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含有喹喔啉母核的PI3K抑制剂XL765和WR23为结构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在喹喔啉母核上2位引入取代苯氧基片段,延长3位连接链改为磺酰肼,并在7位引入氟原子;去掉3位取代并在7位引入丙烯酰胺基。初步设计并合成了22个喹喔啉类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ESI-MS进行结构确证。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人肝癌细胞HepG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MTT法)。结果表明, P6b、P6e、P6f对HCT116活性较好(IC50=3.24, 4.78和4.50μmol·L-1), P6d对MCF-7具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0.228 7μmol·L-1)。  相似文献   

2.
王玉英  熊慧 《海峡药学》2016,(12):273-275
目的 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杂环熊果酸衍生物.方法 以天然产物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经过氧化和缩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含有杂环的熊果酸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测试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4个含有杂环的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加以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这些杂环熊果酸对五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活性,尤其是喹喔啉熊果酸6对MCF-7、GBC-823和KB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强于先导化合物熊果酸;同时,这些杂环熊果酸对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没有毒性.结论 本研究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熊果酸与白藜芦醇缀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熊果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熊果酸-白藜芦醇缀合物,并采用MTT法评价缀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12个熊果酸-白藜芦醇缀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进行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目标缀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  相似文献   

4.
赵翠花  陈奕  丁健  段文虎 《药学学报》2005,40(9):814-819
目的设计和合成新型喹喔啉类抗肿瘤药物。方法以4-氯-2-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关环、氧化、和氯代合成了中间体2,7-二氯喹喔啉(7),再在喹喔啉的2位引入不同的取代酚结构单元,合成了一系列共9个新喹喔啉衍生物。结果目标产物利用1H NMR,MS和IR进行结构确认。结论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在1×10-4 mol·L-1浓度时,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XK469相当。  相似文献   

5.
李建勋  华海婴  李瑞 《中国药房》2010,(45):4238-4239
目的:研究紫苏醇亚微乳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紫苏醇溶液为对照,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mol·L-1)紫苏醇亚微乳剂处理不同时间(24、48、72h)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量(IC50)值,并设立空白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作用24h、浓度高于400μmol·L-1,48h、浓度高于100μmol·L-1,72h、浓度高于50μmol·L-1时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0.05);后2组抑制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对MCF-7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53.9、377.9μmol·L-1。结论:紫苏醇制成亚微乳剂后与其溶液比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ntofine及其新型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方法以高藜芦酸和3-苄氧基大茴香醛为初始原料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antofine衍生物,经熔点、电喷雾电离质谱(ESR-MS)、氢核磁共振(1H-NMR)和碳核磁共振(13C-NMR)等方法表征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大鼠扩散乳腺癌细胞F3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与紫杉醇、母体(-)-antofine作对比。结果衍生物5a、5b、5c、5e、5f、5h对MCF-7细胞的IC50>0.9μmol.L-1,对F3Ⅱ细胞的IC50>0.7μmol.L-1,均大于紫杉醇和母体(-)-antofine的IC50。(-)-antofine衍生物5g对MCF-7细胞和F3Ⅱ细胞的IC50分别是[(0.41±0.02)、(0.32±0.04)μmol.L-1],与紫杉醇[(0.46±0.02)、(0.38±0.03)μmol.L-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小于(-)-antofine[(0.62±0.01)、(0.57±0.02)μmol.L-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衍生物5d对MCF-7细胞和F3Ⅱ细胞的IC50分别是[(0.48±0.01)、(0.42±0.02)μmol.L-1],与紫杉醇的IC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小于(-)-antofine的IC5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tofine衍生物5d和5g表现出优良的体外抗乳腺癌活性,均优于母体(-)-antofine。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报道的喹喔啉类PAR4抑制剂,本文设计合成了25个新型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喹喔啉类化合物,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进行确证。对化合物进行抗血小板活性评价、构效关系研究和FLIPER钙流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14a、14g、13i、13p的活性较好且都具有PAR4选择性。特别是化合物14g (IC50=0.26μmol·L-1),相对先导化合物A (IC50=1.73μmol·L-1)活性提高了6.7倍。本文发现的以2,3-二氢萘[2,3-g]二噁唑[1,4]喹喔啉和[1,3]二噁唑[4,5-g]喹喔啉为母核的衍生物是一类具有潜力的新型抗血小板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开发出高效的新型PAR4选择性拮抗剂。  相似文献   

