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目的:对社区老年抑郁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分析,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为更多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较好的社会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检出的356名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和318名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并给予相应防治和护理干预。结果:年龄分布以(60~7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家庭类型中以核心家庭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最大,占62.6%;家庭周期以家庭收缩期为主,占74.2%;家庭月收入在500元/月以下的家庭相对较多,占34.9%;工人和文化程度低的占全部老年抑郁症的比例最多;AHMD7项因子的调查中,影响社区老年抑郁症最明显的是睡眠障碍因子,其次是阻滞因子;负性生活事件出现较多的是子女问题、家人病重或亡故、婚姻问题等对老年抑郁症的生活影响较大。结论: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对疾病及其症状认识仍有不足。因此,要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加强家庭支持和社区健康教育,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名抑郁躯体化障碍。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的基础与认知激活脑血流灌注异常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基础和认识激活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类型,以了解不同发病年龄对抑郁症脑血流模灌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4组:非老年期抑郁症组、非老年期对照组、老年期抑郁症组和老年期对照组。非老年期和老年期抑郁且均为初发抑郁,未经抗抑郁治疗,经精神疾病CCMD-2-R,ICD-10分类,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伴躯体症状,Hamilton抑郁量表达评分(24项)为24-49分,抑郁症组和对照组无无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4.
<正>抑郁症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抑郁症会缓慢地从轻度,比如选择待在家中看电视而不与朋友一起出去玩;演进到重度,如不吃不喝不睡,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如果自己或亲人出现以下表现,说明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重度抑郁来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术后并发焦虑、抑郁症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术后并发焦虑、抑郁症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黛力新治疗。比较两组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6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焦虑、抑郁水平等。结果:观察组6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远(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改善情况非常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术后并发焦虑、抑郁症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老年抑郁症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光华 《人民军医》2007,50(3):174-175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首次发病、以持久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1]。在6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为7%~10%[2],伴有各类躯体疾病者高达67.4%[3]。老年抑郁症以不典型抑郁多见[4]。现就老年抑郁症的诊治研究作一综述。1病因及发病机制[5]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三家医院妇科门诊520例就诊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的患病率,并研究分析影响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妇科门诊共计纳入520例就诊患者,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初步评估,HADS评分≥8者接受精神科医生访谈,由精神科医生按DSM-IV标准进行评定以确诊抑郁症/和焦虑症;对就诊者的症状、诊断、就诊次数、误工天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329例(63.3%)HADS评分≥8,其中263例(50.6%)接受了精神科医生访谈,并有61例(11.7%)诊断为抑郁症或/和焦虑症;66例拒绝访谈。在考虑到拒绝访谈的人群中抑郁症或/和焦虑症的患病率,根据参加访谈人群的患病率推算出抑郁症患病率为11.35%,焦虑症患病率为5.58%,抑郁症或/和焦虑症的总患病率为14.62%。相关性分析显示:头疼/头昏、月经紊乱症状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断有相关关系,就诊次数越多、误工天数越长的就诊者,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结论:妇科门诊抑郁症/或焦虑症总的患病率为14.62%;其患病率和头疼/头昏、月经紊乱症状相关,也和就诊次数、误工天数有关。  相似文献   

8.
