/+糖尿病溃疡小鼠局部应用CA后,其创缘皮肤Nrf2的表达水平[(2.42±0.29) vs (7.42±0.73),P<0.05]和下游靶蛋白HO-1的表达水平[(5.92 ±0.36) vs (8.88 ±0.53),P<0.05]显著增强,8-oxo-dG的表达水平则明显减少[(9.46 ±0.28)vs(8.46 ±0.23),P<0.05].Nrf2-/-糖尿病小鼠创口局部外用CA后,其创缘处皮肤Nrf2、HO-1及8-oxo-dG的表达水平与Nrf2-/-Veh组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局部应用CA通过激活糖尿病小鼠皮肤组织Nrf2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促进糖尿病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63-65+69
目的探讨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皮瓣移植术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换药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清创治疗,研究组行皮瓣移植术。结果与对照组(65.6%)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3.0±0.2)d、(7.5±2.5)d、(18.9±4.5)d、(21.6±7.0)d相比较,研究组的换药时间(4.0±0.5)d、疼痛缓解时间(3.5±0.3)d和创面愈合时间(10.0±3.0)d以及住院天数(8.5±2.6)d等临床观察指标均更优(P0.05);与对照组(18.8%)比较,研究组的皮瓣下形成腔隙、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3.1%)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皮瓣移植术方式治疗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可以明显优化临床各项观察指标,患者的换药时间以及缩短疼痛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治疗效果趋向于理想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