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线粒体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提取线粒体 DNA的碱变性法、Triton法、改进高盐沉淀法加以比较 ,以得到最方便快速提取线粒体 DNA的方法。方法分离 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 ,用 3种方法提取线粒体 DNA,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线粒体 ATPase 8亚基基因 PCR扩增产物鉴定所提取的线粒体 DNA。结果改进高盐沉淀法线粒体 DNA量最多 ,Triton法最少。 OD2 6 0 / OD2 80均在 1.78~ 1.85间。将改进高盐沉淀法提取线粒体 DNA用于PCR扩增 ,测定出了线粒体 DNA ATPase 8亚基基因序列。结论改进高盐沉淀法提取线粒体 DNA具有操作简单 ,产量多的优点 ,该法所提取 mt DNA可用于 mt DNA测序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线粒体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用一种简便方法提取大鼠脑线粒体 DNA(m t DNA) ,所得的线粒体 DNA纯度为 1.8± 0 .0 1,得率为每克脑组织 0 .8~ 1.0 μg线粒体 DNA,以此为模板进行 PCR反应 ,扩增线粒体 DNA编码基因 ,产量丰富、特异性高。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 ,适用于一般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核DNA(nuclear DNA,nDNA)损伤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已经逐渐清晰,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损伤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mtDNA断裂、缺失或功能缺陷能够显著影响细胞凋亡发生率;线粒体缺失细胞(p0细胞)同其亲代细胞相比,对多种凋亡诱导因素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ROS的产生并非mtDNA损伤诱导凋亡的必要条件,mtDNA损伤断裂本身可能启动了凋亡的级联反应.但mtDNA的损伤,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具体扮演何种角色,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豚鼠线粒体DNA4568缺失与老年性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豚鼠听觉器官中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4568缺失与老年性聋的关系.方法 将44只豚鼠分为两组A组青年豚鼠22只;B组老年豚鼠22只.再将B组分为B1组(老年听力正常组6只)和B2组(老年聋组16只).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豚鼠听力阈值,以左耳听阈为评判标准,并提取耳蜗螺旋器、听神经、大脑颞叶组织和外周血中的DNA,采用PCR技术检测mtDNA4568大片段缺失的情况,并与耳聋程度作比较. 结果 老年聋组(B2)豚鼠的ABR平均听阈值为(57.33±4.65)dBSPL,明显高于老年听力正常组B1[(23.00±1.43)dBSPL]和青年组[A组(15.90±1.05)dBSPL];老年组不同器官组织中mtDNA4568缺失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老年聋组耳蜗螺旋器组织和听神经组织中mtDNA4568缺失率明显高于老年听力正常组;而大脑颞叶组织mtDNA4568缺失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中仅极少数存在mtDNA缺失,未纳入统计分析.结论 豚鼠mtDNA4568缺失的发生与老龄有关;与听觉有关的耳蜗螺旋器组织和听神经组织中mtDNA4568缺失与老年性聋有关;大脑颞叶组织和外周血中mtDNA4568缺失与老年性聋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种快速分离纯化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快速分离纯化人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mtDNA)的方法. 方法收集抗凝外周血,首先破红细胞,然后裂解白细胞,去除细胞膜和核DNA后获得mtDNA;再经过去除蛋白和RNA,获得纯mtDNA.用PCR扩增人线粒体ND1基因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用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制备的mtDNA纯度高,每毫升抗凝血可获得100ng左右的mtDNA.经过PCR扩增ND1基因433bp片段,较用细胞总DNA为模板,模板用量少,扩增产物多.测序后经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证实扩增片段为ND1基因.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快速分离外周血细胞mtDNA的方法,可制备高纯度的mtDNA用于线粒体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参与一些重要的代谢通路,发挥着包括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调控等生化功能.线粒体DNA具有高突变性,突变潜在影响mtDNA的复制和转录,改变线粒体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线粒体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中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A1555G突变基因大规模筛查在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必要性.方法 随机取2008年在深圳市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的血滤纸标本,用Chelex-100树脂提取DNA,PCR扩增,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进行mtDNA A1555G突变基因筛查,计算出阳性突变频率.