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杰良  黎忠民 《河南中医》2009,29(5):465-466
阳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每与气并称为阳气,其表现有虚实、盛衰、亡失之别,故临床治法各异。本文列举治阳十五法,谓补阳法、扶阳法、透阳法、潜阳法、温阳法、助阳法、固阳法、壮阳法、抑阳法、回阳法、兴阳法、宣阳法、通阳法、护阳法、升阳法。  相似文献   

2.
浅谈扶阳法     
<正> 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情况下,是抗病的能力。扶阳法是扶助人身阳气的治疗方法,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扶阳方法归纳起来不外升阳、温阳、通阳、养阳等法。在此,就本人肤浅认识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纯阳"常作病理解,以其所病热证多而寒证少,所治之法也多为清凉解热之品。殊不知小儿以阳为用,以阳为体,阳非有余而常不足;如临床常用抗生素治疗小儿,使其免疫力降低,易患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基于"纯阳"之误解与临床寒证多见,论述小儿寒证思维在肺系疾病的应用。小儿阳气未充,易感寒邪,致肺脾肾三脏阳气逐渐受损,且阳气不足则气机逆乱,出现咳嗽、发热、呕吐等一系列病证。治法应以邪之深浅而定,损及上中之阳宜温阳散寒,兼以运脾;肾中真阳受损则宜温潜真阳,以助卫阳,而善温阳者,当以行气为先。临床中小儿肺系疾病诊治应顺其势也,论之以阳,或温散,或温通,或温补,或导之;温阳散寒而不损其阳,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须顾护其阳而勿伐其阳,并附一则经典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4.
温阳、通阳二法是临床运用频率颇多的治病之法,通过观察发现临床有对于此二法误用错用现象,由此有必要回归经典重新认识和解释此二法及两者的运用。而《伤寒论》是"启万世之法宗,诚医门之圣书",后世诸多温阳通阳治法多是在其基础上的运用和拓展,所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以兹阐述关于阳气的问题有时可温通并用,但可有偏于温和偏于通的不同,有时则必须通阳,二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5.
温潜法溯源于《伤寒论》,由民国时期医家祝味菊先生明确提出,即以温阳潜镇之法调阴阳、安脏腑。阳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之一,从“温潜”理论出发,临证以阳虚为本、病郁为继为基本病机,进而从心、脾、肾阳气不足角度分别阐述,并采用对应的治法与方药。对于阳虚病郁者,治以温阳固本、行气解郁;上阳不足者,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中阳不足者,治以温脾开郁、敛阳安神;下阳不足者,治以潜阳封髓、引火归元。辨析阳虚所致抑郁症的具体分型,分而论治,温而潜之,以调理整体气机状态,从而达到温阳、安神、解郁之效。  相似文献   

6.
"阳微阴弦"为冠心病之主要病机,阳气亏虚为发病之本,因此治疗上宜温阳扶阳。温法具体应用分为温阳益气、温阳散寒、温阳活血、温阳化饮、通阳宣痹、温阳除悸、回阳救逆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阳虚血瘀为冠心病中医常见证型,因此,扶阳活血法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法之一。通过对经典著述及现代文献的研究,论述扶阳活血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认为扶阳之法具体可分为温阳、通阳、潜阳。通过总结扶阳活血治法的古今应用及现代研究为冠心病扶阳活血治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天人相应"理论指导变应性鼻炎治疗意义。方法:春季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严道南教授鼻鼽效验方(益气温阳方)治疗,治疗组加用温升阳气药物,对照组加用潜降阳气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秋季重复同样试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春季加用升阳药物与秋季加用潜阳药物治疗效果。结果:①春季,添加升阳药物组优于添加潜阳药物组(P<0.05);②秋季,添加潜阳药物组优于添加升阳药物组(P<0.05),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春季添加升阳药物组和秋季添加潜阳药物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人相应"理论指导变应性鼻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唇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中医药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在治疗中发现从阳论治对小儿慢性唇炎的辨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即从小儿稚阳未长的生理特点出发,论述阳气功能失调与小儿唇炎反复发作的关系。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等均易导致阳气功能失调,或脾不升清、津液不达,或湿气不化、湿热相搏,或阳气郁结、化热生火,或脾阳亏甚、痰浊阻滞,均可表现为唇炎症状。若治疗未切中病机则病情迁延不愈。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升阳化湿、升阳散火、温阳益气及通阳祛湿四个治疗方向论治小儿慢性唇炎,升阳化湿重升提脾阳,升阳散火重疏导郁火,温阳益气重补中焦阳气,通阳祛湿重醒脾开浊。此外,临证治疗还应注重分期论治,根据病情分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间歇期,每期有不同的治疗侧重。最后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痹症是由于正虚感邪、阳失温运所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屈伸受限的病证,其本质属阴。张仲景《金匮要略》诸多的治痹方剂中非常重视阳气的温运作用,包括通阳、温阳与扶阳,使表里内外痹阻之阳气得以温运、通畅,使机体微弱之阳气得以补充、振奋。纵观《金匮》治疗痹症原文,"温运阳气"的治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