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特点及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信息、年龄统计、季节分布、药敏结果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 本试验入选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患儿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呼吸道症状,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43±0.39)岁。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占比最高,为48.08%,1~2岁占比28.84%,>2岁占比23.08%。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发病季节主要为夏季、秋季(32.69%、30.77%),春季、冬季发病率较低,均为18.27%。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10%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5.77%。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易感年龄为≤2岁,主要分布季节为夏季、秋季,鼠伤寒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多重耐药检出率为5.77%,抗菌药物治疗要结合药敏结果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12例经大便培养明确诊断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50例(44.6%);1~3岁54例(48.2%);>3岁8例(7.1%)。发病高峰时期为6-10月,共100例(89.3%)。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热、寒颤、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绝大部分可见白细胞及吞噬细胞,隐血阳性率100%。大便培养结果以B群沙门菌及D群沙门菌常见,药敏试验提示上述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哌拉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较高。结论:B群及D群沙门菌是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主要血清型;3岁以下小儿是主要发病人群;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腹泻(黏液脓血便);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较高;经积极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 一般资料性别:男18例,女4例。年龄:新生儿7例,~12 mo6例,13-24 mo5例,25-36 mo4例。22例患儿中,5例新生儿分别患有肺炎、败血症、脐炎。于住院期间,交叉感染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婴儿也有5例因其他疾病住院期间交叉感染,患鼠伤寒沙门菌肠炎。22例患儿均有精神委靡、发热,体温在38—39℃9例,30.1—40℃13例。每天腹泻次数5—10次的13例,10次以上的9例。血便5例,脓血便7例,绿色粘胨样大便10例。大便镜检均见红、白细胞及脓细  相似文献   

4.
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42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8年经粪便培养证实为鼠伤寒菌感染患儿4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药敏及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以婴幼儿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全部病例均有痢疾样腹泻及发热表现,部分于住院3~8 d发生高热;第1次粪便培养出鼠伤寒菌的30例,其余经2~3次培养出鼠伤寒菌;22例疑为院内交叉感染;药敏试验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53%、21.05%、31.06%),经该3种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粪便培养是确诊鼠伤寒肠炎的重要方法,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附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8,(1):30-34
目的:分析36例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36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6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中,主要临床类型为胃肠炎型(7~1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最常见的病原菌类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且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可有效地检测菌株的同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严重,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尤其是重视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舒开奎 《中国药业》2010,19(12):6-6
目的为防范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起某医院职工集体聚餐引发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资料。结果与结论有关人员及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调查人员全面取证留样、缜密调查分析,对于食物中毒的判断和认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1 0月本县某医院儿科病房患儿中 ,接连发生院内感染性腹泻 ,为查明原因及流行环节 ,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有效控制疾病在院内传播和流行。我们对该院儿科病房的患儿及陪人、医护人员以及病房和治疗室等外环境进行了调查。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来源及采集方法1 .1 .1 大便标本 采集儿科腹泻患儿、陪人及医护人员大便 ,接种亚硒酸盐增菌液 ,经 37°C2 4 h培养后 ,接种 HE和 SS琼脂平板。1 .1 .2 外环境标本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亚硒酸盐增菌液在可疑物体表面涂抹数次后增菌培养。标本为儿科病房、洗刷间、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鼠伤寒沙门菌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112例食物中毒的病人大便及食物残渣细菌培养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其中16例并发急性心肌炎,对其进行加强营养,卧床休息,静滴黄芪,心血通,大剂量维生素C,口服辅酶Q10,抗心律失常及对症处理等相关治疗。结果15例痊愈,其中12例于治疗一周内恢复,仅一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LVEF仍≤50%。结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并发急性心肌炎,确诊后进行积极治疗,愈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的 1 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分析,为提高患儿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得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治愈后,通过粪便的排菌周期较长,建议临床医师及时停用抗菌药物,避免恢复期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延长患儿的排菌周期,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引发二重感染。 结果: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停用抗菌药物,住院期间未观察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药师应关注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抗感染治疗疗程,提高患儿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研究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 方法  我们于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3月在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选择了 14 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6天总有效率分别为 98%和 9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平均恢复时间为 3d ,对照组为 4d(P <0 0 1) ,同时在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果 提示口服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对照组疗效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连翘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抵御伤寒沙门菌感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翘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抵抗鼠伤寒杆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连翘乙醇提取物腹腔连续注射感染鼠伤寒的小鼠6d,对照组小鼠注身于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脾脏的重量指数,脏器菌落计数,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IgG水平,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脾脏释放的细胞因子。结果:经连翘乙醇提取物治疗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生存时间均延长,脾脏重量指数均降低,脾脏菌落计数均降低,血清中抗体IgG水平均升高,脾脏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1水平平均上升。连翘乙醇提取物治疗剂量30g·kg^1·d^-1时可使感染鼠的存活率达70%以上(P〈0.05)。结论:连翘乙醇提取物能够通过增强抗体的产生,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保护宿主抵抗胞内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 DUI)评价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药物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7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药物西米替丁、布拉酵母菌散、更昔洛韦的c DUI、药物使用频度与用药合理性。结果与结论:更昔洛韦、西米替丁和布拉酵母菌散的用药频度依次增大,西米替丁和布拉酵母菌散用药剂量偏大,更昔洛韦用药剂量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一兵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0):47-47,49
目的 研究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我们于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3月在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选择了 2 9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 6d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 9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平均恢复时间为 3d ,对照组为 4d(P <0 .0 1) ,同时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口服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对照组疗效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9年佛山地区住院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临床分离株,对血清型,耐药性及感染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佛山地区共检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者46例,主要在7~12月秋冬季节检出。感染人群集中在≤1岁幼儿,感染症状以发热腹泻为主。针对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的感染,儿童腹泻推荐第四代头孢吡肟(敏感率91.1%)。除大便标本外,其他标本类型分离出的菌株表现为敏感菌株,推荐第三代头孢头孢他啶(敏感率100%)或头孢曲松(敏感率100%)。结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主要从儿童大便标本中分离出,整体上大便分离株对所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类型分离株。对于临床分离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33例给予口服山莨菪碱,对照组31例给予口服维生素B1。结果治疗6d后,治疗组治愈54.5,改善36.4,无效9.1,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45.2,改善35.5,无效19.3,总有效率80.6。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莨菪碱能改善婴幼儿秋季腹泻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谭丽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20-121,197
目的了解近年本地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08~2012年从儿科分离到的临床确诊为沙门菌感染的沙门菌株及临床资料。结果44株沙门菌主要分离自〈1岁婴幼儿(占59.09%)。共分8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占65.91%)。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敏感率分别为100.00%、100.00%、96.56%、96.56%;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24.14%、41.38%、41.38%、55.17%。结论本地区儿童沙门菌感染以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