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骨桥蛋白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且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外膜细胞的增殖、迁移。 目的:探索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培养大鼠A10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测定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通过RT-PCR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对细胞增殖抑制率下降。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主要作用于G1/S限制点,能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由G0/G1期向S期推进,从而将血管平滑肌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因此,得出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由G0/G1期向S期推进,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提供含As2O3缓释血管内支架植入手术后防止再狭窄的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VSMC并以As2O3处理;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反应(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以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 2μmol/L的As2O3对VSMC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P<0.01)。以2μmol/L的As2O3作用72h后,AS2O3对PCNAmRN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9),对VSMC凋亡的发生(P=0.0001)及对Caspase-3的激活(P=0.005)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As2O3可有效抑制VSMC增殖,诱导VSMC凋亡。As2O3的应用有可能为防治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药物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背景: 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Ras蛋白,通过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通路抑制细胞增殖。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氨基酸序列第442位丝氨酸为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与其磷酸化状态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其功能调控。 目的:观察大鼠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在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后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方法:利用已构建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和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3种重组腺病毒,感染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其传代培养3~10代后以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①不加干预的对照组。②感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组(Adv-GFP组)。③感染携带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实验组(Adv-Mfn2组)。④感染携带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实验组(Adv- Mfn2-PKA(△)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完整的和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在细胞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检测p-ERK1/2表达水平及完整的和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完整的和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均表达蛋白特异性条带。两种基因表达产物都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外膜。与对照组和Adv-GFP组相比,Adv-Mfn2组吸光度值在第3,4,5,6天都显著降低(P < 0.01),Adv-Mfn2-PKA(△)组吸光度值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和Adv-GFP组相比,Adv-Mfn2组p-ERK1/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Adv-Mfn2-PKA(△)组无明显变化。提示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无拮抗作用,对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通路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tch 3(R90C)突变蛋白诱导VSMC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将Flag-Notch 3(WT)及Flag-Notch 3(R90C)质粒转入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10,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及LC3Ⅱ/LC3Ⅰ;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空泡的变化;PI/Annexin-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转染Flag-Notch 3(WT)组相比,过表达Flag-Notch 3(R90C)下调细胞内源性Beclin 1蛋白的表达,LC3Ⅱ/LC3Ⅰ的比值降低。与转染Flag-Notch 3(WT)组相比,过表达Flag-Notch 3(R90C)诱导A10细胞自噬空泡聚集减少。与转染Flag-Notch 3(WT)组相比,过表达Flag-Notch 3(R90C)使A10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Notch 3(R90C)突变蛋白可通过抑制细胞巨自噬水平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低温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块混合物对血管平滑肌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阐明低温治疗具有抑制此种GJIC的作用。方法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至致密单层,分别加凝血块混合物在常温、低温下培养组,以及无凝血块混合物的常温培养组,利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测定GJIC水平。结果加凝血块混合物常温组(组①)染料5min扩散距离较无凝血块混合物的常温培养组(组②)远;加凝血块混合物低温组(组③)扩散距离较组①染料5min扩散距离明显缩短。①与②、①与③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块混合物具有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GJIC的功能;低温具有降低此种GJIC功能的作用,可能是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通过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否参与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推进以及周期素D1的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8-02/10在广州医学院完成。 材料: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来自健康志愿者血清。SD大鼠由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人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氧化修饰及鉴定。以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在静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加入MEK1/2选择性抑制剂10 μmol/L PD98059和/或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以CCK-8和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蛋白印迹检测周期素D1蛋白表达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活性。 结果:CCK-8和细胞计数法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PD98059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24 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 < 0.01),加入PD98059处理24 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由G0/G1期向S期的推进受到抑制。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诱导周期素D1蛋白表达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PD98059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所诱导的周期素D1蛋白表达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 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换以及周期素D1表达,其作用部分是由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所介导。  相似文献   

7.
背景:结合课题组以往研究成果,提出caveolae可能参与apelin-13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假设。 目的:实验观察细胞膜特殊凹陷结构caveolae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apelin-13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用MTT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信号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信号分子复合物的形成。 结果与结论:①caveolae结构破坏剂β-环糊精(5 mmol/L,25 h)可明显增强apelin-13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②apelin-13(0,1,2,4,8 µmol/L)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caveolin-1的表达下调,在1 µmol/L时下调明显。③β-环糊精 (5 mmol/L)破坏caveolae后,可使apelin-13下调caveolin-1表达的作用增强。④对照组(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孵育)及处理组(apelin-13刺激)caveolin-1与PI3K及ERK1/2均有复合物形成,在apelin-13刺激的情况caveolin-1-PI3K复合物减少、caveolin-1-ERK1/2复合物减少,即apelin-13可能促进caveolin-1与PI3K及ERK1/2解离。结果提示细胞膜特殊凹陷结构caveolae参与apelin-13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受体亚型(LPA1、LPA2、LPA3)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LPA1组、LPA2组及LPA3组,每组24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LPA受体各亚型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LPA1、LPA2和LPA3 mRNA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表达量LPA1(0.79±0.05)、LPA2(0.82±0.06)明显高于LPA3 mRNA(0.53±0.05)(均P<0.001);LPA1与LPA2 mRN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PA1、LPA2和LPA3蛋白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LPA1(0.98±0.23)与LPA2(1.04±0.1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PA3(0.75±0.14)(均P<0.001),LPA1与LPA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1、LPA2和LPA3受体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均能表达,LPA可能与其受体结合,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兔颈总动脉动脉瘤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5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9组(每组6只),对照组;实验1、2、3、4周组;治疗l、2、3、4周组.