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对于酒依赖患者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情绪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了于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酒依赖患者共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接受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总干预时间持续4周。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抑郁和焦虑情绪。 结果 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基线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入睡时间评分[(1.77±0.52)分vs.(2.21±0.67)分,P=0.004]、睡眠时间评分[(1.26±0.83)分vs.(1.72±0.95)分,P=0.040]、睡眠效率评分[(0.76±0.84)分vs.(1.26±0.75)分,P=0.013]及PSQI总分[(9.38±6.29)分vs.(13.54±6.85)分,P=0.013]、SDS评分[(36.81±7.76)分vs.(45.47±8.25)分,P<0.001]、SAS评分[(33.18±6.73)分vs.(42.26±11.48)分,P<0.001]均低于对照组,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酒依赖患者的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情绪,减少其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 对 69例失眠症患者及 2 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 (PSG)检测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对 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1 )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 [(40 .7± 2 1 .3)min] ,总睡眠时间减少 [(31 7.8± 88.6)min] ,觉醒次数增多 [(9.5± 5.5)次 ] ,睡眠效率下降 [(75.5± 8.6) % ] ,深睡眠减少 [(7.8± 3 .8) % ] ;(P <0 .0 5 0 .0 1 )。 (2 )失眠症患者SCL 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 ;N量表分与SCL - 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 ,并与其心理卫生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胎动不安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胎动不安合并甲减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睡眠质量以及保胎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得分[(31.24±5.07)分、(33.29±6.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2.52±5.49)分、(45.08±6.84)分](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常功能及总评分[(1.20±0.36)、(1.03±0.25)、(1.06±0.22)、(0.95±0.16)、(0.98±0.18)、(1.15±0.22)、(0.96±0.13)、(7.72±2.12)分]均低于对照组[(1.53±0.43)、(1.36±0.36)、(1.49±0.44)、(1.38±0.26)、(1.27±0.27)、(1.52±0.53)、(1.34±0.27)、(9.45±2.84)分](P<0.05);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胎动不安合并甲减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1月山东省莱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针灸配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颈椎恢复、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及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ASS评分[(92.01±11.5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1.94±0.37)分]、中医证候评分[(6.19±2.14)分]、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7.83±1.9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睡眠效率[(1.67±0.32)分]、睡眠时间[(1.32±0.37)分]和睡眠质量[(1.72±0.33)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当归芍药散能有效缓解症状、颈椎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癌性疼痛、睡眠障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医耳穴压籽法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性疼痛程度、睡眠情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VAS评分[(2.73±0.46)分、(3.68±0.61)分]和SRSS评分[(18.15±2.49)分、(22.72±1.67)分]较干预前[(5.64±0.89)分、(5.72±0.97)分,(31.73±4.28)分、(31.42±4.18)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后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血清CD4^(+)水平[(43.72±4.17)%、(39.13±4.04)%]和CD4^(+)/CD8^(+)比值[(27.82±3.45)、(31.92±3.67)]较干预前[(36.02±3.76)%、(35.72±3.81)%,(34.08±3.92)、(34.12±4.02)]显著上升,CD8^(+)水平[(1.57±0.29)%、(1.22±0.21)%]较干预前[(1.06±0.16)%、(1.05±0.18)%]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后干预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中医耳穴压籽法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不仅可减轻癌性疼痛程度,改善睡眠状况,而且可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失调,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进行诊治的12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60 d的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状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8.93±4.26)分和(49.72±5.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96±5.24)分和(54.12±5.