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中CD44及CD24蛋白表达;有限稀释法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相比,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与CD4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41.34,r=0.83;χ2=22.81,r=0.61);而其与CD2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21.25,r=0.72;χ2=-17.26,r=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BCSCs微球体"直径明显增加,且化疗后BCSCs含量是化疗前BCSCs含量的2.5倍;Western blot显示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及CD4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D2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赋予残存乳腺癌组织"癌干细胞样"特征,导致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TAC化疗方案与AC-T序贯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在术后第7天开始化疗,TAC组在化疗周期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75 mg/m~2(3 h内滴完)、吡柔比星5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AC-T序贯组在化疗周期第1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5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21 d为1个周期,4个化疗周期后静脉滴注紫杉醇80 mg/m~2(1 h内滴完),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序贯组不良反应(恶心、腹泻、呕吐、乏力/虚弱、口腔黏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发生率低于T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化疗方案与AC-T序贯化疗方案在改善乳腺癌术后疾病控制率方面疗效相当,但AC-T序贯化疗方案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乳腺癌细胞微球体(mammospheres,MSs)培养效率及其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常氧及缺氧条件下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记录MSs的生长速率及体积变化。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人乳腺癌微球体细胞(mammospheres-derived cells,MSDCs)及MDA-MB-231细胞在不同浓度、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存活率(survive rate,SR)。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HIF-2α、ABCG2在各组MSDC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ALDH1在各组MSDC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及Real-time RT-PCR检测HIF-2α、ABCG2、P-gp及MDR1在各组MSDCs中的表达。结果缺氧组MSs生长速率及球体体积优于常氧组。缺氧组MSDCs在不同化疗药物作用下的SR高于常氧组MSDCs及MDA-MB-231细胞(P<0.05)。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检测发现HIF-2α及ABCG2在缺氧组MSDCs中的表达强于常氧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D44与ALDH1在缺氧组MSDCs中表达量高于常氧组。缺氧组MSDCs中HIF-2α、ABCG2及P-gP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在常氧组MSDCs及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P<0.05)。Real-time RT-PCR检测发现缺氧组MSDCs中HIF-2α、ABCG2及MDR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常氧组MSDCs及MDA-MB-231细胞(P<0.05)。结论以HIF-2α为启动因子,ABCG2、MDR1及P-gP等为效应因子的生物化学反应可能是缺氧状态加快MSs的成球速度、提高其球体体积、增强其化疗耐药能力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ER/PR)、微血管密度(MVD)、癌基因(Neu)、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有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检测经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MDR的表达,观察化疗后腋窝淋巴结(ALN)的情况;同期设未行化疗的乳腺癌40例作为对照.结果 化疗前后ER/PR及PCNA的阳性表达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前后MVD计数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化疗前后Neu、P-gp、GST-π阳性表达有部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 ALN转移观察组为40%(18/45),对照组为58%(23/40),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前PR与PCNA、P-gp间有显著负相关性,PCNA与P-gp间有显著相关性;化疗后P-gp与Neu、PCNA、GST-π有非常显著相关性;化疗前后ER与PR、Neu与P-gp、P-gp与GST-π间存在有非常显著相关性.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ER、PR的表达,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内分泌治疗与否应根据患者化疗前的受体表达情况来决定.新辅助化疗后MVD的计数及PCNA的表达的减少可能是乳腺癌术后复发减少的因素之一.新辅助化疗方案AC或TA治疗二个疗程后未见Neu表达的改变,也未见耐药性的改变,但可降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P-gp及GST-π之间的关系部分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石一涵  陈燕  邢雷  杨光伦 《重庆医学》2023,(11):1633-1638+1644
目的 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经病理学诊断的乳腺癌患者62例(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化疗前后机体免疫检测报告等;选取同期73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化疗方案前后机体免疫检测指标。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T细胞亚群数量及百分比。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化疗方案AC方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TAC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加环磷酰胺)6周期、AC-T方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加多西他赛)8周期化疗后,3组患者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普遍降低;总淋巴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降低;CD3+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升高。