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文燕  邹芳 《江西医药》2014,(6):478-481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多重耐药菌的菌种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NICU2011年4月-2012年3月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4例新生儿细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8株,革兰阴性菌38株,占79.17%,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最多(17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14株,占29.17%;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6.47%,仅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其它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除头孢西丁外的头孢类抗生素、哌拉西林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10株,占20.8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利奈唑烷、利福平、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敏感。48株多重耐药菌对3-10类抗生素耐药,平均对6.44+1.66类抗生素耐药。治愈34例,好转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后死亡5例,病死率为15.91%(7/44)。结论本院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手术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特征,为临床防控MDR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手术后转入ICU的重症患者650例及同期ICU收治的非手术患者3197例,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MDROs感染发生率手术患者为31.1%,非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多重耐药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NICU多重耐药菌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生感染的情况,并根据其感染是否为多重耐药进行分组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NICU共有患儿1 207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106例,感染率为8.78%。其中呼吸道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32株(36.36%)、14株(15.91%)和10株(11.36%);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10株(25.00%)、8株(20.00%)和8株(20.00%)。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4周、Apgar评分<7分、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是NICU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NICU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的患儿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NICU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ICU住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结果监测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感染率11.43%,根据2010年的监测资料,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并于2011年1月开始重点强化实施,2011年1月至12月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5.7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1)。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水龙 《中国药业》2012,(22):48-49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入住ICU的患者共360例,经临床分离出多重耐药菌231株,采用相应的药敏鉴定来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231株多重耐药菌,多黏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高,对哌拉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1.2%,耐药率为100%的药品为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对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为100%的药品有亚胺培南,而氨苄西林对此菌的抗菌效应差;对洋葱伯克霍尔杆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是头孢噻肟,100%耐药的有呋喃妥因,其他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及亚胺培南的抗菌效应也较差;嗜麦寡养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及庆大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最高,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100%耐药。结论要加强对ICU患者的耐药菌检测,合理指导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发生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临床药学监护实施前ICU患者120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药学监护实施后ICU患者1200例为观察组,分析医院感染情况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有46例(3.83%)医院感染,21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5.65%;对照组76例(6.33%)医院感染,52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68.42%;耐药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下降,观察组医院感染率3.83%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3%、4.33%(P<0.05).结论:药学监护可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梁山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梁山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59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敏感菌组65例,MDRO组9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ICU时间、基础疾病、外伤情况、手术、意识状态、肝肾功能、炎症因子水平、抗生素使用种类和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输血情况等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DRO组患者和敏感菌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发生率、血红蛋白含量、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抗生素使用种类、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β=1.156,OR=3.178,95%CI=1.404~7.195,P=0.006)和抗生素使用种类(β=0.69,OR=1.995,95%CI=1.021~3.896,P=0...  相似文献   

8.
占影芳  占珊芳 《中国当代医药》2022,(23):178-180+189
目的 探讨影响心脏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探讨护理方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7月鹰潭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ICU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28 d时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70)及死亡组(n=28),比较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98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单因素结果提示,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提示,APACHEⅡ(β=0.124,OR=1.132,95%CI=1.101~1.164)是心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β=-0.145,OR=0.865,95%CI=0.819~0.914)是心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心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入ICU时病情程度及白蛋白等指标水平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方面宜早期评估患者危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较集中的场所,因为ICU收治各种危重患儿,其免疫功能低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各种穿刺等创伤性医疗操作多,因而其院内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5~10倍[1]。有报道:重症监护(ICU)患者中50%的死亡患者与院内感染有关[2]。笔者对本院ICU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有完整微生物资料的45例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新生儿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该院新生儿病房确诊的MDRO感染性肺炎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2例MDRO中革兰阴性菌51例,占82.3%,革兰阳性菌11例,占17.7%.