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中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中的总体健康[(77.62±4.70)分vs(75.74±4.53)分]、生理功能[(75.28±4.39)分vs(73.46±4.21)分]、生理职能[(78.34±5.25)分vs(76.16±5.18)分]、社会功能[(79.06±5.38)分vs(77.23±5.24)分]、躯体疼痛[(73.25±5.24)分vs(71.63±4.96)分]、活力[(72.38±4.35)分vs(70.73±4.22)分]、情感职能[(77.34±4.36)分vs(75.91±4.23)分]和精神健康[(75.86±4.52)分vs(74.37±4.41)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中的焦虑、躯体化、敌对、抑郁、偏执、恐怖、强迫、精神病性和人际关系敏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中的焦虑[(1.51±0.43)分vs(1.75±0.48)分]、抑郁[(1.67±0.28)分vs(1.89±0.42)分]、恐怖[(1.45±0.27)分vs(1.68±0.33)分]和人际关系敏感[(1.67±0.29)分vs(1.86±0.34)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减轻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试验(AC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多导睡眠检测(PSG)指标[SLT90%:静脉饱和度(SaO2)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DB:总暂停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EF:总睡眠总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血清hs-CRP、EOS水平、治疗有效率等.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CT评分、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PSG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AT评分[(15.32±3.21)分vs(20.26±4.32)分]、急性加重次数[(0.33±0.12)次vs(0.52±0.28)次]、SLT90%[(40.56±4.65)vs(44.74±3.48)]及TDB[(28.76±3.65)%vs(34.57±4.12)%]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CT评分[(23.43±4.54)vs(19.21±3.75)分]、生活质量评分[(92.67±10.65)分vs(74.45±9.87)分]、SEF水平[(51.36±4.64)%vs(45.64±3.63)%]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E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s-CRP[(3.43±1.13)mg/L vs(5.65±1.58)mg/L]和EOS[(1.76±0.65)%vs(4.53±1.78)%]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ACOS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EOS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细胞焦亡理论研究白介素(IL)-1β与IL-18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AL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期间同时招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入组后IL-1β及IL-18的血清浓度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中存活患者与病死患者血清IL-1β与IL-18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死率为38.00%(38/100),而存活率为62.00%(62/100);入组后,两组受试者血清IL-18[(106.43±21.73)pg·mL-1 vs(174.29±36.31)pg·mL-1]与IL-1β[(62.14±15.88)pg·mL-1 vs(94.35±16.23)pg·mL-1]水平比较,对照组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结局方面,病死组和存活组患者的IL-1β[(118.32±19.52)pg·mL-1 vs(87.86±16.49)pg·mL-1]与IL-18[(195.64±36.13)pg·mL-1 vs(136.74±23.09)pg·mL-1]水平比较,病死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焦亡是ALI患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ALI的发生发展和IL-1β与IL-18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全科医学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收治86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均采用Miles术造口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及随访,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评价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改善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强迫症状[(1.22±0.21)分vs (1.95±0.32)分]、焦虑[(1.24±0.16)分vs (1.72±0.28)分]、抑郁[(1.11±0.15)分vs (1.54±0.22)分]、躯体化[(1.21±0.26)分vs (1.95±0.42)分]、恐惧[(1.31±0.18)分vs (1.72±0.35)分]、敌对[(1.62±0.25)分vs (1.85±0.36)分]、偏执[(1.52±0.19)分vs (1.99±0.35)分]、人际关系敏感评分[(1.41±0.35)分vs (1.82±0.28)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73.69±3.28)分vs (63.62±4.32)分]、生理职能[(73.15±4.15)分vs (61.24±4.25)分]、躯体疼痛[(76.82±4.42)分vs (62.35±4.26)分]、精力[(77.68±4.82)分vs (61.55±4.45)分]、社会功能[(76.85±4.45)分vs (62.42±4.35)分]、情感职能[(79.52±4.25)分vs (61.62±4.36)分]、精神健康[(78.65±4.18)分vs (62.06±4.32)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74.52±4.34)分vs(61.65±4.28)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失眠伴慢性非恶性颈背部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与精神病科诊治的,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二版失眠的诊断标准,并伴慢性非恶性颈背部疼痛的患者39例,随机分为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组(干预组,20例)和单纯睡眠卫生教育组(对照组,19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5周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日志、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并分析两组的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期间各有1例中途脱落未能完成治疗.