结论 化疗可激活机体免疫中的抗肿瘤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FAC方案(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阿霉素)化疗的疗效及对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TAC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FAC化疗方案;2组患者连续化疗21 d为1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的变化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4%vs.55.8%,x~2=4.533,P=0.033)。化疗后2组NO、MDA、GSH、SOD、CAT水平明显升高,CEA、SF水平降低,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5.648、5.187、1.723、2.157、1.848、4.553、2.661,P<0.05)。2组患者化疗期间均出现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低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脱发、乏力、低清蛋白、肝功能损害、关节肌肉痛、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7、1.619、0.188、0.197、0.188、0.188、0.188、0.924、0.188、0.706、0.240,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FAC方案化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晋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35-4836
目的 研究紫杉醇及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笔者在非洲博茨瓦纳仰加圭医院医疗援助期间接诊的65例晚期乳腺癌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FAC方案化疗,观察组32例患者接受紫杉醇与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0%,87.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紫杉醇与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常用化疗方案(FAC)相当,但是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作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平郁石乳方联合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类法分为2组:1对照组67例,AC-T化疗;2联合治疗组70例,平郁石乳方联合AC-T治疗。观察治疗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存质量差别。结果:两组在消除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郁石乳方联合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长青  吴江  周娟 《吉林医学》2010,31(21):3495-3495
目的:比较多西紫杉醇加阿霉素(AT)与5-FU加阿霉素加环磷酰胺(FAC)治疗转移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4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AT方案化疗组21例,FAC方案化疗组21例。两组均3周重复,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化疗4周期以上。疗效评价参照WHO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治疗转移性乳癌,AT组与FAC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与FAC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48%和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与FAC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6.19%和5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P>0.05)。结论:AT方案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693-1695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治疗晚期局部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9-2011年52例完成所有化疗及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情况分为2组,一组接受序贯治疗(序贯治疗组),另一组接受同步放化疗(同步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2年无疾病进展情况.记录放疗期间皮肤黏膜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及改善时间.记录治疗期间各个阶段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底,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放疗开始时间(13.5±1.6)周,明显早于序贯治疗组的(22.4±2.9)周(P<0.01);放化疗全程治疗时间(18.3±2.6)周,明显短于序贯治疗组的(23.7±2.6)周(P<0.01).2组中位随访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无疾病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皮肤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较低,均无药物相关或放射性心肺损伤病例.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耐受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Keratinocyte serum-free medium (K-SFM) is a defined medium used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primary keratinocyte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optimize enrichment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CSCs) using K-SFM.
Methods  A K-SFM was used to enrich CSCs from two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and a primary culture of breast cancer. RPMI-1640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calf serum (FCS) was used as a control. CSCs were identified with flow cytometry using CD44+/CD24as molecular markers. The expression of a variety of CSC markers (Oct-4, ABCG2, Nanog, N-cadherin, and E-cadherin) was analyzed with real-time PCR.
Results  Much higher percentage of CSCs was achieved with K-SFM: 17.3% for MCF-7 cells, 17.4% for SKBR-3, and 20.0%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 culture. Less than 1% CSC was achieved using RPMI-1640 supplemented with 10% FCS. In comparison to the CSCs obtained with RPMI-1640, CSCs in the K-SFM expressed higher levels of Oct-4, ABCG2, Nanog and N-cadherin, and lower level of E-cadherin.
Conclusion  K-SFM is an optimal culture medium to maintain and to enrich breast CSCs.
  相似文献   

12.
