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顾清  高培 《疾病监测》1999,14(11):411-414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中央的关怀下,经过卫生部门及广大群众的努力,灾后未出现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8年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分析,1998年全国肠道传染病占各类传染病的比例与1997年相比基本持平并略有下降。因此,证明灾后无大疫发生。1998年笔者在深入灾区进行防病医疗工作的同时,对灾后极易发生的腹泻病进行了流行情况调查,并针对病因做了预防工作。笔者所工作的灾区,村民被洪水围困在相距较远的庄台子上,交通极不便利,我们对…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良勇  王少儒 《疾病监测》1997,12(8):296-297
当前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的评价广西北海卫生检疫局(536000)吕良勇王少儒传染病监测是指对特定环境、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提出防制措施并评价其预防效果。在国境口岸开...  相似文献   

3.
2005年广西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夏萍  徐斌  覃曲波 《疾病监测》2007,22(6):405-407
目的了解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357.93/10万,与2004年相比上升5.96%。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与200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3.07%和22.90%;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比2004年上升了60.49%,狂犬病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195.4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与2004年相比虽下降了6.55%,但艾滋病的发病率仍在升高,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174.53%。结论继续开展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南宁市重点人群、哨点医院的性病监测。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上升较快,因此应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狂犬病防控工作的监督,规范狂犬病疫苗管理,做好狂犬病疫情监测和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流行特征,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监测、接诊、治疗、报告、消毒隔离、咨询、指导,积极应对爆发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发热门诊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合理的设施与布局是保证接诊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其中,严格的就诊流程管理及医护人员的严密防护,病人转诊后的严格消毒,每个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风险,为震区灾后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集2004-2010年(截至4月15日)灾区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历史疫情分析;查询文献和咨询专家意见,分析地震灾害对灾区传染病发生、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对灾区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划分风险等级,并提供防控建议。结果 2004年以来,玉树县的主要报告病种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丙型病毒性肝炎、包虫病、梅毒等亦报告较多,淋病、炭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偶有报告。灾后可能对传染病发生、传播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安置点卫生条件差、疫源动物和媒介昆虫的活动改变、人群流动性加大和抵抗力下降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等。综合评估麻疹、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在灾区传播增强的风险较高,鼠疫、炭疽等发生、传播风险中等,狂犬病、性传播疾病等发生、传播风险较低。结论震区灾后传染病防控工作应重视保护水源和饮用水安全,加强食品卫生和食品供给,努力恢复免疫规划和结核病控制等防控项目,加强鼠疫、包虫病、麻疹等疾病的防控,做好安置点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景谷地震灾区灾后重点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为灾区的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地震发生后48 h内,在对灾区既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及对灾情概况、灾区背景资料、已开展响应行动、地震灾后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定性分析,对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风险等级,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结果 地震后灾区基础设施未受到严重破坏,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可能性不大,灾区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能力较震前可能变化不大甚至还有所加强,但灾区仍存在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结果显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风险较高,麻疹、肺结核、风疹、猩红热、水痘、急性出血热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病、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狂犬病、恙虫病等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中等,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鼠疫、炭疽等传染病的发生风险较低。结论 灾后初期应急阶段的灾区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应做好如下方面:全面收集灾区公共卫生相关信息并及时完成公共卫生需求快速评估,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开展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确保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加强灾民安置点管理,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科学规范开展消毒杀虫工作,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努力恢复公共卫生基本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规律,为防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15—2022年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其流行特征;应用指数模型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测。结果 2015—2022年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 164起,其中较大1起(0.09%)、一般861起(73.97%)、未分级302起(25.95%)。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其次为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病高峰主要在10—12月,5—6月有一个小高峰。发生场所主要为学校和幼托机构,发病的病种主要为水痘和手足口病;预测后两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229起、256起。结论 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和幼托机构为防控的重点场所,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同时在各种传染病事件的发生季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8.
周宁县1984-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树生  刘景荣 《疾病监测》2003,18(12):452-454
周宁县是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病区之一,亦是我县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进一步掌握HFRS的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1984—2002年19年间HFRS疫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开江县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成福  刘自远 《疾病监测》2004,19(10):386-389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做好乙脑监测工作,掌握本病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有效预防控制其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按照《四川省乙脑监测方案》要求,于2003年5—10月对乙脑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三峡库区历史上曾为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高发地区,其淹没面积大、人口密集,水库形成后的污染可能会造成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目的通过分析开县地区人群的主要健康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对三峡水库形成后可能产生的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性评估.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重庆市开县疾病控制中心.对象调查于2004-02/05在重庆市开县完成,调查对象为该县所有人口的疾病监测资料,选择三峡库区重庆段其他库区县及非库区县人群的疾病监测资料作为对照.方法收集有关社会发展、人群健康和与公共卫生体系的有关指标,深入有代表性的重点乡镇现场调查.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工程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做出全面预测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1年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比较.②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比较.③水库形成后对人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①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1年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比较开县孕产妇病死率、婴儿以及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高于全国和重庆市的平均水平,多项指标显示出开县的一般人群健康状况较差.②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比较重庆市的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250/10万左右,高于全国水平(190/10万左右).开县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近两年的发病率达国内的1.5倍以上.③水库形成后可能发生的对人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介水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自然疫源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性疾病的发生;肝癌等恶性肿瘤性疾病.结论应加强对现有公共卫生体系相对薄弱环节和潜在各种疾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认识.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度加快,必须加强防治对策,预防和减轻水库形成后可能对人群产生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1.