结果 1000名新生儿血滤纸样本中,共检测出2例样本存在mtDNA A1555G突变,突变率为0.2%.结论 mtDNA A1555G突变在新生儿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对其进行mtDNA A1555G突变大规模筛查发现氨基甙类抗生素敏感个体,能有效地对新生儿及其家族高危人群进行合理性指导用药,从而更好地预防药物性耳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缺失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只) 腹腔注射内含CVB3(TCID50=108)的Eagle液制备VMC小鼠模型,另10只为对照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第3、11和24 d行在体心功能和心肌细胞mtDNA3867缺失率测定,并用Spearman法对mtDNA3867缺失率及心功能测值行相关分析。 结果: 实验组小鼠病毒感染后第3 d心肌细胞mtDNA3867缺失率比对照组高8.3倍[(0.01970±0.00118)% vs (0.00211±0.00032)%,P<0.05],同时可见其-dp/dtmax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后第11 d时,mtDNA3867缺失率比对照组高14.6倍[(0.03292±0.00308)% vs (0.00211±0.00032)%,P<0.05],心脏的收缩(LVPSP、+dp/dtmax)和舒张功能(-dp/dtmax)亦有更显著损伤(均P<0.05);病毒感染后第24 d时,mtDNA3867缺失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后者高11.5倍,其心功能亦未恢复正常。相关分析显示,mtDNA3867缺失率与LVPSP和+dp/dtmax呈显著负相关,与-dp/dtmax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79和0.80(均P<0.05)。 结论: mtDNA3867缺失可能是VMC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体制备大鼠全肾去细胞支架的程序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在体灌注Triton X-100、SDS溶液法制备大鼠全肾去细胞生物支架,并对支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程序性检测、分析,为制备科学合理的实验用大鼠全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提供基础。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肝素化后直接切取肾脏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肝素PBS灌注组(H组);肝素PBS、Triton X-100灌注组(HT组);肝素PBS、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灌注组(HTS组)。HE、Masson、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结合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观察各组胶原蛋白Ⅳ(collagenⅣ)、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2(HSPG2)、弹性蛋白(elastin)及细胞核的表达情况,总DNA测定各组DNA残留浓度。结果 Triton X-100、SDS灌注6h左右制备大鼠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在灌注过程中,肾内细胞和细胞碎片逐渐被清洗,最终变成半透明状。HE、Masson、PAS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连续分布、形态排列类似肾小球、肾小管轮廓结构的网状结构,基膜连续完整。免疫荧光结合DAPI染色结果表明,去细胞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中的重要蛋白collagen IV、LN、FN、HSPG2、elastin都较好的得到了保存,细胞核在灌注过程中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最终残留组织的DNA为4.90μg/g。结论通过合适浓度和灌注比例的Triton X-100、SDS制备大鼠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并对其进行程序性分析,发现能有效清除大鼠肾内所有细胞成分,较完整的保留网络状肾及肾血管细胞外基质结构和成分,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较为理想的制备实验用全肾生物支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鼠乳腺肿瘤线粒体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细胞总DNA,用PCR法扩增细胞色素b基因,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癌组织发生了nt14931CG,nt15004CG和nt15435TC3处点突变。癌旁组织发生了nt15436AC突变。正常组织没有突变。结论:mtDNA突变可能是诱导核基因突变的内源性因素之一,对肿瘤的发生可能有促进作用。癌旁组织在DNA水平属非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CR-SSCP技术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线粒体DNA(mtDNA)3个原发突变的最佳分析条件.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LHON mtDNA,对主要影响SSCP分辨率的聚丙酰胺凝胶的浓度和组成优化分析,并与突变特异性引物PCR(MS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FRLP)及测序结果相印证.结果 80g/L交联度为66:1的非变性聚丙酰胺凝胶能同时检出LHONmtDNA的三个原发致病突变,与MSP、FRLP及DNA测序的结果一致.结论该分析条件简便、快速,能有效地检测LHONmtDNA突变.  相似文献   

12.