女性抑郁症是现代医学病名,其证侯多属中医学的“郁证”、“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范畴。据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抑郁症(抑郁、心境恶劣)的患病率达8%,是男性抑郁症的1.7倍,这种差异自青少年时期初始,一直持续到绝经时止,这一研究成果提示抑郁症可能与女性激素的异常相关联。此外,女性抑郁症的发生不仅与生物学因素有关,同时还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另据报道:女性抑郁症在各个年龄段皆可发生,但经期、怀孕、分娩和绝经期等均可能与抑郁有关,或成为女性抑郁发作的动因。而且关于部分情感障碍与雌激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万拉法新治疗心血管抑郁症和抑郁症伴发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CCMD-3有关单相抑郁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分为A组50例(万拉法新),B组50例(氟西汀),以氟西汀为对照,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的减分率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治疗心血管抑郁症总有效率81.39%,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疗效相似。且对抑郁症伴发的焦虑也有效。结论:万拉法新治疗心血管抑郁症及其伴发的焦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基于MR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脊液(CSF)内铁沉积情况及其与临床发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4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2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基线和标准化治疗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DS-17)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抑郁组分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并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对受试者全脑行MR图像采集。以MNI-152脑模板行全脑标准化及CSF掩模的提取,获得CSF的磁化率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抑郁组和对照组CSF的磁化率值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CSF磁化率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及CSF内铁蛋白水平(经腰穿测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抑郁组患者治疗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CSF的磁化率与CSF的铁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04,P<0.05)。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CSF的磁化率显著增高(t=-7.210,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抑郁组CSF磁化率与HDS-17评分呈正相关(r=0.644,P<0.001),标准化治疗6周后两者间亦呈显著正相关(缓解组:r=0.382,P<0.05;非缓解组:r=0.59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SF磁化率值、发病年龄、总病程是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OR=2.816,95%CI:1.031~7.691;OR=0.751,95%CI:0.514~0.994;OR=2.284,95%CI:1.007~5.180)。结论:抑郁症患者脑脊液内铁沉积水平与抑郁程度及治疗后转归密切相关,其或可作为抑郁疾病机制探索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老年慢性肾病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肾科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肾病(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将所有患者分为抑郁组(n=70)和非抑郁症组(n=40),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AMC)等营养指标;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估两组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比较不同抑郁程度患者MNA评分及营养不良率,分析老年CKD伴抑郁症患者PHQ-9评分与营养状态指标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Alb、Hb、TSF和AMC等营养状态指标均低于非抑郁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整体营养状态较非抑郁症组差,抑郁症组营养不良率高于非抑郁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抑郁程度加重,患者MNA评分降低,营养不良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抑郁症患者PHQ-9评分与ALb、Hb、TSF、AMC、MNA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抑郁可影响CKD患者的营养状态,抑郁程度越高,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越大,应及时监测并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守梅 《西南军医》2008,10(1):25-26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心理认知护理疗法,两组分别于观察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Hamilton评分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治疗后积极应对因子(PC)分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因子(NC)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药源性抑郁及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或综合征,引发原因被认为是中枢神经介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异常。导致抑郁的常见因素包括工作和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以及相关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药源性抑郁症较为常见,而国内资料报道的个案不多,少见相关综述。本文收集了可能导致抑郁的药物和国内报道的药源性抑郁个案,结合临床分级与药理分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患抑郁性神经症(简称抑郁症)者越来越多。有关专家将此症称为“心理感冒”。任何意外或突发事件,如下岗失业、升学落榜、升迁受挫、亲人亡故、工作环境改变、身患疾病等,都是诱发抑郁症的外在因素。抑郁症是一种轻型精神障碍。医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在围生期中对抑郁症的影响。方法:抽取5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252例和研究组268例。研究组268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系统的心理疏导。对照组接受产前教育和产前检查、产褥期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在(42d、产后一周内)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中心理疏导能有效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秋季抑郁莫忽视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优,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 抑郁症是现代紧张病的代表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失眠、疲倦、身体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轻微者,只要适当自我放松,舒解压力,还不致妨碍工作,但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头痛、肚痛、恶心或晕倒.因此,秋季宜防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是脑血管病最常伴发的精神障碍之一,抑郁情绪不仅影响了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导致患者预后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是康复期治疗的一大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近两年来我科先后收治脑卒中患者188例,其中77例有抑郁  相似文献   

18.
杨永勤 《西南军医》2010,12(3):521-522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精神、心理疾患。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是最早被人所知的精神科疾病,它折磨着数以百万计的人,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疾病,15%的情感障碍患者(绝大多数为抑郁性心理障碍)采取自杀行为。有研究显示,我国综合性医院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1%,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诊断和治疗技能明显缺乏或不足。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多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300例,分为两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在孕28~40周自愿接受健康促进、心理咨询、产前心理疏导,并进行预防抑郁相关知识教育的心理干预,有完整资料;对照组仅接受孕产期常规检查及宣教,未进行预防性心理干预。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PPD的诊断标准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oring system,EPDS)进行PPD诊断,同时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各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PD发病率观察组为0.67%,低于对照组的5.33%(8/1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的孕期并发症、分娩并发症、夫妻关系、产前心理准备、分娩方式、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分娩恐怖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心理干预能够降低PPD发生的高危因素,从而达到早期预防PPD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是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女性抑郁症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尤其在女性激素急剧变化阶段,比男性更易出现情绪障碍。作者运用疏肝解郁、益肾宁神的治疗原则拟疏肝益肾解郁汤对30例出现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