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表现对肝纤维化的影响越来越引人关注.高血糖可促进脂肪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糖基化终末产物、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因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不同阶段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变化情况,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氨基胍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干预组。检测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氨基胍干预后不同阶段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并对照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结果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透明质酸水平以及肝纤维化评分,肝纤维化l2周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6、3.49、4.70和25.4,P值均〈0.01),氨基胍干预组低于肝纤维化组(t值分别为2.11,2.11、2.93和2.47,P值均〈0.05)。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与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呈线性相关。结论肝纤维化晚期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是增高的。一定程度上,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可以反映肝纤维化情况。氨基胍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目前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其患病人数在2011年已达到30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迅速上升.最新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超过40亿.糖尿病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特点,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也成为人们研究热点.本文就高血糖与糖尿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情况及产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血糖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6只,随机分为4组,A组和B组均采用STZ(链脲佐菌素)和CCl4(四氯化碳)诱导为肝纤维化并糖尿病模型。A组诱导成功不做处理。B组糖尿病诊断成立后,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次/d控制血糖。C组单纯利用CCl4(四氯化碳分析纯)诱导为肝纤维化模型。D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喂养,不做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包括鼠食消耗、毛发变化、活动指数),8周后处死,测量大鼠体质量、肝脏体积及重量,采集血液及肝脏标本,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肝脏系数,HE染色后光镜下肝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内α-SMA表达。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肝脏系数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α-SM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P<0.05);其中A组的体质量减轻最明显,肝纤维化、肝脏系数增加最显著(P<0.05),肝组织α-SMA表达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体质量无明显减轻(P>0.05),肝脏系数无明显增加(P>0.05),而肝组织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可促进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高血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病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血管组织在分子水平发生了大量转变:1.糖基化终末产物产生增多:对蛋白质和脂类进行非酶性的糖基化,扰乱其正常功能;与相关细胞上的受体相互作用,导致氧化应激和促炎反应。2.氧化应激增强。3.蛋白激酶C激活。这些机制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血糖与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糖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血糖可以促进肝星状细胞增生及胶原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由基的产生、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的活化、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增多是糖尿病的重要特征。目前多个研究显示,其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能促进肾脏、血管、腹膜等组织纤维化。其促纤维化作用可通过直接修饰细胞外基质、促进细胞外基质分泌、促进致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间质细胞转化及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等环节实现。本文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促纤维化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能影响多个细胞通路,从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本文主要阐述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多元醇通路活化、DAG-PKC通路的活化以及高血糖本身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其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大鼠四氯化碳(CCl4)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肝内胶原基因的影响及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氧化苦参碱(上海生物化学试剂厂产品,纯度98%),CCl4(上海化学试剂厂产品),羟脯氨酸(Hyp)标准品(美国Sigma公司产品),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美公司产品),地高辛标记及检测试剂盒(德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哆胺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法诱导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食物;动脉硬化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小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00 mg/(kg·d);吡哆胺大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50 mg/(kg·d),共观察12周。实验12周末监测所有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AGEs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AGEs受体(RAGE)含量,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实验12周末,(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硬化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均明显增高(均P0.01),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硬化组的血清AGEs水平[(419±29)mg/L)]、动脉RAGE吸光度(0.88±0.14)及斑块面积[(67.4±5.8)%]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1±11)mg/L、(0.19±0.04)及0%]明显增高(均P0.01);(2)与动脉硬化组相比,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血糖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吡哆胺小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78±22)mg/L]、动脉RAGE吸光度(0.43±0.06)及斑块面积[(43.2±2.4)%]和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11±18)mg/L]、动脉RAGE吸光度(0.27±0.05)及斑块面积[(27.4±2.8)%]均较动脉硬化组明显减少(均P0.01);(3)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动脉RAGE吸光度及斑块面积较吡哆胺小剂量组低(均P0.01)。(4)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显微镜下见动脉硬化组动脉内膜增厚,形成明显的粥样斑块;有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及较多的炎性细胞。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较动脉硬化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吡哆胺能够抑制、减缓实验性高脂饮食兔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抑制血清AGES的生成及动脉RAGE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对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尤其在对肝细胞外基质的研究方面,胶原纤维合成(fibrogenesis)和纤维溶解(fibrogenolysis)维持动态平衡,例如对与胶原合成酶相对抗的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opr...  相似文献   

12.
蔡晓波  范建高  田丽艳  钱燕  陆元善 《肝脏》2007,12(2):121-122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指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大分子在没有酶参与的条件下,自发地与葡萄糖或其他还原单糖反应所生成的稳定的共价加合物.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肝组织后,可直接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再生及肝纤维化等,最终导致肝功能不全,晚期则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关于肝纤维化机制及对其防治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学、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是肝损伤持续存在时肝内细胞-细胞、细胞-基质、基质-介质分子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从细胞、细胞外基质、介质分子角度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高血糖对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通过链脲佐菌素(STZ)和(或)四氯化碳(CCI4) 制备糖尿病和肝纤维化模型,探讨高血糖对CCI4中毒大鼠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5-275g,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模型组(n=18)和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机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综述了脂脂肝的病因、病理学类型及其程度等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了脂及肝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机制以及肝内脂肪本身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是肝损伤持续存在时肝内细胞-细胞、细胞-基质、基质-介质分子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细胞、细胞外基质、介质分子角度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发现AGE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是其中关键之一。在此过程中,AGEs与存在于VSMC膜表面的受体(RAGE)结合,导致了一系列促炎症和促血栓形成反应。了解其中机制并发现拮抗抑制剂,有助于指导我们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就AGEs及RAGE对VSMC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肝纤维化的概念: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将纤维化定义为胶原的过度形成,因为当时认为胶原是纤维化肝脏最突出的结缔组织成分,经过20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态创伤-愈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肝脏中的多种ECM成分含量不断增加。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时肝脏Ⅰ、Ⅲ、Ⅳ、Ⅴ、Ⅵ型胶原分别为正常肝脏的8、4、14、8和10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