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家庭环境对焦虑、 抑郁情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抑 郁自评量表对大庆市某大学1 950 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收回问卷1 902 份,有效问卷1 846 份, 有效率为94.67%。男生471 人(24.15%),女生1 432 人(73.44%)。与男性相比,女性大一新生的家庭环 境量表的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维度得分及积极应对得分更高(P< 0.05)。家庭环 境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显著相关(P< 0.01)。家庭环境对大一新生焦虑、抑郁情绪 影响符合部分中介模型,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23.158、16.252,拟合优度指数(GFI)=0.947、0.960,调 整后拟合优度指数(AGFI)=0.893、0.921,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108、0.090,提示这两个模型拟合 度均较为理想。结论 家庭环境、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情绪显著相关,家庭功能可以直接影响大一新 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应付方式间接的影响的焦虑、抑郁情绪。提示要重视对大学生应对方 式的指导与矫正,对于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济南市2所中学的1667名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FES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显著负相关,与FES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改善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本文目的是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相关因素影响效应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方面的文献,从相关概念、评估方法、影响效应、影响机制等方面对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总结了其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抑郁症相关家庭负性环境的认识,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遗传及环境因素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对重庆市107对11~18岁双生子的抑郁情绪进行评定,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aire,PSDQ)、家庭压力问卷(family stresses questionnaire,FSQ)、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 2nd edition Chinese version,FACES II-CV)、应激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LE)等量表调查环境因素,采集双生子静脉血标本提取DNA以进行卵型鉴定。构建单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加性遗传因素(A)、共享环境因素(C)、特殊环境因素(E)对双生子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双生子的抑郁情绪与父亲受教育程度(r=-0.15,P=0.03)、母亲受教育程度(r=-0.17,P=0.01)、权威型养育方式(r=-0.18,P0.01)、家庭适应性(r=-0.27,P0.01)及亲密度(r=-0.20,P0.01)呈负相关,与家庭压力呈正相关(r=0.12,P=0.04),与应激生活事件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构方程示,在抑郁情绪总变异方差中加性遗传效应占0.37(95%CI:0.14~0.57),个体特殊环境因素占0.63(95%CI:0.43~0.86)。结论抑郁情绪与父母权威型养育方式、家庭适应性负性相关,与家庭压力正性相关;青少年抑郁情绪受加性遗传和特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受特殊环境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抑郁症患者的青少年子女罹患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进行了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研究组为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在我中心门诊和住院的患者,经CCMD-3诊断为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青少年子女为研究组,共6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为11~18岁,如有多个子女者选择年龄较小的进行研究(有5例),平均年龄(14.7±2.62)岁。对照组系随机抽取某中学正常父母的相同年龄的子女,并排除父母有任何躯体及精神疾病病史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14.9±2.48)岁。两组上述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环境特点.方法 选取200例广州地区违法犯罪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自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共获得有效自评问卷173份,年龄平均(16.7±1)岁,受教育年限(6.9±2.0)年.内部一致性较好的四个分量表中,亲密度(5.4±2.6)、知识性(3.4±1.9)、组织性(4.8±1.6)均值均低于中国常模,但矛盾性(4.1±2.3)均值却高于中国常模.内部一致性稍差的三个分量表中,成功性(4.1±1.5)、娱乐性(3.2±2.0)均值也低于中国常模,但控制性(3.7±2.3)却高于中国常模控制性(3.6±1.8).根据学员既往情况,分为暴力行为组131人(75.7%)、非暴力行为组42人(24.3%)进行比较,结果在上述7个分量表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存在一定缺陷,与正常家庭相比矛盾性、拉制性高,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低.  相似文献   

7.