余天雾  龚建平  郭丹  周健 《重庆医学》2016,(9):1223-1227
目的:探索乳腺癌干细胞(BCSCs)相关基因CD44、Twist1、OCT4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腋窝肿大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腋窝淋巴结中BCSCs相关因子CD44、CD24、Twist1和OCT4的基因和抗原表达。结果在术前和术中确诊为乳腺癌的14例患者中均有癌细胞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法测得乳腺癌癌组织、腋窝肿大淋巴结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抗原阳性过表达,而CD24呈低表达;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腋窝淋巴结中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的基因表达增强(P<0.05),CD24基因低表达(P>0.05)。结论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的基因、抗原表达明显增高,可能表明BCSCs相关因子与乳腺癌细胞易早期转移、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希罗达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老年晚期耐药乳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老年女性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即蒽环类联合多西紫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希罗达化疗.周期完成后3周行疗效评估.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30.9%,临床收益率为71.4%;观察组有效率为83.3%,临床收益率为92.9%,两者有效率及临床收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910、10.200,均P<0.05).两组主要毒性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食差、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两组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357、12.384、10.887、14.035、12.006、15.612,均p<0.05).结论 希罗达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耐药乳腺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口服方便,是一较好的靶向性药物.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应用脾多肽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术后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化疗同时加用脾多肽,对照组仅给予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并利用卡氏(KPS)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重度低白细胞血症、贫血、低血小板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 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 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根据KPS评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过程中应用脾多肽能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增强免疫应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85-188
目的 了解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乳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患者对于乳腺癌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焦虑SAS量表情绪症状积分;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SAS量表情绪症状积分(24.45±1.21)分优于对照组(42.01±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乳腺癌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住院时间(94.68±2.96)分、(14.31±1.41)d优于对照组(87.45±2.60)分、(19.14±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乳腺癌的认知,减少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6.
P糖蛋白在乳腺癌原发性耐药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菲  姜军  范林军  杨新华  张毅 《医学争鸣》2005,26(16):1513-1516
目的:研究乳腺癌原发性耐药过程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特征,初步探讨乳腺癌原发性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25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5例未接受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例乳腺腺病患者组织标本内P-gp和MDR1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gp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术前化疗组患者和未化疗组患者中分别为84.0%(21/25)和46.7%(7/15),对照组未见P-gp表达;MDR1表达阳性率在三组则分别为84.0%(21/25)、53.3%(8/15)和10%(1/10),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部分乳腺癌细胞在恶性变的过程中同时伴有对化疗药物耐受能力的增加,肿瘤细胞内极低水平的MDR1 mRNA表达即可导致多药耐药,MDR1/P-gp与乳腺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梁春艳  马萍  刘新莉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4):1703-1706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阻断l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其联合表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ZR-75-30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靶向livin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的介导下转染人乳腺癌细胞ZR-75-30.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ZR-75-30细胞l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靶向livin的iRNA联合表阿霉素作用的ZR-75-30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靶向livin的siRNA可以有效特异地抑制ZR-75-30细胞livin基因的表达,在mRNA水平上其表达抑制率约为53.66%;在蛋白质水平其表达抑制率约为58.32%,转染靶向livin的siRNA 36h后,靶向livin的siRNA联合表阿霉素可以诱导(15.18±0.05)%的细胞凋亡.结论 靶向livin的siRNA能有效、特异地阻断livin基因的表达,阻断livin基因表达联合表阿霉素可促进ZR-75-30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癌干细胞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不同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培养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观察其体外增殖和分化特性,研究新辅助化疗对BCSCs分离培养的影响。方法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a,SFM)中悬浮培养细胞获得富含BCSCs的微球体(mammospheres,MSs),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研究微球体细胞(mammospheres-derived cells,MSDCs)的自我更新能力;在添加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MSDCs诱导其分化,研究其分化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SA和Nestin在MSDCs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MSDCs中的AL-DH1+细胞含量。结果化疗1个周期的5例乳腺癌标本经培养均无MSs形成,化疗2个周期的6例标本经培养其中3例有MSs形成,化疗3个周期以上的9例标本中的5例可以直接分离出MSs,其余4例仅得到少量坏死的细胞和组织碎片;MSDCs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贴壁分化;MSDCs均含有ALDH1+细胞。结论从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BCSCs宜选取化疗2个周期后的标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乳腺小黏蛋白(small breast epithelial mucin,SBEM)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选取12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OPN、SBEM、COX-2的定量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OPN、SBEM及COX-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MN分期的升高乳腺癌患者血清OPN、SBEM及COX-2水平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OPN、SBEM及COX-2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OPN取71.00 ng/m L,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为92.45%,特异性为84.43%,诊断价值明显优于SBEM、COX-2。结论:OPN、SBEM及COX-2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上调,均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中OPN的诊断价值最高,可作为乳腺癌诊断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