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A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MI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有适应证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应用磷酸肌酸钠。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QTd和QTcd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QTd和QTcd为(64.17±4.14)ms及(71.33±6.52)ms,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1.30±5.22)ms及(77.82±7.6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使AMI患者QTd和QTcd显著降低,能否确实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观察该药对AMI患者凹离散度(QTd)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该药对预防室颤、降低AMI及病死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11-1212
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回顾性研究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4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心脏彩超各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79.41%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LVEF、FS、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纳差、低血压、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胺碘酮、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d后QTd、P.R间期和LVEF值进行比较,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02%(40/43),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同时留存有完整治疗与护理干预信息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随机抛掷硬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种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并降低用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36-2237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门诊收入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观察组则应用胺碘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4.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和QRS波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01);在PR间期和LVEF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28.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能良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值得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刘秀娥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1):40-40
我们自 2 0 0 0年~ 2 0 0 2年应用门冬氨酸钾镁 (潘南金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现将其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6例 ,男 46例 ,女 2 0例 ;年龄3 5~ 78(5 8± 12 )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MI) 2 4例 ,下壁MI 18例 ,高侧壁MI 15例 ,下壁合并右室MI 9例。所有患者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确诊并排除脑、肺、肝、肾疾病。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 ,不能溶栓的患者均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n=27)在此基础上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n=30)在此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CPK、AST、LDH)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谱(CPK、AST、LDH)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心肌酶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速室颤,经过利多卡因等治疗后无效,改用静脉胺碘酮给药。结果:28例AMI发病2 ̄12小时发生室速、室颤,经静脉应用胺碘酮,0.5 ̄2小时内均有效。 相似文献
11.
张铁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18-19
目的:分析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视为本次探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均等的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治疗时,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评价各组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含镁极化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72例AMI患者按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加用含镁极化液(10%葡萄糖液500ml,正规胰岛素12U.10%氯化钾10ml,25%硫酸镁10ml),静脉滴注海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33.33%(13/39)和57.58%(19/33).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56名(1/39)和18.18%(6/33),两组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吕莎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7):91-92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中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患有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入院奇偶数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1例患者;其中以实施常规治疗方案患者为常规组,以实施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方案患者为研究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以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试验组则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肌酶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1w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试验组在心律、呼吸等各方面指标的改善均比对照组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肺炎合并心衰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优于1.6-二磷酸果糖,具有更高的有效率、更明显的症状改善及心肌酶水平降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23例临床治愈,13例明显好转,4例因大面积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其中3例在入院72 h内死亡,有2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体克,1例于入院18 d时合并肺部感染死亡.AMI并发心律失常与年龄并无明显相关性,AMI并发心律失常并不受年龄因素影响.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监护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早期干预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刘必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4):317-3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是一常见现象 ,近有研究表明 ,白细胞变化与AMI的并发症有一定关系[1] 。本文观察 74例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 ,探讨其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均经WHD推荐的AMI诊断标准确诊 ,其中男 5 8例 ,女 16例 ,年龄 38~ 83岁 ,排除感染、血液病、使用类固醇激素与儿茶酚胺类药物者 ,但多数患者因防治室灶心律失常而使用利多卡因。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心电监护 72人时 ,每日查心电图 1~ 3次 ,于起病 2 4~ 48小时内采指端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胺碘酮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律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律复常时间及治疗方案实施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胺碘酮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取得较好效果,不良反应少,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新生儿窒息致心肌缺血的早产儿5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和三磷酸腺苷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1.5%,对照组为53.8%,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缺血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