用弹性蛋白酶(EA)滴注法建立兔右颈总动脉瘤模型,并用CTA和HE染色观察模型动脉瘤的形态学改变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Real-time PCR检测骨桥蛋白(OPN)和MMP-2 mRNA表达.结果 大体测量和CTA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实验组相比,其动脉瘤高度和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动脉瘤壁MMP-2蛋白表达与同期实验组相比均有减少,治疗1、2周组动脉瘤壁PCNA蛋白表达低于同期实验组,而治疗3、4周组动脉瘤壁PCNA蛋白表达与同期实验组比较表达升高;治疗组动脉瘤壁α-SMA蛋白表达低于同期实验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治疗组动脉瘤壁OPN mRNA表达与同期实验组相比均有增加,而治疗组动脉瘤壁MMP-2 mRNA表达分别低于同期实验组.结论 人工合成E-选择素可以抑制兔颈总动脉瘤壁平滑肌细胞数目和层数的减少,有效促进兔颈总动脉瘤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进而对动脉瘤壁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Notch受体阻断剂MW167抑制U87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otch受体阻断剂MW167对胶质瘤细胞系U8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MW167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系U87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和PI双染检测凋亡率.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MW167能明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W167可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MW167明显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提示Noah受体阻断剂MW167对人脑胶质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Notch3基因突变后微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特点.方法 6个CADASIL家系先证者的诊断均经过血管超微病理检查和Notch3基因检查加以证实.对6例先证者的腓肠神经标本进行免疫病理检查,第一抗体为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重链、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结果 直径≥100 μm的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出现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和结蛋白不同程度减少,而波形蛋白表达增强.直径<100 μm的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出现肌球蛋白重链和结蛋白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减少不明显,波形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不同Notch3基因突变均可以导致不同直径的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处于合成状态,其中大直径的微小动脉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前列腺环素合酶 ( PCS) c DNA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首先自大鼠主动脉 VSMCs提取总 RNA,再根据已知 PCS序列通过逆转录合成 PCS c DNA;然后用脂质体作载体将大鼠 PCS c DNA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大鼠 VSMCs,并对 PCS蛋白水平、c AMP水平及反映 VSMCsDNA合成的 Brd U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  p CMV- PCS转染的 VSMCs表达 PCS蛋白是 p CMV- L ac Z转染细胞的2 .1倍 ( P<0 .0 1)。c AMP水平于对照组、p CMV- L ac Z及 p CMV- PCS分别为 6 .8± 0 .7、7.5± 0 .4、17.3± 0 .5 pm ol/mg蛋白。在血清刺激下 ,转基因组 Brd U指数明显低于载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 P<0 .0 1) ,无血清刺激情况下 ,PCS c DNA转染对 VSMCs DNA合成没有影响。结论 在血清刺激下 ,大鼠 PCS c DNA转染可获得 PCS过度表达 ,提高 c AMP水平而对 VSMCs增生有抑制作用。为 PCS c DNA转染治疗颈动脉球囊扩张 ( PTA)后再狭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is postulated to be one of the key even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restenosi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YD-3, a lowmolecular weight, non-peptide compound, could modulate proliferation of VSMCs in vitro and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 in vivo.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YD-3 on thrombininduced VSMC proliferation by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assay. Th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YD-3 inhibited VSMC proliferat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o define the mechanisms of YD-3 action, we found that YD-3 showed a profound inhibition on thrombin-induced Ras and ERK1/2 activities by using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Furthermor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YD-3 exhibited a marked reduction in neointimal thickness using the carotid injury model in rats. Using immunochemical detection, our experiments also revealed that YD-3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expression of the PAR-1 receptor, and markedly inhibited PAR-1-activating peptide (SFLLRN)-induced VSMC proliferat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YD-3 inhibits thrombin-induced VSMC growth via the Ras- and ERK1/2-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Moreover, YD-3 also shows a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nd restenosis after vascular injury.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外源性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转染可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获得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以携带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的腺病毒和空腺病毒转染后,分成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组、空病毒组和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腺病毒转染细胞后随时间延长,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逐渐增加,72 h表达最强,感染率达80%,96 h时仍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组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蛋白表达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of the human saphenous vein (SMC) express a functionally active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3 (PAR-3). PAR-3 mRNA was detected by RT-PCR. In the presence of thrombin, a rapid and transient increase in PAR-3 mRNA was observed. Stimulation of SMC with thrombin or the synthetic PAR-3-activating peptide, TFRGAP, resulted in transient mobiliz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After a preceding challenge with thrombin, the calcium signal to TFRGAP was abolished, suggesting cleavage and subsequent desensitization of PAR-3 by thrombin. Activation of PAR-3 by TFRGAP elicited a time-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1/2 with a maximum response 10-20 min after stimulation. At 200 microM, TFRGAP increased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into cellular DNA about two-fold.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PAR-3 is expressed in human SMC and triggers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Thus, in the SMC PAR-3 might contribute to thrombin-induced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去除穿膜区序列的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减小41%,诱导凋亡作用可能更强。 目的:观察比较去除穿膜区序列的大鼠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  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水平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1/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子心脏病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携带半乳糖甘酶基因、携带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和携带去除穿膜区序列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均由陈光慧教授惠赠。 方法: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3~10代后随机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不加干预。②携带半乳糖甘酶基因的对照组:感染携带半乳糖甘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③携带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实验组:感染携带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④携带去除穿膜区序列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实验组:感染携带去除穿膜区序列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主要观察指标:①重组腺病毒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后观察完整的和去除穿膜区序列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表达情况。②感染后24,48和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③免疫印迹分析病毒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后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达变化。 结果:①感染后完整的和去除穿膜区序列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均有表达。②去除穿膜区序列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且呈时间依赖性(P < 0.01)。③两个实验组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水平均明显降低,但去除穿膜区序列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实验组更显著(P < 0.01)。  结论:去除穿膜区序列的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更强,其机制与抑制蛋白激酶B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