干预组治疗结束后1周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焦虑得分均较对照组改善[(39±18)比(65±28)min、(429±47)比(413±70)min、(3.8±1.6)比(3.5±1.5)分、(73±13)%比(66±12)%、(7.0±3.5)比(8.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5周干预组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焦虑得分分别较对照组相应指标改善[(35±12)比(62±27)min、(440±52)比(418±75)min、(3.9±1.8)比(3.5±1.6)分、(76±12)%比(66±12)%、(6.5±2.4)比(7.8±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伴慢性颈背痛患者的失眠和伴随焦虑症状有持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无神经损伤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肌酸激酶活性(CK)的水平;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1.83±2.01)cm vs(8.67±1.54)cm]、手术时间[(1.12±0.33)h vs(2.31±0.82)h]、术中出血量[(114.6±20.8)mL vs(276.5±40.8)mL]、术后引流量[(78.3±18.8)mL vs(162.4±45.6)mL]、切口愈合时间[(7.3±2.2)d vs(15.4±4.1)d]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01±0.78)分、(2.07±1.04)分、(1.97±0.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82±1.47)分、(5.83±1.31)分、(3.87±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RP[(43.1±3.3)mg/L vs(50.3±1.7)mg/L]、IL-6含量[(3.87±0.83)ng/L vs(5.24±0.98)ng/L]、TNF[(178.65±21.44)ng/L vs(193.52±18.76)ng/L]、CK[(54.1±11.1)IU/L vs(74.4±13.6)IU/L]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84.3±7.2)%vs(85.1±6.8)%]、后凸Cobb角[(8.23±2.97)°vs(8.27±3.01)°]、椎体矢状面指数[(90.8±15.4)%vs(91.2±1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椎体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愈合时间快且术后炎症反应水平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郑雪松  郝锐 《吉林医学》2010,31(31):5501-5502
目的:研究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的特点。方法:回顾进行睡眠监测的88例诊断为OSAHS的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比较两组在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不同睡眠分期的差别。结果:老年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3.1)(28.5±3.4)kg/m2];老年组患者AHI与青中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20.6)(46.9±28.8)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老年组患者与青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8±6.8)(75.2±11.7)%]。结论:老年OSAHS患者病情较轻,其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阐明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AD患者110例作为A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5a水平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结果 AD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simple mental state scale,MMSE)评分[(15.62±3.21)分]低于对照组[(29.34±3.82)分],t=28.839,P<0.05,C5a水平[(73.51±9.42)pg/mL]高于对照组[(64.29±9.34)pg/mL],t=7.290,P<0.05。AD组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5.03±0.60)pg/mL、(37.49±7.46)pg/mL、(105.34±13.13)pg/mL、(196.54±12.06)pg/mL]高于对照组(t=45.395、9.939、25.704、7.086,均P<0.05)。AD患者血清C5a、hs-CRP、IL-1β、IL-6、TNF-α水平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1、-0.523、-0.436、-0.445、-0.507,均P<0.05)。AD患者血清C5a与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602、0.641、0.539,均P<0.05)。 结论 AD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升高,C5a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MIPPO技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末次随访时的上肢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6.25±10.61) min vs.(113.75±13.03) min]、切口长度[(9.38±0.74) cm vs.(13.25±2.05) cm]、出血量[(93.75±29.25) mL vs.(293.75±120.82) mL]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住院时间[(11.63±4.96) d vs.(13.75±5.55) d]比较,虽然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切口顺利愈合、无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桡神经损伤症状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且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6.00±1.07)周]低于对照组[(18.38±1.5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DASH测量值[(13.35±1.52)分]优于对照组[(18.33±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PPO技术是一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肩肘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羟考酮和帕瑞昔布钠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干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帕瑞昔布钠组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联合组在帕瑞昔布钠组基础上给予羟考酮(10 mg)。