程慧健  唐音  熊小庆 《疾病监测》2000,15(10):369-372
为掌握江西省水灾后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病措施效果 ,特对 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总发病率 253.22/10万 ,较 1998年上升 12.70 % ,主要是由于甲肝、乙肝病例数明显增多及部分地区传染病报告率显著上升所致。与洪涝灾害相关的主要传染病中 ,发病率上升的为甲肝、戊肝、痢疾、乙脑 ,以肠道传染病上升为多 ;控制效果显著的疾病是钩体病 ,发病率降至九十年代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开展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确定现阶段需要优先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指导做好卫生应急准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收集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问题,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安徽省洪涝灾害发生时的风险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使用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分析模型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运用专家会商确定判断矩阵的赋值;计算各层权重及总权重,并进行权值排序,得出风险问题顺位。结果 安徽省2016年洪涝灾害风险最大的为食源性疾病,其次为皮肤病,其他风险问题的风险顺位依次为伤害、急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血吸虫病、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霍乱。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风险问题的风险顺位开展合适的卫生应急准备,从而有效地应对洪涝灾害发生时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5年湖北省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分析可疑高危环境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防范汛期人畜感染血吸虫病。方法 选择长江、汉北河、富河3大水系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汛期(6-7月、9-10月),采用哨鼠监测法检测水体的感染性;收集哨鼠监测点周边村组历年病情资料;观察滩面人、畜活动情况。小白鼠饲养35 d后解剖,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第1批次14个哨鼠监测点中,长江流域有1个点检出阳性哨鼠,阳性点检出率为7.14%。共投放哨鼠302只,回收285只,并全部解剖,发现阳性哨鼠5只,捡获血吸虫成虫21条,哨鼠总感染率为1.75%,阳性鼠平均虫荷为4.20条/鼠。发现的1个哨鼠阳性点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未出现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第2批次5个哨鼠点,共投放哨鼠105只,回收103只,并全部解剖,未发现阳性哨鼠。结论 哨鼠监测法对于分析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有效控制流动医院模式中急诊室疾病感染。方法通过明确分区、清洁环境、及时洗消、精管垃圾和合理安置五方面实现了对急诊室舶管理,通过实施分类管理、遵循无菌操作和强化健康宣教完成了对患者的管理,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查对制度和组织专业培训满足了对医疗工作人员的管理。结果救援期间,急诊室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救援期间共接诊11000多人次,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无一例院内感染事件。结论在特大洪水灾害流动医院急诊室的特殊医疗环境下,救援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管理及时有效的介入,对预防控制疫情、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伤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薛维军 《疾病监测》2005,20(6):285-288
目的研究洪涝灾害对钩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洪涝对公安县人间钩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1990~2000年公安县钩体病年均发病率7.99/10万,发病时间以7~8月份为主。采集鼠肾53只、猪肾168只培养为阴性,用PCR法检测,鼠肾有6只阳性,阳性率为11.32%,猪肾有1只阳性,阳性率为0.59%,鼠带菌率比猪带菌率要高。健康人群血清黄疸出血群平均抗体与波摩那群一致,均为0.048μg/μl,流感伤寒群平均抗体为0.056μg/μl。开展钩体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钩体病的发生与流行。通过对1999~2000年公安县降雨量、气温、长江水位与钩体病发病率作单因素分析,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体病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钩体病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加强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体疫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17年8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我国输入病例将持续增加,南方重点省份的本地传播风险将上升;而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食物中毒事件将会继续上升,农村聚餐、升学宴等食物污染或者食物变质导致中毒事件将增多,而7-8月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洪涝灾区灾后发生水源性、食源性、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8月为高温中暑高发月份,当有持续高温潮湿天气出现时,易出现中暑病例高峰。结论 预计2017年8月全国总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7月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洪涝、台风和高温热浪等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改梅  张文平 《疾病监测》2006,21(11):568-571
目的为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做好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日常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结果由于疫情报告管理方法不当,疫情迟报、漏报现象屡有发生。结论应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影响报告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疫情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贵州省流脑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德江县2005年的一起流脑暴发疫情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21例病人中5-15岁年龄组占76.19%。全部病例既往无流脑疫苗接种史。病人脑脊液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7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磺胺、头孢曲松和利福平敏感。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和报告、将流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应该是今后贵州省控制流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进行分析,为探讨东莞市流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2004年的流脑疫情、流行菌株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东莞市流脑以散发为主,也偶有暴发疫情发生;外来青工是发生流脑的高危人群;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和耐药性均已发生较大改变。结论建议在外来青工中开展A+C群流脑菌苗普种。在疫情处理时,选择脑膜炎双球菌对之敏感的利福平等药物作为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灾后四川省的卫生防病工作,为今后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后的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工作档案资料。结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卫生防病工作采取卫生防病与医疗救援同步、卫生防病关口前移、全覆盖下狠抓防控重点、卫生防病规范化、长期化等几大策略,使卫生防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结论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的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策略正确、措施有效,值得在今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卫生防病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