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李东垣与朱丹溪之升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注重脾胃升降论,以升脾阳为主,以达升阳举陷、升阳散火,即阳升阴降;朱丹溪侧重于气血升降,以滋阴为主,以求阴水制相火,即阴升阳降。丹溪与东垣,一寒一温,一升一降,皆为一时之敝之作,各有所专一精到之处,但不能株守一法,宜吸取其精华,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升降理论,用以指导治疗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认为阴阳升降的运动形式有阳升阴降,阴升阳降两种,可是阴为什么能升,阳为什么能降呢?通过应用阴阳相对性和阴阳互根互用及阴阳概念的确定性等理论对天降地升、心肾相交、肝升肺降等阴升阳降理论的阐释,认为阴升实为阳升,阳降从本质上讲是阴降,由此认为阴阳升降运动只有阳升阴降一种运动形式。并提倡应严格遵从阴阳属性划分标准,规范中医的基本概念,希望通过对阴升阳降理论的辨识,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李东垣“阳升阴降”说与朱丹溪“阴升阳降”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后世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二者著述中描述阴阳升降部分的分析,分别对阳升阴降论和阴升阳降论的理论源流、侧重脏腑、病理产物、临床证治四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两家理论之异同。结果:东垣之理多源自《内经》,侧重于脾胃,若升降失常,可见阴火易生,治当甘温升阳,辅以泻火;而丹溪之理颇受易、理思想影响,侧重于心肾,倡妄动之相火应降、不足之阴精宜升,主张滋阴降火。结论:李东垣和朱丹溪都认可了脾胃在阴阳升降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侧重不同,对临床的发挥亦有所差异,两说互为补充,共同丰富了脏腑阴阳气血升降理论。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它赖以产生的根基,以及所依附的物质基础和应用的环境。升降理论也不例外,总的来说,它是以描述人体气机运动形式为主要内容的一套理论。虽然历代医家所处的时代不同,自然气候各异,地区环境有别等等原因,创立了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一理论始终植根于阴阳学说,依附于人体的脏腑功能,阐明了人的生理、病……  相似文献   

5.
阴阳升降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内经》原文中多次论及之并成为这一学说形成的标志。受古代朴素的、思辨的哲学观影响,《内经》认为天地由气构成,气之阴阳变化是宇宙运动的根本动力,而气化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气的阴阳升降运动。由此认为日月起落、季节变换、草木盛衰等自然现象,都受到天地之气阴阳升降运动规律的支配,此亦《内经》天地四时之升降观。《内经》认为人乃天地合气而成,人身之精气有阴阳之分,精气之运动有升降之别,具体而言既有阳升阴降亦有阴升阳降.但均须与天地四时之升降相协调,如此才能人与天地和谐相应、,尽享天年,此乃《内经》人身精气之升降观。  相似文献   

6.
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本性,阳降阴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物的必要条件,这并不与阳升阴降相悖,这是阴阳互藏的结果。人体和自然界中这两种阴阳运动同时存在,维持着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7.
阴阳升降理论是《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因为阴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运动不息,否则便无所谓宇宙,也就不存在人类,而清浊升降,便是阴阳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8.
张元素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从而创立"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进而创见性地运用取象比类推理方式,以此理论与运气结合,建立"药类法象"之说。弟子李东垣继承其思想,对"风升生"药的灵活运用,则是张元素"法象"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与升华。  相似文献   

9.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学对于阴阳升降的认识,就有阳升阴降与阳降阴升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对于何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原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发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阴阳升降不同运动方式,是由于观察时所选取的对象或模型不同所致,基于天地形成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形成了阳升阴降的理念,并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从阴阳升降探讨脑卒中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阴阳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脑之气化正常,升降出入有序,则运神机统五脏。升降失常、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是脑卒中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以上病下取、升清降浊为原则,兼以补虚泻实,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11.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适应证及阴中求阳的定义是错误的 ,应为 :阳中求阴是在大量的补阴药中 ,佐以少量的温阳药 ,适用于阴损及阳 ;阴中求阳是补阳药和滋阴药的药物量应基本一致 ,或滋阴药的药量略高于温阳药 ,适用于阳损及阴。  相似文献   

12.
阴阳易证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论其病机多以阴阳两虚为要。笔者认为阴阳易证之病机为肾厥,即肾脏之阴阳厥逆而不用,治以调和肾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主要脉症。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收集162例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脉症,采用多因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单个脉症及其组合群出现频次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中第1类头晕、头胀、目眩、耳鸣、健忘、乏力、心烦、失眠、多梦、心悸、舌红、少苔、脉细,第2类面红、口干、遗精、早泄、阳痿、腰酸、脉沉分别反映了阴虚阳亢证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和肾阴不足的病理变化。而其中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失眠、口干、舌红、苔少、脉弦、脉细位于单个脉症及其组合群出现频次前列以及前5个主成分中。结论:上述10个脉症可以作为主要脉症列入该证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4.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的高度抽象和分类概括,是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现象,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这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常鑫  徐崇 《光明中医》2007,22(11):1-2
以辩证唯物主义来评价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局限性,并从中国古代哲学视角来看待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升清降浊理论及中医脑功能的简要阐述,结合相关文献论述及现代临床运用,并以升清降浊理论在中风、眩晕、头痛、不寐、郁证、健忘等脑病方面的临床运用为例,认为应当充分运用升清降浊理论指导脑病的临床辨治,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脑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fasciology and yin yang doctrine. Professor Yuan developed fasciology b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fascia) in the trunk and limbs of the human body and tracing back to tissue origins in light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Fasciology states that the human bod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ystems: the supporting-storing system and the functional system.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roles of the two system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The two system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yin, the ya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he two systems are promoted but also restrict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e supporting-storing system is formed by 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and provides undifferentiated cells and nutrients for differentiated cells of the functional system. Thus, the supporting-storing system could be classified as quiet, similar to yin. The functional system continuously maintains the various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human body. Thus, the functional system could be classified as active, similar to yang. In interpreting the yin yang doctrin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asciology, yin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supporting-storing system and yang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functional system.  相似文献   

18.
据《内经》“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这一基本原理 ,脾为五脏之一 ,与他脏无异 ,亦应有阴阳之分。然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 ,主升清 ,其运动特点以升、动、散为主 ,此皆阳之作用。故许多中医书籍在论述脾脏生理、病理时 ,对脾阳及其病证均阐述得较具体全面 ,而对脾阴及其病证 ,虽有论及却简而不详 ,亦有干脆予以否定的 ,致使相当一部分医家偏执“脾无滋法”之说 ,而这种认识有悖《内经》基本原理 ,且与临床实际不尽吻合。故正确地理解脾之阴阳 ,确立其基本概念 ,不仅有利于脏腑阴阳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 ,而且也有利于临床、教学及科研。…  相似文献   

19.
气机升降是阴阳交感的基础,是人体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的关键,脏腑之间气机升降协调是以维持阴阳平衡。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黄芪、代赭石可升脾降胃、斡旋中气,使清升浊降、运化得施。肝胆升降相宜,气机疏泄,血行畅达,柴胡、黄芩可疏泄肝胆,以助脾胃运化。肺气宣降相合,气机调节,津液正常输布,桔梗、杏仁符合肺气宣发肃降,助肺气通调水道。肝升肺降,调达人体一身之气,川芎、石膏升降相宜、寒温相合,调达肝肺之气。本文基于“升降相因”探讨脏腑气机升降及药对配伍之理论,通过阐明脏腑升降之关系进行相应药对配伍,以此提出脏腑升降组方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