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4.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3.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与3.5%,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和时间,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潇 《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57-158
目的探讨在拜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拜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对照组仅服用拜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安全并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临床确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0例和为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锋雷  郭颖慧 《中国药业》2011,20(13):60-61
目的研究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1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长期口服;治疗组阿司匹林用量同对照组,另加服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即刻300 mg,随后75 mg/d,晨起1次顿服,共用4周。两组患者均行休息、吸氧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氧耗等常规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和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高危患者控制心绞痛发作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低危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控制效果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心内科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44)为氯吡格雷(75mg/d)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对照组(n=44)为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两组患者胸痛情况、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事件,胸痛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2个月内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效果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相似,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其抗凝效果有一定的出血风险,说明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80例单用拜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另80例在拜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3%(P <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及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及拜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缺血时间及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频率低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电图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心绞痛效率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减少心绞痛再发次数和再发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再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并观察随访发生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无事件发生率(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再发次数和再次入院的次数,对降低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轻度脑梗死治疗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效果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有效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比较两组1年内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死亡事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未出现异常,两组心绞痛、心功能恶化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安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张岩  冯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61+63-61,6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每周心绞痛发展次数以及心绞痛发作时间,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种不良反应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雷50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连续治疗1月,对比两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97.78%比84.44%,Z=7.717,P< 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肾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75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高效和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与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实验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4.45%,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对照组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塞患者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是治疗心肌梗塞疾病的优选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心绞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明显降低(P<0.05),缺血性ST段下移改善明显,副作用发生率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单用阿司匹林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杨梅 《北方药学》2017,(12):101-10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2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2.3%;治疗后60d内对照组复发率约13.9%,观察组复发率约2.8%;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黄超岚 《中国药房》2011,(20):1864-1865
目的:观察依诺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起始剂量0.3g,之后0.1g,qd;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然后75mg,qd,口服,6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钠注射剂1mg·kg-1,q12h,皮下注射,持续应用3~7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诺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且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与对照组(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磊 《北方药学》2018,(3):89-90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收缩期峰值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SPV)、血浆比黏度、舒张期峰值速度(Diastolic peak velocity,DPV)、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 time integral,VTI)、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flow velocity reserve,CF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CFVR、DPV、VTI、S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血液流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21/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1/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6,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改善患者血脂和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