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回顾分析76例小儿肺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血尿淀粉酶等。结果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婴幼儿组较儿童组恶心、呕吐、腹泻症状表现明显,而儿童组腹痛症状表现明显;儿童组血清转氨酶增高、血总胆红素增高、血淀粉酶增高、尿淀粉酶增高、肝脏B超异常、胆囊炎、腹腔积液、胰腺炎等表现的比例均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儿童组低。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婴幼儿较儿童症状表现明显,儿童实验室检查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血、尿淀粉酶等,重点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情况。结果 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较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逐渐增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较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年龄越大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便于今后治疗此类患儿有相关数据可参考。方法:此次研究相关资料主要选自于2013年-2014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系统损害患儿35例,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归纳所有纳入研究患儿相关基线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婴幼儿消化系统检出例数情况明显优于儿童组,对比有意义(P0.05),婴幼儿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与儿童阶段患儿有差异;临床检查中(转氨酶、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胆红素)等,儿童阶段患儿检出率明显优于婴幼儿阶段,统计学提示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该引起临床重视,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需采取不同手段干预,确保临床预后质量及患儿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成智  曹静华  贺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33-34,37
目的了解单纯及混合其他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选择52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及31例混合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热程、住院天数长于单纯感染组(均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组患儿肺不张发生率增高(P<0.05),胸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混合细菌感染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迁延、难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章伟  陈波  张丽 《黑龙江医学》2023,47(9):1040-1043
目的:探讨早期识别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04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RMPP组作为观察组,55例的普通型支原体肺炎(GMPP)组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RMPP组患儿行高分辨率CT (HRCT)提示肺炎范围≥2个肺叶,比例明显高于GMPP组患儿;RMPP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40mg/L、肺泡灌洗液(BALF)肺炎支原体DNA>105copies/mL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GMPP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2、15.221,P<0.05);支气管镜形态学表现为黏膜糜烂,RMPP组患儿发生率明显较GMPP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6,P<0.05);49例RMPP组患儿BALF中,23S rRNA基因耐药突变位点阳性38例,阳性率为77.55%。结论:HRCT提示肺炎范围≥2个肺叶、CRP升高,BA...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4):519-520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选取在同一时期内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其临床特征,对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中,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所占比例较高,为32%,其中肝脾肿大的比例最低,仅为3%。感染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6d、存在发热现象、热程时间长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抗生素使用时间、热程长于7d、存在发热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恶心呕吐,并且儿童持续发热、热程时间长于7d、抗生素使用长于6d都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邹国锋 《当代医学》2013,(2):109-1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湖南会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病例,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检测,以P/N≥25为阳性。将ELISA法阳性与阴性患儿分为两组,观察其临床表现。给予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克林霉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ELISA法血清检测结果提示年龄<1岁组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卡他症状、扁桃体症状、中耳炎、鼻窦炎、口腔症状比例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胃肠道症状、颈淋巴结症状及皮疹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林霉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1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较低,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典型症状,克林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免疫球蛋白(Ig)M抗体与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6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6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CRP水平。结果观察组CRP、IgM抗体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CRP、IgM水平高于轻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IgM抗体与CRP的作用显著,可有效诊断支原体肺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入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分为消化系统损害组(37例)和无消化系统损害组(63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Ig M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特异性Ig G抗体。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情况、发热持续时间、病程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等情况,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 1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共有37例发生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37.0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大多数发生在病程早期,持续时间1~5 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起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CRP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应注意发热情况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持续发热是引发肺外消化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对患儿肺外消化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住院患儿不同年龄支原体肺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晓群  吴新萍  金玉 《海南医学》2001,12(10):54-55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各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情况及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1999.7—2000.12住院肺炎患儿904例,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其中93例阳性,按年龄分为三组,观察临床表现特点及肺外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婴幼儿组发病数与儿童组无显著差异;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喘息呼吸困难、腹泻、心肌损害为多见;而胸腔积液婴儿组无一例发生,治疗仍首选红霉素。结论 婴幼儿MPP发病较过去报导明显增加,其临床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对婴幼儿哮喘警惕支原体感染可能。婴幼儿组合并心肌损害,腹泻较多,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黄四爽 《吉林医学》2012,33(19):4080-4081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表现及年龄特点,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腹泻的致病机理。方法:观察2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确诊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几率,根据年龄分布特点作腹泻病因学检测。结果:2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25例(9.61%),用药后继发腹泻86例(33.1%),合计111例(42.7%),且婴幼儿所占比例大(64.8%),同时合并感染比例较大,共21例,其他组无。结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可能引起腹泻,临床应重视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异同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 P)Ig M确诊的78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儿童组(4-14岁).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及肺外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 婴幼儿组M P P起病相对较急,咳嗽及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罗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儿童组多表现为高热,咳嗽(主要是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婴幼儿组以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为主,儿童组以肺段实质性浸润为主,肺外表现儿童组高于婴幼儿组.结论 不同年龄患儿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支原体肺炎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初始采取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3 d后改用口服米诺环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咳嗽消失、住院及发热时间,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缩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3%,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诺环素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胡松 《现代医学》2012,40(3):329-331
目的:探讨6 h快速肺炎支原体培养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比较1 258例儿童6 h快速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中,不同性别、季节、年龄、患儿就诊类型等的肺炎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交替的4月和10月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偏高,5~9月份培养阳性率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岁以下的婴儿阳性率为16.60%外,其他年龄段都在20%~23%之间,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门诊患儿为23.24%,住院患儿为18.92%,门诊与住院患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 h快速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准确、快速,操作简单,可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参考;6 h快速培养阳性率女童高于男童,季节交替的4月、10月培养阳性率较高,年龄、就诊类型与培养阳性率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71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入院治疗前及治疗后3、7、15d和对照组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CRP及CK-MB、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患儿血清CRP与CK-MB、CTnI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RP与CK-MB、CTnI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7、0.739,P均<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CRP的血清浓度可以反映出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刘宝凤 《当代医学》2013,(28):81-82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188例、肺炎患儿98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使用颗粒凝集法进行检测,对哮喘患者血清总IgE进行测定。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48.97%)明显高于肺炎患儿的MP-IgM阳性率(3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儿童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的患儿阳性率(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患儿的血清总IgE(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更高,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33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入院单双顺序号分为对照组(165例)和研究组(16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5.76%)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各体征指数,研究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时间、发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率4.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及50例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含量计算MPLI,被动凝集发检测肺炎支原体总抗体(MP-IgM+MP-IgG+MP-IgA),胶体金法检测血清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结果 肺炎组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组轻症患儿MPLI明显高于重症(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重症(P<0.05);肺炎组治疗7 d时MPLI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治疗7 d时(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LI明显下降,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明显升高,检测以上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的特点以及与肺炎支原体是否直接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例,对比研究了两组患儿的心电图、临床心脏体格检查、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出现ST-T段改变及期前收缩的概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心脏听诊支原体肺炎组第一心音低钝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心肌酶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该心肌损害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MPP)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MPP感染并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另47例MPP感染但无并发症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另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发热、咳嗽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中排前3位的肺外并发症分别为血液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以血液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多见,发热时间长、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是其主要临床特点,阿奇霉素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