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不同时间点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RDS早产儿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LISA组(n=30)及补救性LISA组(n=28).早期LISA组给予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时由DuoPAP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补救性LISA组患儿给予DuoPAP辅助呼吸,若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将胃管置入气管内,补救性将PS缓慢经胃管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气胸、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颅内出血(ICH)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需求比例、无创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气胸、BPD及ICH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性LISA组住院费用低于早期LI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补救性LISA技术可有效缓解呼吸窘迫,降低住院费用,且未增加气漏、BPD、颅内出血发生率,未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近期疗效、血氧指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 年8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重症RDS 早产儿共11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PS,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气管内滴注,比较两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治疗前后PaO2 、PaCO2 、OI、BPD 发生率和其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aCO2 和OI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重度BPD 发生率(16.36%) 显著低于对照组(54.55%,P<0.05)。两组患儿其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 治疗重症 RDS 早产儿可快速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降低中重度BPD 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淡云  王亚萍 《安徽医药》2016,20(5):957-958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胎龄30~37周之间,生后24 h内,确诊为RDS患儿60例,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DuoPAP组及NCPAP 组,并予以PS替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 两种通气方式均可改善PaO2,PaCO2,OI,但DuoPAP较NCPAP能迅速改善氧和提高PaO2,降低PaC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DuoPAP组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及气胸发生率低于NCPAP组,DuoPAP可减少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医疗花费,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患儿氧暴露时间。结论 两种通气方式治疗RDS均有效,但DuoPAP较NCPAP相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及降低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LISA技术,36例)和B组[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46例]。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方法,B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结果 用氧总时间A组(30.67±15.03)h,B组(39.06±18.17)h;住院总时间A组(41.67±15.78)h,B组(49.60±17.09)h;辅助通气总时间A组(21.76±10.16)h,B组(28.89±13.22)h,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儿2次PS发生率、PS反流发生率和72 h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为0.00%(0/36)、2.78%(1/36)和5.56%(2/36),显著低于B组的15.22%(7/46)、17.39%(8/46)和21.74%(10/46)。A组病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诊断为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早产儿5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9例。在给予常规护理及一般治疗的基础之上,研究组另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对照组1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2给予uoPAP,若上述治疗无效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作为抢救性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率、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0%) 高于对照组1(52.6%)及对照组2(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10.0%) 低于对照组(3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439-244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30%和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以往临床上采用气管插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加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近几年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因其无需插管、创伤小、并发症少而在临床中使用,成为治疗新生儿RDS的重要措施之一。本院对60例新生儿RDS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采用CPAP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胎龄29~32周早产儿44例,随机分为预防组20例,治疗组24例,预防组于生后30 min内即从气管插管内分2次滴入Ps 120 mg,用药后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辅助呼吸;治疗组确诊RDS后应用PS,方法同预防组.同时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并于用药6、24、48、72 h做血气分析.结果:预防组鼻塞CPAP辅助呼吸时间(26.4±13.6)h,鼻管法氧疗时间(39.6±16.1)h;治疗组分别为(96.0±19.6)h和(108.0±204.0)h.两组比较t分别为9.47、8.6,P均<0.05,预防组较治疗组明显缩短.48 h内各时段PaO2、PaCO2、pH预防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S预防早产儿RDS,可减轻病情,避免机械通气、缩短氧疗时间、减少早期及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unit,NICU)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8例)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30例)。LISA组采用LISA技术,在nCPAP下,气管内置入微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拔管后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给药过程、给药前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作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失败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某院胎龄≤32周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并达到撤机标准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给予患儿CPAP应用;对照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予头罩吸氧。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吸氧时间,减少撤机失败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PAP通气作为预防胎龄≤32周合并RDS的早产儿撤机失败的措施有临床价值,可降低早产儿撤机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林德美  韩旻 《淮海医药》2015,(3):265-266
目的观察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早期CPAP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给予患儿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每次70 mg/kg,然后拔出插管后,给予患儿早期CPAP应用;对照组给予患儿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每次70 mg/kg后,应用头罩吸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肺部感染及肺出血、气胸。结论 PS联合早期CPAP应用可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减少有创呼吸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比较鼻塞式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N-BiPAP) 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9月收治住院的51例 NRDS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 察组给予N-BiPAP,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 两组患儿治疗前(Ta)、治疗后 2 h(Tb)、12 h(Tc)、36 h(T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 较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pH、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 总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及病死 率。 结果:两组患儿Ta时 PaCO2、PaO2、p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Tb、Tc、Td 时间点 pH、PaO2 高 于对照组,Tb、Tc、Td 时间点的 PaCO2、FiO2 低于对照组,但 Tb 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d 时间点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BPD 发生率、IVH 发生率及 NEC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BPD 发生率、IVH 发生 率及 NEC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N-BiPAP治疗NRDS较nCPAP可更有效地缓 解临床症状及缩短用氧时间,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率,且安全性优于 nCP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37例)患儿应用进口PS和机械通气治疗,C组(28例)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国产或进口PS均可迅速改善RDS患儿临床症状(P<0.05)。②三组患儿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1~24 h,A、B组机械通气参数PIP值明显低于C组(P<0.05)。④用药后2~6 h,A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C组。⑤应用PS后2~6 h,A、B组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⑥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A、B组重复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时应用进口PS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6 h内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76例胎龄28~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38例给予气管内注入40~100 mg/kg牛肺表面活性剂与未用PS的对照组38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两组NRDS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发生NRDS 5例,对照组发生NRDS 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吸氧天数(9.2±6.1)d、呼吸机使用天数(6.5±4.9)d及住院天数(29.3±7.8)d,较对照组(16.7±6.4)d、(9.8±7.0)d、(37.4±7.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能减少NRDS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Library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2月发表的布地奈德持续吸入、单剂吸入和气管滴入分别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对照研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049例患者,持续吸入组400例,单剂吸入组265例,气管滴入组3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地奈德持续吸入组治疗后氧合指数增加值大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气管滴入组治疗后增加值大于单剂吸入组,中重度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单剂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不同用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是最优用药方案,其次为气管滴入给药,再次为单剂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PH分为并发PH组(n=79)和未并发PH组(n=12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BPD并发P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小于胎龄儿(SGA)、...  相似文献   

16.
徐东 《安徽医药》2014,18(4):692-694
目的 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采用SIMV+ 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 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 (P <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 ~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 ~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 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 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