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润肺散结胶囊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润肺散结胶囊;均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组主症好转率、无进展率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润肺散结胶囊联合化疗是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临床跟诊学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和查阅中医药辨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组方遣药等方面探讨中医药辨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及实战思路,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关键在于气阴两虚,治疗以益气养阴解毒法贯穿始终,并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用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主要研究中医药在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药在气阴两虚型晚期化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中医学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色,以及带瘤生存的治疗特点,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疗效,延缓疾病进展,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结论中医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有优势,日后应在坚守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型和治疗手段,减少主观性,使其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发挥更全面、更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滋阴益气汤对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肿瘤科的80例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试验组4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西医指导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自拟滋阴益气汤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症状部分缓解、症状稳定以及症状恶化人数和患者白细胞下降Ⅰ度人数以及白细胞下降Ⅱ度人数,白细胞下降Ⅲ度人数,白细胞下降Ⅳ度人数对比。结果试验组症状完全缓解、症状部分缓解、症状稳定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恶化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下降Ⅰ度人数以及白细胞下降Ⅱ度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白细胞下降Ⅲ度人数、白细胞下降Ⅳ度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采取自拟滋阴益气汤的研究意义显著,可以缓解症状以及增加患者白细胞数量,故对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自拟滋阴益气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解毒方对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肺病科就诊的80例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拟益气养阴解毒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试验组咳嗽、发热、痰血、胸疼、乏力、口干、自汗盗汗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自拟益气养阴解毒方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非小细胞肺癌是发生于肺泡壁或支气管黏膜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早期筛查方案,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病变中晚期~([1]),由于其侵袭性较高,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临床上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通常采用化疗方式以缓解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化疗药物的使用必然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导致患者机体受到损伤,生存质量受到威胁~([2-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较为常见。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观察清金益气汤加减疗法在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调查表形式,收集确诊的11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中医证型为依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中医证型间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期肺癌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型为主,Ⅲ期肺癌以阴虚内热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Ⅳ期肺癌以气阴两虚型为主;N_0(未侵犯局部淋巴结)以脾虚痰湿型为主,N_(2~3)(纵隔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以气阴两虚型为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证实了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的不同特点,这也为中医辨证分型、依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戴随  赵静  李会强 《陕西中医》2014,(3):312-313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差异性,探讨三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辅助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异常率与血清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小细胞肺癌三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癌胚抗原以阴虚痰热型、气阴两虚型升高较为显著;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鳞状细胞癌抗原在气虚痰湿型、肺郁痰瘀型升高较为明显,与阴虚痰热型、气阴两虚型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分型判别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癌的形成发展与气阴两虚密切相关,气阴两虚是肺癌主要病因病机之一。金复康以益气养阴、补肾培本等扶正药物为主,佐以清热解毒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基因蛋白表达,抑制癌细胞黏附、浸润转移能力,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稳定和缩小非小细胞肺癌,达到治疗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启军  李瑞旻 《河南中医》2013,33(3):324-325
中医学认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本病因是痰湿、毒瘀、气阴两虚,不同的发展阶段痰湿、毒瘀、气阴两虚的比重不同.临证时要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治疗思路、选药及配伍有深刻认识;既要知其恒,使选药组方有所守,使临床或实验研究的选方可相对固定;又要知其变,知道具体选药组方的可提升之处,使具体临床治疗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脉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对2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以及TNM分期脉象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脉象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结果:2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中,细脉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弦脉、滑脉、数脉、沉脉等。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脉象分布特征为:弦脉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中呈逐渐降低趋势,细脉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脉象中细脉、弦脉、滑脉最为多见,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推断气虚、阴虚、痰湿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早、中期以标实为主,故弦脉多见,随着病情发展,标实转为次要方面,气阴两虚更为突出,所以,晚期弦脉减少,细脉增多。弦脉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多提示邪盛或病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脉饮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方式,治疗组化疗后予生脉饮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血常规的分度、治疗前后行为状况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55.0%,2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比较,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行为状况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饮联合穴位贴敷防治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致骨髓抑制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均为本科室1999年-2002年间住院患者.其中男41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2.7:1;年龄44~78岁,平均63岁.经病理细胞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瘀毒并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 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热阻肺证五种中医证型进行分组,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通过比较各中医证型MGMT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MGM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热阻肺证五种中医证型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5.00%、90.00%、15.00%、75.00%、20.00%,经样本间两两比较秩和检验(Nemenyi),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两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阴两虚证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肺癌患者较易出现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用APC-CIK生物细胞、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化疗及扶正抗癌汤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输注CIK细胞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临床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显著降低,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CIK生物细胞、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近期疗效满意,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徐晓翌  钟津津  王磊  许远  沈宏雯 《新中医》2018,50(10):144-146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分型、EGFR基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其分布规律。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与西医组织病理分型、EGFR基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间存在差异(P 0.05)。腺癌中医辨证以寒湿证比例最多(46.7%),其次为虚证(24.0%);鳞癌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38.1%),其次为痰热证(28.6%)。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EGFR基因表达存在差异(P 0.05)。肺癌患者中EGFR阳性表达依次由痰热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寒湿证递增;其中寒湿证与痰热证、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癌中医证型与组织病理分型、EGFR基因表达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脉象客观化参数变化的生理病理机制,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气阴两虚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ZBOX-Ⅰ型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患者的脉象客观参数,同时记录患者的CEA、CA199、CA125、CA153、CYFRA21-1、AFP等肿瘤指标,分析脉象参数与肿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9例患者气阴两虚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参数和肿瘤指标之间存在典型相关性,典型相关系数为:1.000。结论:脉象指标与肿瘤指标之间存在典型相关性,提示脉象客观参数的变化有一定的生理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林洪生教授以气阴两虚为其基本病机,以益肺气养肺阴为基本治法,同时结合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用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小,其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各中医证型组间C03 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D4 值以气虚痰湿型为最高,与阴虚热毒型、气阴两虚型及气血瘀滞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 值以气阴两虚型为最低;CD8 值以气阴两虚型为最高,各型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 /CD8 以气阴两虚型为最低,与气虚痰湿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血瘀滞型CD4/CD8 与气虚痰湿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CD4/CD8 值以气虚痰湿型为最高.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组问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不同,以气虚痰湿型的免疫功能为最好,气阴两虚型为最差.监测中医证型免疫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肺瘤平膏Ⅱ号合并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肺瘤平膏Ⅱ号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并与单纯化疗4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