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议“纯阳”     
“纯阳”非孤阳 ,“纯阳”非盛阳 ,“纯阳”是阴平阳秘前提下阳气相对偏旺的生理状态 ,阐明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从“纯阳”分析 ,小儿有内伤疾病少、发热性疾病多、阳热实证多、疾病后期气阴两亏多等病理特点。据此指导儿科疾病的治疗 ,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有“纯阳”与“稚阴稚阳”两种观点。“纯阳”说认为小儿体禀纯阳,阴常不足,病后易化热伤阴,用药主寒凉;“稚阴稚阳”说认为阴阳均未充盛,小儿病后阴阳均易耗损,顾护阳气善用温热助阳之品,小儿疾病的变化及辨证论治与小儿体质有着直接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观点,对指导儿科的辨证论  相似文献   

3.
小儿体质与肺系疾病病机演变规律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丙祥  薛辉 《国医论坛》1997,12(4):24-25
体质因素在疾病发展演变、疾病性质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儿体质的“纯阳”、“稚阴稚阳”、“五脏有余不足”等特点,与肺系疾病病机演变的多热性、易发性、泛传性,易闭性,易衰性等一般规律的关系甚为密切。掌握二者的关系,对于指导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议纯阳     
纯阳理论是祖国医学阴阳学说在儿科领域的体现。“纯阳”二字揭示了小儿在阴平阳秘前提下阳气偏盛的生理状态,同时蕴含着“稚阴稚阳”的说思想,阐明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以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特点;并提示了在治疗上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药。纯阳理论对认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疾病的防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历来认为是钱乙的学术观点而流传至今,但从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一书来看,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下面就此谈一些肤浅看法。一、“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并非来源钱乙“小儿纯阳,无须益火”之论,被认为是钱乙学术观点而诸书引用。如《简明中医儿科学》提到钱乙时说:“……更说小儿纯阳,无须益火……”(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中谈道:“钱仲阳更把‘纯阳’引伸运用于临床,《直诀》云:‘小儿纯阳,无须益  相似文献   

6.
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理论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科体质理论中,历来存在着“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两种主要观点。“纯阳之体”的理论起于道家阴阳学说,如吴鞠通言:“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之体理论正式运用于医学则始见于《颅囱经》:“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大体言之,“纯阳之体”的理论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意义:一则侧重于机体抗病功能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则象征初生,发育尚  相似文献   

7.
从量化阴阳的角度认识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医家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或“体禀纯阳”。又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对稚阴稚阳的观点 ,古今医家认识较一致 ,争议不多。但对纯阳之体概念的认识 ,古代医家争鸣较激烈。通过对古医籍中有关论述的分析及运用量化阴阳的方法注释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试图全面认识和理解以上两个概念。1 古代医家对纯阳之体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纯阳之体”最早见于《颅囟经·脉法》 ,书中说 :“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因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温煦和激发各…  相似文献   

8.
从内丹修炼理论看小儿纯阳之体宋国绪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泰安271000)关键词纯阳之体道教儿童自《颅囱经·脉法》指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即形成了小儿“纯阳之体”的概念。“纯阳”从字面上理解是“纯粹为阳”的意思,但“孤阳不生,独阴...  相似文献   

9.
张琪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张琪教授从事肾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持久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侍诊学习,于导师丰富临床经验中觅得一鳞半爪,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经过临床大量实践,张教授总结出本病的临床表现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就其疾病演变过程分析,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小儿为“纯阳之体”,为中医儿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所谓“纯阳”,是说小儿阳气活泼,旺达,活力充沛,生长发育迅速,小儿在阴充阳长过程中,阳占优势,故儿科病多易阳化、热化。小儿五脏发育有“三不足、两有余”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多强调:小儿“纯阳之体”、“热多寒少”、“体禀纯阳,忌用温热”,故临床多用寒凉之剂。笔者认为此说不够全面,忽略了整个机体的统一性。在阴、阳所伤的病例中,往往是阳伤(寒证)重于阴伤(热证),此与小儿生理特点“稚阳”有关。《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消长、转化、偏盛偏衰的生理病理变化多端,片面强调“纯阳之体”、“忌用温药”是不对的,应根据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病理特点,临症认真分析,合理用药。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小儿热证固然较多,…  相似文献   