非自杀性自伤(NSSI)对个体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这一高发人群中,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因素在青少年NSSI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NSSI进行综述,为NSSI的预防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市青少年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研究2019年6月至12月苏州市某城区的18所中学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调查其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11458名青少年抑郁情绪平均得分5.34分,具有抑郁情绪者2078名,抑郁情绪检出率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差(OR=2.551,P<0.001)、学校欺凌(OR=1.792,P<0.001)、焦虑情绪(OR=1.500,P<0.001)、高中年级(OR=1.174,P=0.036)、女性(OR=1.310,P<0.001)、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情绪较为普遍,父母关系差、学校欺凌、焦虑情绪、高中年级、女性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应定期对这一人群进行心理状况筛查,提供干预策略,预防青少年抑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多胎家庭中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特征,为优化家庭环境、改善其情绪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诊断标准的36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6例健康志愿者(研究组同一家庭内同父同母所生的健康同胞)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FES-CV中知识性因子[(3. 47±1. 36)分vs.(4. 69±2. 07)分,t=-2. 961,P=0. 004]、娱乐性因子[(2. 44±2. 03)分vs.(3. 83±2. 68)分,t=-2. 478,P=0. 016]和道德宗教观因子[(4. 22±1. 62)分vs.(5. 28±1. 78)分,t=-2. 627,P=0. 01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5. 25±1. 83)分vs.(3. 89±1. 69)分,t=3. 285,P=0. 002]。在有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多胎家庭中,家庭环境影响因素有: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母亲受教育程度、出生顺序、学历和年龄(P0. 05或0. 01)。结论在多胎家庭中,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及其同胞所感受到的家庭环境各因素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重庆市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为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疏导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选取儿童青少年学生425名,年龄范围为7~16岁,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被试进行评估.结果 ①34.6%(147/425)的青少年存在焦虑情绪,9.9%(42/425)的青少年存在抑郁情绪;5...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尊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自尊量表(SES)对9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量表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抑郁症患者在家庭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方面显著低于国内常模,且矛盾性明显为高。抑郁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与自尊之间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与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伴自伤行为的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所感知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与其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且伴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女生为研究组(n=50),选取年龄和家庭结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女生为对照组(n=42)。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第2版(BDI-I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童年创伤问卷(CTQ)评定两组抑郁程度、家庭功能和童年创伤经历。结果除行为控制维度外,研究组FAD其余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TQ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FAD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体功能评分与CTQ中躯体忽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评分均呈正相关(r=0.285~0.677,P0.05或0.01);FAD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行为控制、总体功能评分与CTQ中躯体虐待、性虐待评分均呈正相关(r=0.232~0.470,P0.05或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情感忽视评分与家庭总体功能正向关联(β=0.318,P0.05)。结论伴自伤行为的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所感知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较差,可能与其童年创伤经历有关,尤其与情感忽视有关。  相似文献   

14.
In a non-clinical, adolescent sample, this correlational study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will be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This hypothe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女性青少年比男性青少年的抑郁症患病率更高且症状更重。青少年的普遍信任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且依恋与普遍信任水平相关。故本研究基于普遍信任在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探寻女性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的 探讨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普遍信任在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3月-10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女性青少年患者73例,采用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普遍信任量表(IGTS)和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使用Bootstrap法检验普遍信任在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①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CDI评分与IPPA-R中的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三个分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r=-0.463、-0.459、-0.447,P均<0.01);IGTS评分与IPPA-R中的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三个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2、0.318、0.395,P均<0.01);IGTS评分与CDI评分呈负相关(r=-0.531,P<0.01)。②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水平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0.138、-0.136、-0.107,95% CI:-0.236~-0.039、-0.242~-0.029、-0.203~-0.012)。③普遍信任在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0.069、-0.066、-0.071;95% CI:-0.127~-0.021、-0.137~-0.010、-0.145~-0.018)。结论 父亲、母亲、同伴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也可以通过普遍信任间接影响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与家属的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家庭状况调查问卷、家庭负担会谈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26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评定.结果 相关分析发现,病程、住院次数、年均治病费用与幸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1),而患病前后家庭经济状况、年人均收入、治疗费用报销比例与幸福感指数呈正相关(P<0.05).FB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幸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FBS总分和经济负担是影响幸福感指数的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疾病的家庭负担,尤其是经济负担会严重影响家属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初中生的孤独感现状,探究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对55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53.2%的初中生存在情绪孤立,39.1%存在社交孤立,38.5%存在情绪孤独,33.9%存在社交孤独.男生孤立感和孤独感较女生显著(P<0.01).初二学生情绪孤独较初一学生显著(P<0.05).情绪孤立与社交孤立的影响因子包括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情绪孤独和社交孤独的影响因子包括家庭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结论 初中生孤独感发生率较高,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