8.
查耳酮类化合物合成及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设计、合成并筛选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查耳酮类化合物。方法 利用Claisen-Schmidt 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查耳酮类化合物,并通过MTT法测试化合物抗乳腺癌活性。结果 合成了36个查耳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NMR和13C-NMR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分子查耳酮对MCF-7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MDA-MB-231也展现出了中等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7(IC50=11.3 μmol·L-1)对MCF-7的抑制活性是他莫昔芬的1.5倍,同时这些查尔酮类化合物对正常细胞均没有毒性。结论 本研究为开发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查耳酮类化合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技术以选择性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 1 H- [1 ,2 ,4]口恶二唑 [4,3- a]喹喔啉 - 1 -酮 ( ODQ)为工具药研究大鼠小脑 NO-c GMP神经通路 .小脑内局部灌流 ODQ( 5,1 0 ,50 ,1 0 0 μmol· L-1,5μL·min-1)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外基础 c GMP水平 ,最大可使细胞外基础 c GMP水平降低 80 % .ODQ1 0 0 μmol· L-1可完全对抗N -甲基 - D-天冬氨酸 ( NMDA,2 0 0μmol· L-1)或α-氨基羟甲基异口恶唑丙酸 ( AMPA,1 0 0μmol· L-1)引起的细胞外 c GMP水平增加 ,ODQ也可抑制 NO供体 S-亚硝基 - N-乙酰青霉胺 ( SNAP,1 .5mmol·L-1)引起的细胞外 c GMP水平增加 .说明在基础条件下小脑内 c GMP80 %来源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 .进一步证明了 NO通过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使 c GMP增加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对RAW264.7巨噬细胞P2X7受体电流的影响及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ATP(100~5000μmol·L-1)诱发的P2X7受体电流。向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异丙酚(1~100μmol·L-1)或利多卡因(10~1000μmol·L-1),然后再施加2倍EC50水平的ATP。计算异丙酚或利多卡因对P2X7受体电流的IC50。向细胞先施加IC50水平异丙酚,再同时施加IC50水平的异丙酚与利多卡因(10~1000μmol·L-1),或向细胞先施加10μmol·L-1或1000μmol·L-1利多卡因,再同时施加相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IC50水平的异丙酚,观察异丙酚和利多卡因的相互影响。结果异丙酚或利多卡因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2倍EC50ATP诱发的P2X7受体电流,异丙酚或利多卡因的IC50分别为(36.5±5.3)μmol·L-1和(223±34)μmol·L-1。先施加异丙酚后施加利多卡因300μmol·L-1或1000μmol·L-1可使P2X7受体电流幅度增强。先施加利多卡因后施加异丙酚对P2X7受体电流产生协同抑制作用。结论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巨噬细胞膜P2X7受体电流,在P2X7受体已受异丙酚抑制时,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利多卡因对P2X7受体产生先抑制后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赛庚啶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庚啶(Cyp)对自氧化及自由基发生系统(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肝,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IC_(50)分别为2.56mmol·L~(-1),693,973μmol·L~(-1)和63,56,379μmol·L~(-1)Cyp对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5.1mmol·L~(-1).结果提示Cyp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微量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胆碱酯酶(ChE)活力,比较了盐酸吲满氨酯(TMDMC)与依色林抑制ChE的作用,对于电鳐AChE依色林表现为竞争性抑制,K_i=0.115 μmol·L~1,TMDMC表现为竞争与非竞争混合性抑制,K_i=3.870μmol·L~(-1),K_i=16.321μmol·L~(-1)依色林和TMDMC抑制小鼠脑匀浆ChE活力的IC_(50)分别为1.78和5.07μmol·L~1、抑制小鼠全血ChE活力的IC_(50)分别为19.52和3.60μmol·L~1,说明TMDMC与依色林虽属同类化合物,但它们的抑酶类型和对真,假性ChE的抑制强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5N1假病毒检测体系,观察EGCG对A/Thailand/Kan353/2004H5N1毒株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采用H1N1 FM_1病毒检测体系,根据药物与病毒、细胞的不同作用,通过两种给药方式,评估EGCG对甲型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结果 EGCG能特异性的抑制H5N1假病毒的进入,IC50为145.10μmol.L-1;EGCG对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417.20μmol.L-1,EGCG对预防和治疗给药方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88μmol.L-1和14.83μmol.L-1,治疗指数分别为58.02和26.92。结论 EGCG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毒的进入和神经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走马胎皂苷成分AG4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检测其对MCF-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以及SOD活性和GSH、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终浓度为0.51~8.13μmol.L-1的AG4作用于肿瘤细胞株24~7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AG4对9种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筛选出对AG4敏感的细胞株,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采用相应试剂盒分别进行SOD活性和GSH、MDA含量的测定;采用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对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进行检测。结果AG4作用于A549、BeL-7402、BGC-823、C6、EJ、HeLa、HepG2、MCF-7、LS180细胞24 h、48 h和72 h的IC50为3.67~11.1μmol.L-1,其中MCF-7细胞株对AG4较为敏感,24 h、48 h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3.67±0.61)、(3.76±0.66)和(4.03±0.47)μmol.L-1。高、中两剂量的AG4作用MCF-7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形态明显,发生早期凋亡;细胞阻滞在S期;SOD活性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AG4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明显。AG4干预MCF-7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阻滞周期并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云南甘草总皂甙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云南甘草总皂甙(SGY)对Fenton反应生成的·OH具有较强的直接清除作用,其IC_(50)为29mg·L~(-1).且作用明显强于·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其IC_(50)为2.27×10~(-2)mol·L~(-1).即4315mg·L~(-1))。SGY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O_2~+也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_(50)为89mg·L~(-1)SGY对自由基发生系统(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肌匀浆组织产生的脂质过氧化(LPO)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对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LPO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SGY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心肌线粒体基本上没有细胞膜及肌浆网的污染 赛庚啶(CyP)对正常犬心肌线粒体膜ATP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O.839mmol·L~(-1).正常犬心肌线粒体的~(45)Ca~(2+)摄取至第10min趋于稳定,其Ca~(2+)摄取量可达141±s 22 nmol·mg~(-1)蛋自;Cyp对心肌线粒体的~(45)Ca~(2+)摄取过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31μmol·L~(-1)。  相似文献   

