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桡神经旷置技术在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及内固定取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神经旷置技术治疗的肱骨中下段骨折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22例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肘关节活动度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神经旷置技术可有效避免内固定置入及取出手术过程中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中避免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在肱骨中下段骨折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时,将桡神经内移,并固定于肌肉组织内.结果:临床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桡神经移位后无桡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桡神经移位为肱骨中下段骨折进行各种内固定及取出内固定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减少桡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桡神经内移在内固定肱骨中段及中下段粉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内固定肱骨中段及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时,将桡神经经位于中段的骨折断端移至肱骨内侧,防止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法:分析桡神经在肱骨段的走行,桡神经各分支的发出点,确定桡神经在绕过肱骨时无分支发出的安全区段。术中将此安全区段分离、游离,经位于肱骨中段的骨折断端将桡神经移至肱骨内侧。有效防止首次手术后内固定物压迫或支撑桡神经及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产生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果: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3例肱骨中段及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病人内固定治疗时,将桡神经经位于肱骨中段的骨折断端移至肱骨内侧。2000年12月至2004年11月将16例骨折愈合病人内固定物取出,手术入路安全有效地避开桡神经。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论:以钢板等固定物内固定肱骨中段及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时,将桡神经经位于肱骨中段的骨折断端内移,可有效防止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中,因桡神经的解剖学特点,易出现手术操作和术后取钢板时损伤桡神经,或术后因桡神经裸露骑跨钢板上捻挫、卡压和瘢痕组织粘连引起桡神经损伤。我院在对肱骨中下段骨折36例患者施行切开复位术中,先把桡神经内移后,再行钢板内固定术,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 例肱骨干骨折,C 臂下微创插入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3~25 个月.结果: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术中出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不连和桡神经损失发生率以及肘关节功能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更快地骨性愈合,获得良好的肩肘功能,而且同时具有不显露桡神经和减少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风险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方入路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7年6月采用肱骨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28例.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2个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27例,良l例.肘关节功能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4例,良4例.结论 经前方入路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既不影响骨折愈合,又能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中将桡神经内移,以减少桡神经损伤。方法:在肱骨中下段骨折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时,将桡神经内移,并固定于骨膜外组织内。结果:31例中,无一例发生术后桡神经损伤,其中15例在取内固定时手术入路安全避开了桡神经,未发生桡神经损伤。结论: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时内移桡神经,可大大减少桡神经损伤的可能,也为第二次手术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8例累及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经后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男7例,女1例;年龄20~51岁,平均32岁;左侧2例、右侧6例,均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其中肱骨中下段骨折累及远端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远端骨折3例.肱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A2型4例,A3型1例,B1型1例,B2型1例,C1型1例.8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2d,平均8d.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28周,平均16周.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败病例发生.肘关节活动度为120~ 140°,平均135°.根据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双钢板技术是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肱骨中下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肱骨中下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26例,其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3例。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见神经完全断裂6例,挫伤16例,瘢痕挤压2例,骨折断端嵌压2例。行桡神经瘢痕粘连松解2例,神经外膜对端间断缝合23例。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1例。结果骨折均于8~12周愈合。桡神经损伤随访1~24个月,优19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2%。结论桡神经损伤后手术宜早不宜迟,及时解除功能受压,手术吻合断裂的神经能促使桡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肱骨中下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中下段骨折常并发桡神经损伤,占有一定的比例。桡神经损伤与骨折发生部位、骨折类型、桡神经的局部解剖学特性等有关。钢板内固定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首选,而以此治疗肱骨骨折,常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2003—06~2005—06,我院收治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36例,其中医源性损伤3例,经随访1~24mo,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前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25例,根据AO分型分类,A型2例,B型8例,C型15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12-26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7-32周(平均21.2周)。1例骨折内固定后骨不连、螺钉断裂,经附加钢板加植骨后骨折愈合。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通过微创技术钢板前置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主要优势在于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使可减少感染、骨不连、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8例累及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经后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男7例,女1例;年龄20~51岁,平均32岁;左侧2例、右侧6例,均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其中肱骨中下段骨折累及远端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远端骨折3例。肱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A2型4例,A3型1例,B1型1例,B2型1例,C1型1例。8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2 d,平均8 d。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28周,平均16周。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败病例发生。肘关节活动度为120~140°,平均135°。根据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双钢板技术是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O)前置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采用MIPO技术前方植入4.5mmLCP治疗1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干力线及肱二头肌功能、桡神经功能、肌皮神经功能。结果经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1.2周。手臂肩残疾问卷表评分9~42分,平均12分。所有患者患肢力线均良好,无继发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断裂。术后前后位X线片示骨折远近端成角0°10例,外翻成角2°、5°、9°各1例,内翻成角3°、4°、5°、11°、12°各1例。肱二头肌肌力均为5级。1例患者出现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2个月后恢复。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患者。结论采用MIPO技术前置LCP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神经损伤并发症少,创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采用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辅以可吸收线或钢丝固定蝶形骨片,同时探查桡神经. 结果 4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8个月.除1例由于钉尾过长、2例活动过晚,肩关节功能部分受限外,其余肩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钉尾过长患者,取出髓内钉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除1例因牵拉过重致桡神经一过性麻痹外,其余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结论 应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操作简单、取出方便,具有微创外科的理念,避免X线辐射和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肱骨亚髁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65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肱骨亚髁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X-Ray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不少于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5例,均为挫伤,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3例,6个月后均恢复正常。1例延迟愈合,于术后9个月时达到临床愈合。术后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61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8.46%。结论肱骨亚髁锁定板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一种良好内固定物,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肱骨远端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前外侧入路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外侧入路组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采用前外侧入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桡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ayo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外侧入路组Mayo关节评分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桡神经损伤比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效果较好,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未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肱骨中下段骨折由于手法复位困难,无法保守治疗,常规行手术治疗,采用前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因为解剖的关系,前外侧入路手术易导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我院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8例,均行肱骨中下段后侧正中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侧切口治疗无神经损伤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4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开放复位,采用钢板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随访18~24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无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愈合时间4~12个月.结论 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正确,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防止骨不连发生,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一期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创伤性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酌情行一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或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同时桡神经均给予一期探查,并根据损伤情况给予相应的适当处理。经临床观察和随访预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院内观察,术后2周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3周骨折开始临床愈合,3个月除去石膏托,开始练习肘关节伸屈活动。术后3个月桡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1年,均有满意效果。均在骨折愈合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关于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采用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同期给予桡神经探查的治疗,效果明确。可缩短创伤愈合时间,有利于神经创伤恢复,避免远期功能障碍及二期缝合术。  相似文献   

20.
谢小平  叶蜀新  林海  江伟  罗强 《四川医学》2002,23(12):1275-1276
目的 介绍肱骨中下段骨折前置钢板固定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手术入路不损伤桡神经、不影响屈肘肌力的可能性。方法 解剖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两只。临床应用20例。结果 通过尸体解剖和临床应用发现,在肱骨中下段,沿肱二头肌外侧缘往深层解剖即是肱肌。纵行分开肱肌和骨膜即达肱骨。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桡神经则位于钢板外侧,手术中不必常规解剖游离长段桡神经,桡神经不跨越钢板。屈肘肌力和肘关节屈伸度不受手术影响(P>0.05)。结论 经肱骨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中下段前方固定是一种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并且不影响屈肘肌力和肘关节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