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4.1%.革兰阳性菌均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结论:该院新生儿MDRO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治疗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因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也高,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价格低廉,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优选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途径及影响因素,为防控NICU 患儿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131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如妊娠周数、入院体质量、住院时间)、侵入性管理、感染部位及菌种等。应用SPSS 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ICU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我院NICU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郾7%(131/1 503)。131例NICU院内感染患儿中,呼吸系统感染比例最大(35.9%),其次为原发性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均使用了呼吸器,44.4%(8/18) 的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使用了导尿管;感染菌中,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大(32.1%),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妊娠周数、住院时间、入院体质量、使用呼吸机、静脉全营养、导尿管留置、喂养耐受情况是NICU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住院时间>5 d、入院体质量≤2.5 kg、使用呼吸机、喂养不耐受是NICU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CU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喂养耐受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用药情况,为促进我院新生儿科ICU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生儿科用药按照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用药数量进行排序并计算百分比,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3年用药频度数量排名前10位的药品。查阅各药品说明书,核对各药品的实际使用情况,统计新生儿科ICU超说明书使用情况。结果:从2010年到2013年,新生儿科ICU用药数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作用于血液造血系统药物居前3位,最大的DDDs排名前3位的三种药物分别为维生素AD滴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和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2012-2013年,抗感染药物、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药物、用于消化系统药物增幅分别为55.53%、43.62%和28.68%。说明书中未提及到新生儿用药的48种,占31.6%,主要包括维生素、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类药物、血液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药物。结论:我院新生儿科ICU用药特点比较明确,超说明书用药所占比例较大,应加强不合理用药的干预,进一步提高我院新生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966例纳入监测患儿共送检标本981份,检测出病原菌432株,检出率为44.4%.革兰阴性杆菌占65.28%(282/4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ICU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所有细菌分离株及其耐药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细菌总数703株,革兰阴性杆菌69.7%,革兰阳性球菌17.6%,真菌12.5%;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9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4%;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粘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1.4%、18%、13.7%、9.3%、6.5%、6.1%、4.7%、3.6%和2.8%,其他菌占4.1%;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对G-菌的敏感率分别为58.8%、53.5%、46.1%和57.5%;万古霉素对MRSA、MRCN及肠球菌属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ICU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监测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治疗的新生儿1165例,男598例,女567例,入住时间>2 d,按照2001年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感染判断,分别对新生儿的姓名、性别、胎龄、日龄、出生方式、出生时体质量、诊断、生命体征、抗生素应用、病况、胃肠外营养等资料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短、住院时间越长、侵入性操作时间越长,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加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力度,针对感染原因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能够减少新生儿住院时间,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用药特点、用药问题及影响新生儿药物暴露的因素,从而促进NICU的合理用药和药学监护。方法:随机抽取400例NICU患儿,分析患儿围产期临床特征、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治疗情况。对患儿用药数量与围产期临床和人口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400例患儿胎龄38.50(4.00)周,用药数量5.00(3.00)种。患儿使用的药物数量与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呈负相关,与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常用药物主要为维生素类、营养类药物、酶制剂、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药物、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泌尿和生殖系统药物和中药清热剂。使用的79种药品中65种包含儿童用药信息,27种包含新生儿用药信息,12种仅有成人用药信息。结论:NICU中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低、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Apgar评分低、并发症多的患儿,用药数量多,应重点进行药学监护;新生儿常用药品说明书信息短缺,可通过减少辅助用药的使用促进新生儿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提高护士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及时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双向防护。结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护士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共816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16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42例,感染率为5.15%。42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其中31例发生1个部位感染,11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其次为胃肠道、皮肤、口腔及其他部位。比较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发现体重越低,感染的机会越大(P〈0.01);胎儿期间羊水有污染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没有污染的新生儿(P〈0.01)。结论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自身的感染、环境引起的感染、操作引起的感染和用药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住院期间使用伏立康唑进行真菌感染治疗的PICU患儿25例,分析患儿的用药目的、宿主因素、影像学表现、微生物检查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伏立康唑在PICU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总有效率为52.0%,临床诊断治疗比拟诊治疗的用药疗程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合并细菌感染、性别、诊断级别(拟诊和临床诊断)和年龄(<2岁和≥2岁)对伏立康唑的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治疗曲霉菌有效率为85.7%,治疗念珠菌有效率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PICU的患儿基础疾病复杂,导致抗真菌治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有关。伏立康唑对侵袭性曲霉菌病效果显著,对念珠菌治疗效果较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性别、诊断级别和年龄不影响伏立康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