11.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不少疾病都可引起小儿发热,这是因为,小儿属“纯阳之体”,具有生机旺盛的生理特点,当病邪侵入机体后,常易从热化。小儿发热病因复杂,但按祖国医学理论,大概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种。实热,一般发生于疾病前期,在“正盛邪盛”下出现,治则以“攻邪”为主。虚热,则多发生于疾病后期,在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在论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时,素有“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两种理论观点。前者,顾名思义,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方面均处于幼稚状态,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此,历代医家都无争议。然而,对“纯阳之体”一说,却有不少异议,甚至认为不妥。我倒是认为,“稚阴稚阳”只能说明小儿机体尚未成熟的一面,不能完全概括小儿的基本特点;就小儿某些重要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而言,“纯阳之体”说有其独到之处,远较“稚阴稚阳”表达得深刻、广泛、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基础理论是“少阳学说”。“调肺学派”以“少阳学说”替代“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使中医儿科基础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调肺学派”的临床特色是“从肺论治”。京畿地区小儿肺系疾病居多,小儿一旦患有肺系疾病。往往容易转生其他疾病。而且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小儿肾炎肾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复发往往与肺系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弼臣教授这种学成于南方、长期工作在北方医疗实践是形成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基础理论是“少阳学说”。“调肺学派”以“少阳学说”替代“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使中医儿科基础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调肺学派”的临床特色是“从肺论治”。京畿地区小儿肺系疾病居多,小儿一旦患有肺系疾病。往往容易转生其他疾病。而且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小儿肾炎肾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复发往往与肺系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弼臣教授这种学成于南方、长期工作在北方医疗实践是形成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出生到生后一个月的小儿称为新生儿。祖国医学称之为“初生小儿”。关于小儿体质生理的特点,历代医家有不同观点的论述:一谓小儿为“纯阳之体”;一谓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这些论述中,当然也包括新生儿在内。由于小儿许多疾病的变化特点以及施治措施,均与小儿的体质生理特点有直接关系,故正确认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多从热化”,患病“以阴伤为多”。故临床上时有忽视温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导致某些疾病的失治和误治。余求学于湖北中医附院期间观吾师本着辨证施治的原则,做到有其证,施其法,用其药,将温法灵活运用于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列数案,以兹说明。 败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名中医罗笑容主任在临床实践中遵循小儿"纯阳之体"理论诊治疾病,认为"纯阳之体"在儿科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方面都有体现。临诊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多选用辛凉之剂,质轻味薄之品,强调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8.
“少阳学说”是对“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小儿体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小儿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枢转平衡,并呈现出动态的螺旋上升特点。此文结合临床实践对小儿少阳体质特点进行探讨,望对儿科疾病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外感疾病多与风邪关系密切,风为阳邪,常与热并,加之小儿体属“纯阳”,故临床小儿外感病中又以风热之证多见。笔者根据这一病理特点,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祛风散(汤)以该方为主,酌情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病证,收到满意效果,兹介绍于后。组成及用法:金银花、钩藤、薄荷、连翘各6克,蝉蜕3克,炒莱菔子5克,甘草2克。此为1岁以下小儿剂量,不足1月减半,2岁以上小儿剂量加倍。加水120毫升,煎至  相似文献   

20.
小儿当以胃气为本,以保津为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生理和病理具有一定的特点,古代医家提出了“纯阳之体”、“三有余(阳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四不足(阴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等基本理论。正是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所以,叶天士认为:“襁褓小儿,体禀纯阳,所患热病居多。”热病就容易损伤人体阴液,而小儿“阴常不足”,更容易受到热邪的伤害。热病伤津,故治当以保津为先。病案举例 一新生儿,初时由于受寒及喂养不善,出现腹泻、高热,服止泻退热药未痊愈。数日后,突然出现四肢抽动搐搦,发作时头及躯干急骤前屈,上肢前伸,然后曲屈内收,下肢曲屈,偶或伸直,并伴有短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