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及早拔出尿管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术后3~5h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24 h拔除。观察2组患者术后自然排尿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及早拔除留置尿管,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排尿率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对产妇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466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留置尿管,术后均行个性化放尿训练,均在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实验组术后24 h未拔镇痛泵拔除尿管;对照组术后48 h拔镇痛泵后拔除尿管,比较两组第1次排尿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自行排尿率为97.6%,对照组自行排尿率为96.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产妇术后应行个性化放尿训练,并于术后24h膀胱充盈时拔尿管,而无需拔镇痛泵后再拔尿管.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02年1月~2003年1月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8h拔除尿管,对照组常规24h拔除。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率为98.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应由传统24h改为6~8h(即术后第1次补液剩余500ml)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5月本院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5月本院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开始泌乳时间、肠胀气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及乳头皲裂率等情况。结果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80.77%)高于对照组(64.10%)、乳头皲裂率(3.85%)与肠胀气发生率(1.28%)均低于对照组(17.95%,21.79%)(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产妇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方法按剖宫产先后次序将3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产妇术后10~20h拔除尿管,对照组产妇24~48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产妇承担母亲角色、自行排尿、泌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产妇承担母亲角色、自行排尿、泌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能够使产妇更好地承担母亲的角色,有利于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缪琴  俞蓉  林霜 《护理学报》2014,(20):56-58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留置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将24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21例。观察组术后6~12 h患者主诉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要求术后24 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产妇首次下床切口疼痛程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自行排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首次下床切口疼痛程度、术后24 h出血量、自行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剖宫产术后24 h拔除尿管相比较,6~12 h拔除尿管不会增加切口疼痛程度和24 h出血量,也不影响自行排尿,而且产妇拔除尿管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能促进术后排气,降低生殖道及尿道的感染风险,术后6~12 h拔除尿管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对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剖宫产术后24 h拔除尿管,观察组则在术后12 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产妇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产妇拔除时间最好在术后12 h左右,以降低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并增加产妇舒适度,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曹继红 《临床医学》2009,29(6):79-80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北京拓殖智业科技公司生产的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排尿、子宫复旧、胃肠功能和乳汁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将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尿管24h后开放,实施一般护理,试验组在术后6~8h撤尿管并在撤尿管后在产妇骶尾部置一电极片,两乳房置两电极片,给予脉冲电刺激治疗,记录各组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了排尿困难和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促进肠蠕动,排气提前,子宫复旧良好,乳汁分泌增加,下奶提前一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康复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管后的第1次排尿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自然排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是膀胱充盈有尿意时.  相似文献   

10.
翁琼英  陈庆珊  林晓琪 《护理研究》2006,20(18):1635-163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0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16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行心理疏导、训练膀胱收缩功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导尿管。比较两组病人自行排尿及其时间、拔尿管时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112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91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P<0.01);拔除尿管后首次可自行排尿时间,实验组2.53h±1.12h,对照组3.46h±1.25h(P<0.01);拔除尿管后4h内排尿时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而>4h则收缩压升高2kPa~4kPa。[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尽早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目前剖宫产率高达46.2%,居世界第一位[1]。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其临床护理工作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留置导尿管是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术前常规操作,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拔除时间及对术后产妇的恢复影响,我们对160例择期手术的产妇采取不同时间拔尿管的方法,并对其自然排尿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择期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量化评估预警决策护理模式在留置导尿患者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7年2-12月收治的65例留置导尿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1月收治的65例留置导尿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量化评估预警决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长、住院时长及专项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长与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χ2=5.482,P=0.019;t=-10.174,P<0.001;t=-4.553,P<0.001),专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将量化评估预警决策护理模式应用于留置导尿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长与住院时长,深受尿管留置者认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实验组30例,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拔出尿管,同时协助患者床上或床下自行排尿;对照组30例,当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开放尿管放完尿液后拔管,待患者下次有尿意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时拔管为临床最佳拔管时机,提高了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林志梅 《全科护理》2013,11(22):2025-2026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放置及拔管技巧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剖宫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拔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尿管放置及拔管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留置尿管舒适度、拔除尿管时的疼痛感、拔除尿管后尿路刺激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尿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拔除尿管时的疼痛感、拔除尿管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改良留置尿管的护理及拔管方法,可降低病人的不舒适感及拔管时的疼痛感,同时降低拔管后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前拔除留置的尿管,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将80例宫颈癌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排尿中断训练、腹肌训练、Valsalva屏气法及Crede手压法、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放尿、热滚动按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一些简单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留置尿管的时间为(9.65±1.49)d.对照组的时间为(15.88±4.03)d,有显著差异,术后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导尿管留置时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铜陵市立医院2018年5月至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泌尿外科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泌尿外科术后导尿管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36%,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为(3.43±1.48)d,对照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9.64%,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为(5.67±1.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引入泌尿外科术后患者导尿管护理工作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直肠癌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采取密闭集尿措施,探讨其对尿路污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并于术后行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集尿袋每日更换;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密闭集尿护理,包括不随意打开尿袋与尿管之间的连接,不更换尿袋,尽量减少倾倒尿液的次数,排空尿袋时使用独立的且干净的容器,洗手,避免接尿袋开关接触到其他物品等。比较两组患者尿袋内、尿袋与尿管连接处、尿管尖端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尿袋内、尿管与尿袋连接处、尿管尖端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分别为16例(53.3%)、10例(33.3%)和2例(6.7%),试验组分别为4例(13.3%)、1例(3.3%)和0例(0%)。除在尿管尖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两个部位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集尿措施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尿路污染的风险。同时能有效降低非必要更换尿袋带来的工作量,进而节约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scant evidence‐based literature on the best strategies for short‐term urinary catheter removal. This clinical trial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an early urinary catheter clamping protocol on bladder function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Eligibl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heir catheter clamped postoperatively on return to the ward and unclamped at dedicated interval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care; the catheter was on free drainage during the entire time in situ. The mean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was 2.6 day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perienced shorter time to first postoperative urination, less residual urine volume and better subjective perception during their first postoperative urinatio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neurosurgery and associated short‐term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an early catheter clamping protocol is 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bladder function, reducing the rate of dysuria and making patients feel more comfortable after catheter remova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应用开塞露小量不保留灌肠联合间歇导尿的效果.方法 将脊柱手术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尿潴留的处理流程:采用诱导排尿术,无效患者采用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以上措施无效患者,予重新留置尿管;观察组在运用诱导排尿术无效后,加用开塞露小量不保留灌肠联合间歇导尿处理,以上措施无效患者,予重新留置尿管.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经诱导排尿术后自主排尿的例数,及拔除尿管后12 h实施各组尿潴留处理流程后自主排尿的例数.结果 两组尿潴留患者经诱导排尿术后自主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12 h实施各组尿潴留处理流程后自主排尿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脊柱手术拔除尿管后尿潴留患者应用开塞露小量不保留灌肠联合间歇导尿,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