17.
哒嗪类药物Y-909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和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汪钟,于润,张宏,白建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6-[对-(4-(4-甲氧基苯基)哌嗪基)-乙酰胺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氢)哒嗪酮{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挥发性麻醉药七氟醚(sevoflurane)、异氟醚(isoflurane)对不同浓度罗库溴铵(rocuronium)抑制骨骼肌成人型乙酰胆碱受体(ε-nAChR)内向电流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建立表达ε-nAChR的HEK293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乙酰胆碱(ACh)激动受体峰电流。拟合七氟醚、异氟醚、罗库溴铵抑制受体的浓度效应关系(IC50)。用0.5IC50浓度的七氟醚、异氟醚预处理ε-nAChR,记录浓度为IC5、0.5 IC50、IC50的罗库溴铵对ACh诱发峰电流的抑制率。各组以单独使用相应浓度罗库溴铵作为对照。结果七氟醚、异氟醚、罗库溴铵的IC50值分别为:(824.27±14.73)μmol.L-1、(1031.53±62.91)μmol.L-1、(150.45±12.5)μmol.L-1(P<0.01)。0.5 IC50浓度的异氟醚增强IC5浓度罗库溴铵拮抗受体的作用强于七氟醚(P<0.01)。结论七氟醚、异氟醚增强罗库溴铵对ε-nAChR的阻滞作用;两种吸入麻醉药对低浓度的罗库溴铵具有更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异氟醚作用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