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福祥  刘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15-3917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并对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性质作一分析。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血管技术,分别检测60例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无高血压及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脑血流量。结果二维超声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明显增高,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超声显示,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CCA、ICA、VA血流量及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量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负相关。结论应用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和缺血性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并对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性质作以分析.方法 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血管技术,检测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0例无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脑血流量.结果 二维超声检测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超声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CCA、ICA、VA血流量及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量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应用超声技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以判断病程及预后,对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随机选取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采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内径情况以及患者的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左颈总动脉内径、右颈总动脉内径、左颈内动脉内径以及右颈内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应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的PI、RI比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患者的动脉内径与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近期我院40例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已经排除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40例分为脑血管组与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组颈动脉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查,对比2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在脑血管组中,患者的左、右颈动脉IMT远高于对照组;脑血管组40例患者中有54个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对照组40例中有8个有粥样斑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能够准确地辨别并确定颈动脉病变的程度,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采取超声检查的方式,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的起始时间为 2017 年 12 月,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 116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 116 例健康群体作为参照组。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等指标予以比较分析。 结果 参照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较低,较之实验组研究对象 P<0.05;参照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较低,较之实验组研究对象 P<0.05。 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特征方面,脑梗死患者与健康群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特征,评估患者的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防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部动脉进行监测,以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及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72例与同龄对照组5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管壁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大小、斑块的性质,动脉管腔内的血流性状及血流速度等。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熙组比较,颈动脉内壁明显粗糙,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其中12例合并脑梗塞、7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IMT均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更为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采用配对原则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硬斑块、软斑块构成比和斑块形成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内膜增厚但是并未形成斑块者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壶腹部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诊断能够明确斑块性质,还可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三维颈动脉超声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颈动脉三维重建,比较两种方式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检出情况,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1)两种检测方式所得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和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方式检测的舒张末期最低流速、阻力指数、收缩期流速峰值、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检测方式斑块检出情况与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SA相比,三维颈动脉超声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其动脉管壁厚度、管腔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及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图像更清晰,操作更为方便,且具有无创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不同超声技术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运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能量多普勒成像(PD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血流量检测,将3种超声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种超声检测方法检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EAN)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I、CDFI、B-flow检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PDI检测数值最大。结论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B-flow超声技术、PDI超声技术对血流量和血管内径的检测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观察两组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0度斑块、1度斑块、2度斑块、3度斑块出现情况及斑块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1.15±0.15) mm、颈内动脉IMT(0.87±0.08) 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8±0.04) mm、(0.43±0.05) mm,有斑块的例数及其发生率(33,75.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准确检测出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对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参加体检的5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颈总、颈内动脉内径、IMT及斑块检出率、PSV、VRI及MSRBL水平。结果:(1)研究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研究组颈总动脉PSV、颈内动脉PSV、颈总动脉MSRBL、颈内动脉MSRBL水平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颈总动脉VRI、颈内动脉VRI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中具有较高地应用价值,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诊疗、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HDI型超9彩色声像仪,观察4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8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两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两侧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内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发现:(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主干与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发现粥样硬化斑块32例,占78.0%;(2)脑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脑梗死组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舒张期末流速值、最高流速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反映外周阻力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软斑块是可能发生潜在老年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10 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2 9例TIA患者及 4 7例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间收缩压以及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脑血栓形成组与对照组间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粥样硬化斑块常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 ,且易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及与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 ;年龄、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运用在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硬化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行健康检查者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阻尼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糖尿病患者根据IMT分组,IMT≥1.0mm为增厚组,IMT<1.0mm为未增厚组,对各组对象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IMT、RI、PI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IMT≥1.0mm者23例,IMT<1.0mm者97例;增厚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同未增厚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可有效评估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利于脑血管意外防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秦杰  许志辉  陈琪 《当代医学》2021,27(18):80-82
目的 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及其分布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所以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分布及斑块类型.结果 实验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常见的斑块类型均为硬斑;实验组混合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斑块主要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论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准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狭窄程度及其分布,且无创、操作简便,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性质(扁平斑块、软斑块、硬斑块、溃疡斑块)、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法)、斑块总面积高于对照组。 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的软斑块和溃疡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扁平斑块和硬斑块又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会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也会随之增大;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的软斑块和溃疡斑块也明显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粥脉粥样硬化情况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像学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析二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93例(93.00%)发现颈动脉斑块,累计斑块数量189处;对照组16例(16.00%)发现颈动脉斑块,累计斑块数量28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斑块分布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软斑居多(44.44%),而对照组体检者以硬斑居多(57.14%),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BIF-IM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低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明显增加,以软斑为主,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判定其性质,为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超声(CDUS)与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普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于入院2周内进行CDUS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易损斑块数量检出率的差别。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 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斑块性质评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颈内动脉斑块的数目明显多于CD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检出颈总动脉易损斑块数目明显多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S和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各有优势,临床应将二者联合应用,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准确性,更好的防治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部血管硬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4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9例及对照组50例。结果冠心病组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部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MT厚度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颈总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744,颈内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317)。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与冠心病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颈总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744,颈内动脉IMT与冠心病之间的r=0.31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由此得出,颈部血管超声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重要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