浓度为20μg/ml的LPS刺激单核细胞(粘附于塑料平皿底)48小时,其上清液有IL-1活性。在6.25%上清液与5μg/ml PHA条件下,~3H-TdR掺入NIH小鼠胸腺细胞从单纯6.25%上清液的255±165cpm和单纯PHA的828±126cpm增高到3,818±620cpm。在12.5%上清液与5μg/ml PHA条件下,~H-TdR掺入从单纯12.5%上清液的260±118cpm和单纯PHA的828±126cpm增高到3,718±894cpm。但上清液浓度增高到25%和50%,~3H-TdR掺入增高程度降低。IL-1活性测定中PHA浓度5μg/ml优于2.5μg/ml,NIH小鼠胸腺细胞优于BALB/c小鼠胸腺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模型,以探讨西红花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μmol/L)H2O2损伤PC12细胞12 h,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不同浓度(0.1、1、5、10μmol/L)西红花酸预处理PC12细胞24 h,观察西红花酸对H2O2(200μmol/L)损伤细胞后的恢复作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罗丹明Rh123染色,流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DCF-DA染色荧光照相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H2O2(0~400μmol/L)作用PC12细胞12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100±4.1)%、(102±1.9)%、(89±11.2)%、(52±2.6)%、(42±1.6)%、(8±0.4)%,细胞损伤呈明显的浓度依耐性;西红花酸预处理后,细胞活力由(45.12±3.15)%,分别上升为(51.88±4.24)%、(65.14±8.19)%、(57.66±5.58)%、(53.61±4.57)%;西红花酸(1μmol/L、5μmol/L)预处理组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MMP)的下降,有效清除活性氧(ROS),激活磷酸化ERK1/2。结论上述实验表明西红花酸能对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表明西红花酸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离子型洗涤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脱氧胆酸钠针对肺去细胞支架制备的性能,寻找一种合适的肺去细胞方法以得到模拟可以促进细胞附着和分化天然细胞外基质的肺功能架构。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去细胞SDS组、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分别取心、肺联合体,两组去细胞组均经右心室置入留置针至肺主动脉。去细胞SDS组使用肝素、Triton X-100、SDS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灌注;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使用肝素、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灌注。各组分别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残留细胞、细胞核成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组织层黏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保留情况,并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去细胞SDS组支架肺泡结构较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完整;H-E染色显示去细胞SDS组肺支架未见明显细胞及细胞核成分残留,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可见少量细胞核成分残留;Masson染色显示去细胞SDS组弹性纤维保留优于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免疫荧光显示去细胞SDS组层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结构较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完整,保留度较高;去细胞SDS组DNA含量为(35.28±8.20)ng/mg,明显低于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52.33±7.67)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去污剂均可有效清除肺内细胞成分,较好地保留细胞外基质,其中SDS溶液灌注法优于脱氧胆酸钠溶液灌注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女大学生为对象 ,探讨体骨盐量和BMI的关系 ,为推测体骨盐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受试者BMI在 16 .2~ 31.2kg/m2 的女大学生 5 0例 .测定项目包括身高、体重 [体脂肪量 +体骨盐量 +除脂肪除体骨盐量 ]、BMI、体脂肪率、体骨盐率等指标 .结果 ①受试者的身高 15 6 .6± 3.4cm ,体重 5 5 .7± 3.2kg ,体脂肪量 15 .0± 5 .4kg,体骨盐量 2 .4 12± 0 .30 1,除脂肪除体骨盐量 34.5± 3.3kg,BMI 2 1.2± 3.2kg/cm2 ,体脂肪率 2 7.2±4 .5 % ,体骨盐率 4 .1± 0 .3% ,体骨盐量 /除脂肪体重 5 .8± 0 .5 % .②受试者的各部位的骨密度上肢 0 .72 7± 0 .0 6 7g/cm2 .下肢 1.0 72± 0 .10 2g/cm2 ,躯干 0 .80 7± 0 .0 6 7g/cm2 ,全身 1.0 4 3± 0 .0 76g/cm2 .体重、BMI与躯干和全身的骨密度指标之间有显著相关 .体脂肪量与躯干的骨密度之间表现为低相关 ,体骨盐量、BMI、体骨盐量 /除脂肪体重等指标与骨密度包括上肢、下肢、躯干和全身等指标之间有显著性相关 .结论 研究表明利用BMI判断骨质疏松是可行的 ,对于瘦型者实施骨质疏松的诊断是应该提倡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25例老年痴呆患者血细胞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线粒体DNA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AD)性老年痴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量法提取血细胞总DNA直接作为PCR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最后采用DNA序列分析鉴定突变。