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高用药安全"为近三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之一。护士作为大部分药物治疗的终端实施者,在确保给药安全的环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护理给药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给药安全文化构建的途径,旨在构建良好的给药安全文化,利于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2.
临床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用药的安全与否同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给药由医生开出医嘱,由护士实施给药,正确的给药能促进病人的康复,给药错误则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给病人带来伤害,伤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通过护理干预,使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加强,正确、规范地实施药物治疗,减少用药过程中的护理缺失,以促进临床病人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韩冶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9):183-183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时给药方法的主要途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每一位护士都要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中心摆药发放错误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保障了患者安全。方法将我科2013年护理系统上报的10例护士中心摆药发放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例给药差错中,以班次发错,服药方法弄错居多,各占40%。以1~2年护士发生错误概率最高,占70%。中心摆药发放错误的常见原因有:1.护士工作懈怠2、思维被中途打断3、对药物作用不知晓4、摆药盘床号不够5、护士未宣教到位。结论应加强护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强化中心摆药发放工作流程,加强护理队伍的自律监管,并提倡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低年资护士去主动学习,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细节管理在护士临床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护士给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通过加强护士培训,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建立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信息交流平台,交流管理经验,预警护理不良事件.完善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体系,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的追踪、评价和考核.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给药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细节管理有助于减少给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老龄化社会国家。老年人患病率和老年病的复发率逐年上升[1]。临床中静脉给药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及抢救用药的主要途径。静脉穿刺是医疗护理中常规的技术操作,也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现将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减轻痛苦,提高老年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马爱云  庄慧 《工企医刊》2004,17(5):91-92
合理用药是疾病治疗的一主要途径,而护士工作则是合理用药的一重要环节。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即使医生处方合理,药剂调配正确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必须强调护士在临床给药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文教育对促进血液科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某地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老年患者发生错误用药事件328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用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涉及事件的护士的职称以及工作年限,护士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工作年限分为1-5 年、6-10 年、11-15 年、16-20 年,认为护士的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则通过各种途径受到的人文教育越多.综合以上指标判断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文教育对血液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是否有促进作用.结果 用药错误的原因以沟通不良、疾病因素、评估不足为主.涉及事件的护士的职称和工作年限中,护士职称越低,出现用药错误事件越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年限越短,出现用药错误事件越多.结论 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文教育对血液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给药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以控制与降低临床护理风险,达到患者与护士身心安全。方法从2010年6月-2012年4月对我院30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统计分析。结果以给药错误的风险居护理风险直接原因的首位,所占比例偏高,另外,还有操作不规范、病情观察等其他相关因素。结论我们护理人员务必要充分认识到给药护理风险的相关危害,将患者视为自己家人,将护理风险意识始终渗透于工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给药误差出现的原因,运用管理屏障,降低误差出现率,有效提高临床给药安全的管理质量,为患者创造安全、安心、放心的就医环境。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工作中出现的误差事件,分析给药误差事件的类型、原因、特点以及出现误差事件人员分布等。结果 2018年给药误差事件共出现7例,其中患者误差2例,给药途径误差1例,药名误差1例,剂量误差1例,遗漏给药1例,作废医嘱给药1例。结论规范给药流程、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加强薄弱环节管理、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和增强护士自身风险意识,对于降低给药误差的出现,实现安全优质护理,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屏障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指出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错误给药的表现,分析导致给药错误的因素,提出应对给药错误的措施,对于防止护士出现给药错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龙晓艳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518-6519
临床上迅速及时静脉输液给药,是其他给药途径不可替代的。一般选择手背静脉、桡静脉等。成人外周静脉给药是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也是临床护士的基本功。但由于患者肢体长期保持被动姿态,缺少依托,一旦不注意,穿刺部位很容易出现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需要重新穿刺,这样不仅给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带来双重伤害,同时也加大护理工作量。我科将静脉输液固定手托板引进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评估护士教育、清单标识与核查、患者教育和Time Cat可视化工作模式管理的联合干预措施对给药中断事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11月对四川省某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给药中断事件联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给药中断率。同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调查干预前后护士对中断事件管理策略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后给药总次数分别为315和302次,发生给药中断总次数分别为265和88次,干预前后给药中断率分别为84.1%和 2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实施的联合干预方案均感到满意,其中最直接有效、最深切的体验是 Time Cat可视化工作模式的管理,护士对工作模式的满意度由33.34%上升到78.00%。同时,91.67%护士认为这些联合措施能减少操作被打扰的概率,66.67%的护士认为该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33.33%护士认为该措施能能减轻工作中的焦虑与紧张感。结论 本研究引入护士教育、清单标识与核查、患者教育和Time Cat可视化工作模式管理的联合干预后,其中断频次、中断持续时间均有所降低,患者和护士对此管理认可度较高。也给护理管理者一个重要提示,提高员工给药中断风险意识和使用相关管理系统等,将对中断事件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环境下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新方法,探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使用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设计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使用该系统的患者,通过分析应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前后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护士给药差错发生率等比较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应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后,患者压疮发生率、护士给药差错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电子护理文书评分明显增加,应用前后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医院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护士给药差错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起着有效的监督作用,可以较大幅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给药错误护士的个性特征,为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异常人格的干预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对安吉地区4家医院2010年至2011年通过非惩罚自愿呈报的110起给药错误涉及的116名护士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个性测定,并与293名非给药错误护士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16名给药错误护士EPQ的评分与非给药错误组护士比较:P分(神经质)、E分(内外向)和N分(神经质)显著高于非给药错误组(P<0.05,P<0.01),而L分(掩饰)显著低于非给药错误组(P<0.01);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显著小于或低于非给药错误组(P<0.01).结论:给药错误护士个性以外向型性格兼(或)情绪不稳定、偏精神质、低掩饰性等特质为主.研究结果对于选拔心理素质合格的护理人员以及对在职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心理素质的训练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疾病的不断演变,药物的更新换代也随之加快和繁多。尽管用药合理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护士身居临床第一线,不仅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而且是用药前后的监护人,因此护士在临床用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护士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做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掌握药效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1.对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认识。2.掌握各种途径给药和各种给药方法。3.掌握药物配伍、配伍禁忌及配药中的注意事项。4.掌握药物的毒副作用,过敏反……  相似文献   

17.
口服给药是目前临床应用常见的给药方法,这种给药途径方便、安全.但是对口服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大为病人和护士所注意,以及患者对服药知识缺乏了解,造成药物的浪费,疗效不佳,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既不能保证医嘱的正确执行,也不能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需要重视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以便增加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药师明确其在保证输液用药安全中的责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历,从保证处方的合理性、指导护士准确执行医嘱和正确给药、指导患者用药、选择输液器材质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药师必须恰当利用药学相关知识针对静脉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有效的干预,在和医师、护士互相配合的情况下,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规范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降低给药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方法:对病区备用药品存储状况及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完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规范药品存放、加强效期管理、准确药品数量、合理存储管理、麻精类药品“五专”管理、严格高危药品管理等.结果:护士提高了对药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规范备用药品管理方法,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结论:有效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提高护士安全用药能力,降低给药引起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0.
于新馨  桑丽娜 《医疗装备》2010,23(11):87-87
在口腔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新危重病人住院,常短时间内既要采血又要输液,进行各项必要的化验检查,能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实验室依据;同时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的内容之一,是病人接受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这样,就增加了病人的恐惧心理,检查项目过多,部分病人会以为采血多影响身体健康,从而拒绝采血。选择合理的方法,可以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节省操作时间,保证化验的及时性、准确性,又能保证病人及时用药。我科经临床应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采血和输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