统计进入手术室时(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结束时(T2)、出手术室时(T3)各项指标。 结果 T3时间段,联合组HR[(61.75±12.18)次/min]、SBP[(106.62±10.63)mm Hg,1 mm Hg=0.133 kPa]、DBP[(66.62±8.15)mm Hg]、SPO2[(94.89±0.84)%]、IL-2[(15.16±1.92)pg/L]、IL-4[(20.12±2.22)pg/L]、IL-5[(42.86±2.82)pg/L]、[IL-17(3.51±1.16)pg/L]低于帕瑞昔布钠组HR[(79.45±10.15)次/min、SBP(124.86±11.45)mm Hg、DBP(76.62±8.96)mm Hg、SPO2(98.78±1.26)%、IL-2(21.45±2.10)pg/L、IL-4(29.26±2.45)pg/L、IL-5(48.98±3.89)pg/L、IL-17(5.95±1.31)pg/L,均P<0.001]。联合组患者躁动评分、VAS评分、拔管时间均低于帕瑞昔布钠组(均P<0.05)。 结论 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能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伴和不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伴和不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根据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的评分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伴攻击行为组)和对照组(不伴攻击行为组),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逻辑记忆测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在逻辑记忆[(9.45±3.67)分vs(12.58±4.71)分]、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19.78±5.21)分vs(25.21±4.37)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总应答数[(119.53±5.65)次vs(105.68±5.79)次]、准确应答数、持续错误数[(42.23±20.29)次vs(25.15±21.48)次]、完成分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在总智商[(92.46±15.35)vs(94.12±14.68)]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不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葛根芩连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抗炎作用。方法 34只SPF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模型组10只、柳氮磺吡啶组(260mg/kg)8只和葛根芩连汤组(390mg/kg)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2.5% DSS建立UC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柳氮磺吡啶组、葛根芩连汤组小鼠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其余组给予等体积(10ml/kg)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神态等一般情况的变化,并参照疾病活动指数(DAI)表进行评分。实验结束时采集结肠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进行结肠组织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出现腹泻、血便,DAI评分[(1.43±0.47)分比(0.00±0.00)分,P<0.05]、组织学评分[(6.80±3.99)分比(0.00±0.00)分,P<0.05]、血清中IL-1β[(49.14±18.52)pg/mL比(28.7±5.68)pg/mL,P<0.05]和TNF-α[(405.77±82.06)pg/mL比(295.32±60.93)pg/mL,P<0.05]浓度显著上升,结肠明显缩短[(5.40±0.41)cm比(7.07±0.61)cm,P<0.05]。经葛根芩连汤干预后,葛根芩连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体质量、大便情况等明显改善,DAI评分[(1.24±0.92)分比(1.43±0.47)分,P>0.05]、组织学评分[(5.00±4.93)分比(6.80±3.99)分,P>0.05]、血清TNF-α[(362.36±71.37)pg/mL比(405.77±82.06)pg/mL,P<0.05]、IL-1β[(46.73±10.02)pg/mL比(49.14±18.52)pg/mL,P>0.05]浓度降低,结肠组织形态和长度改善[(5.60±0.54)cm比(5.40±0.41)cm,P>0.05],与柳氮磺吡啶组小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一定程度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情况,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研究脑康Ⅱ号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6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分为安定治疗组、脑康Ⅱ号治疗组和安定+脑康Ⅱ号治疗组,治疗4周.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治疗副反应量表评价相关副反应.结果 安定组患者生理职能(RP)[(67.28±11.52)分]、精力(VT)[(62.27±9.03)分]、睡眠质量[(1.79±0.75)分]、入睡时间[(0.98±0.54)分]、睡眠时间[(1.21±0.69)分]、睡眠效率[(1.55±1.08)分]及总分[(8.68±1.32)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脑康Ⅱ号组患者VT[(66.50±7.03)分]、社会功能(SF)[(63.58±12.56)分]、情感职能(RE)[(85.43±10.51)分]、精神健康(MH)[(79.03±10.33)分]得分及PSQI除安眠药物外各方面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RP、VT、SF、RE、MH得分及PSQI除安眠药物外各方面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脑康Ⅱ号组在VT、SF、RE、MH、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及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安定组.中西医结合组在RP、VT、SF、RE、MH、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及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安定组,并在RP、VT、SF、入睡时间方面显著优于脑康Ⅱ组.结论 中药脑康Ⅱ号在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