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单纯性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过敏性紫癜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西咪替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单纯性过敏性紫癜患者,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月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本文选取我院近期的120例患儿,其中治疗组60例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上述药物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良好,结论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36-4137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比两组白介素水平、补体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白介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补体水平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西咪替丁的基础上外加丹参注射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较对照组76.7%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皮疹、关节疼痛、消化道症状、紫癜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CD3+、CD4+、CD9+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较对照组18.6%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儿进行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14.0%,较对照组39.5%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状态,且疗效可靠、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诊治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86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匹多莫德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泼尼松可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症状及免疫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常规治疗联合雷公藤多苷和甲氰咪胍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HSP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和甲氰咪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和CD8+)指标水平和血清s ICAM-1、ESR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D4+、CD4+/CD8+水平比对照组高,但其CD8+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s ICAM-1和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和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调节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降低血清s ICAM-1和ESR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金海 《临床医学》2011,31(10):55-5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酚磺乙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滴注和/或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组胺药物及控制感染和补充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80)ml、酚磺乙胺注射液10 mg/(kg.d)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酚磺乙胺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递减疗法对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炎症介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治疗的95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统一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递减疗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症介质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琢、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递减疗法在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患儿临床疗效,控制患儿炎症介质水平,调节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皮疹、腹痛、紫癜、血尿、便血消退时间,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皮疹、腹痛、紫癜、血尿、便血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予以免疫球蛋白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皮疹消退时间及康复进程,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68例CHB患者(2021.8-2023.8),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4)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n=34)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治疗;比较疗效、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疗效(94.12%vs73.53%):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HBV-DNA、HBeAb、HBeAg、HBsAg):均观察组(70.59%、50.00%、26.47%、55.88%)较对照组(44.12%、23.53%、5.88%、29.41%)高(P<0.05)。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ST、ALT、TBiL、LN、HA):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较对照组,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两组治疗6个月后CD8+均较治疗前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观察组CD8+较对照组低,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11.76%vs8.82%):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CHB治疗中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可改善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促进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62-2563
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癫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临床疗效。治疗前观察组CD3~+、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50/55)高于对照组70.90%(3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癫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米诺地尔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及对血清TNF-α、TGF-β1和IL-12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斑秃患者共658例,运用随机数表法选取给予米诺地尔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55例)作为研究组和同期单纯给予复方酸草苷片作为对照组(55例),每组患者均持续给予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疗效、SALT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IL-12的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5,P=0.000);治疗后两组SALT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0).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治疗后对照组TNF-α、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IL-12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5、0.006、0.000);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12水平均明显降低.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诺地尔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安全有效,可以调节斑秃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改善毛发生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心源性脑梗死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NIHSS)评分、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CD4~+、CD8~+和CD4~+/CD8~+)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和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5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可调节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福辛普利钠治疗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内,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福辛普利钠方案应用于紫癜性肾炎患儿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疗效,能有效抑制细胞免疫,降低炎症应激反应,且药物副作用小,对患儿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和对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关节疼痛、便血缓解、腹痛缓解以及紫癜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FIB低于对照组,PT及APTT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IL-10、IL-6、TNF-α低于对照组,免疫指标CD4~+、CD3~+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更佳,能使患儿的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肠道黏膜免疫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按研究相关标准将100例儿童纳入研究,其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儿童患者共50例,健康儿童共50例,分别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观察组中存在肠道黏膜异常患儿归为B组,将无肠道黏膜异常患儿归为A组。采集儿童大便及尿液标本,计算大肠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B/E)。抽取清晨静脉血检测其血清IgA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算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多,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少,B/E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肠杆菌较A组多,双歧杆菌较A组少,B/E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水平较对照组高,CD4~+较对照组低,CD8~+较对照组高,CD4~+/CD8~+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IgA水平较A组高,CD4~+较A组低,CD8~+较A组高,CD4~+/CD8~+水平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其中以肠道黏膜异常的患儿更明显,其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更差,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治疗的白癜风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白癜风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作用,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变化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1年1月~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共计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1岁.对照组:健康儿童共计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6岁.过敏性紫癜组性别、年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改变明显,CD3十CD4+ (Th)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2.91,P<0.01;CD3+CD4+ (Th)/CD3+CD8+ (Ts)比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t值为2.80,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补体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检测免疫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清热消癜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佛冈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过敏性紫癜相关症状的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及肾功能指标(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胱抑素C)。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过敏性紫癜相关症状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抗感染,葡萄糖酸钙、息斯敏抗过敏及西咪替丁、维生素C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其药物疗效,并在6个月内给予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过敏性紫癜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常规检查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皮疹消退,关节肿痛与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良好,能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