结果在正常老人组,只扩增了280bp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基因(COX2)扩增片段,而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出现了464bp和280bp的多态性扩增片段,并且发现了1个320bp的新的线粒体DNA缺失片段,1位AD患者的COX2基因存在一种新的缺失后重组现象,COX2基因的1条单链在np7503处断裂,另1条单链在np7785处断裂,这两个断裂的游离片段通过插入1个额外的胞嘧啶核苷酸重新连接起来。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中的COX2基因存在片段扩增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人乳腺正常和癌变细胞DNA原位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本来自外科手术取出的新鲜乳腺涂片,经病理学确诊后获得32例。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各种乳腺疾患的单个细胞的间期核进行DNA含量测定。以2例正常人耳血和4例乳腺疾患的淋巴细胞,作为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的对照参考值。测得正常淋巴细胞DNA平均值为11.22±0.2 A.U和10.98±1.3 A U。乳腺病灶旁组织10例,其上皮核DNA平均值为12.5±1.3 A U;乳腺增生5例,为21.36±1.6 A U;乳腺纤维瘤9例,为22.61±1.0 A.U;乳腺癌8例,为31.9±2.3 A.U。本文认为,乳腺癌细胞的DNA值表现不正常,多倍体细胞增多,组方图右移,带双峰或多峰的非整倍体分布图形。良性乳腺病的DNA含量,比癌细胞低得多,但比正常细胞高,它们的DNA峰值位于二倍体~四倍体之间。我们认为,应用DNA原位定量技术,对癌变细胞的早期和预后诊断,以及抗癌药物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直接用完整的伤寒杆菌包被微孔板以SPA-HRP代替第二抗体建立ELISA试验,检测伤寒杆菌H、O抗体。107名供血员O抗体(±SD)为79.9±53.8μg/ml,H抗体为130.1±117.3μg/ml,分别以≥250μg/ml和500μg/ml(+3SD)为阳性;16例伤寒病人O抗体含量为924.0±475.0μg/ml,H抗体含量为2332.9±1272.2μg/ml,阳性率100%。健康人与非伤寒病人仅H抗体有4%的阳性率,本法简便、特异、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细胞人基因组 DNA 对荧光实时定量 PCR(FQ-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HBV DNA 含量的可能干扰影响,提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HBV DNA 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取 HBV DNA 阳性血清,以 DMEM 培养基分别配制出 HBV DNA 拷贝数为 5 × 107/ml(高拷贝组)、5 × 105/ml(中拷贝组)、5 × 103/ml(低拷贝组)的不同样本组;各组内再分 5 个亚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对照组)、12.5、25、50、100 μg/ml 的细胞人基因组 DNA(提取自人肝癌细胞系 HepG2)。以不含 HBV DNA 阳性血清的 DMEM培养基加入上述浓度细胞人基因组 DNA 为空白组。采用基于 TaqMan 技术的 FQ-PCR 检测各组样本的 HBV DNA 拷贝数并绘制 HBV DNA 定量曲线。每组均重复检测 10 次。根据 HBV DNA 定量检测结果确定受干扰样本和未受干扰样本,分别计算其定量曲线线性期斜率和平均扩增效率。 结果 高拷贝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细胞人基因组 DNA 的各个亚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HBV DNA 拷贝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拷贝组中加入细胞人基因组 DNA 浓度为 50 和 100 μg/ml 的 2 个亚组,其 HBV DNA 拷贝数结果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增高可达 50 ~ 100 倍,且重复性差。低拷贝组中只有加入细胞人基因组 DNA 浓度为 12.5 μg/ml的亚组可通过提高基线值取得与相应对照组接近的定量检测结果,而其他亚组 HBV DNA 定量曲线指数扩增期斜率明显异常,无法确定其定量检测结果。空白组各亚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 HBV DNA 指数扩增期。受干扰样本线性期斜率(-1.01 ± 0.06)和平均扩增效率(90.0% ± 2.1%)与对照组样本(分别为 -1.52 ± 0.06,97.0% ± 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细胞人基因组 DNA 对应用 FQ-PCR 技术进行的HBV DNA 定量检测可产生非特异性干扰,尤其在 HBV DNA 拷贝水平较低时。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作 HBV DNA 定量检测时应尽量去除细胞人基因组 DNA。  相似文献   

20.
SLE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 R)的关系。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活动期SLE患者35例,稳定期患者25例及健康对照40例血清中sTNF RI和sTNF RII的水平。结果患者血清sTNF RI和sTNF RII的水平分别为(2.34±0.76)μg/L和(4.33±1.15)μg/L ;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9±0.11)μg/L和(2.05±0.29)μg/L ,患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TNF RI和sTNF RII水平分别为(2.93±0.32)μg/L和(5.19±0.53)μg/L ,明显高于稳定期SLE组分别为(1.46±0.15)μg/L和(3.04±0.28)μg/L(P∨0.01)。稳定期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SLE患者组中 ,血清sTNF RI和sTNF RII的水平与疾病活动积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69)(P<0.01) ;与抗ds DNA抗体水平亦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58)(P<0.01) ;与补体C3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62和 -0.84)(P<0.01)。结论SLE患者血清sTNF RI和sTNFRII的水平明显增高 ,且与疾病的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 ,这对于SLE的诊断及监测疾病的活动性 ,以及患者的判断预后可能是一种有用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