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性缝合器行单侧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复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度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复发性气胸患者应用国产重复性缝合器行单侧肺减容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无气胸复发。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肺功能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增加,残气量(RV)和肺总量(TLC)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复性缝合器行单侧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复发性气胸安全、经济及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接受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口肺减容术。统计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以及情感职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减容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经肺减容术治疗的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及肺功能。结果:死亡1例,呼吸衰竭6例,肺泡漏气7例,好转59例,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肺功能得到改善。结论: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肺功能得到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侧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总结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对23例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施行单侧LVRS,并于LVRS后随访24个月,分别于手术后6,12,24个月测定肺功能、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术后6,12,24个月与术前比较,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增加(P<0.01),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总比(RV/TLC)均明显降低(P<0.01),6MWD增加(P<0.05,P<0.01)。日常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本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91%,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结论单侧LVRS可以改善具备手术指征的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手术病死率低。尽量切除术侧无功能肺组织,防止肺漏气为手术要点,术前、术后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18例行肺减容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胸腔镜单侧肺减容术,4例同期或分期行胸腔镜双侧肺减容术,2例经左侧开胸在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左侧肺减容术,1例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者应用对侧前胸切口行肺减容术,2例经后外侧切口行单侧肺减容术,手术切除每侧肺容积的20%~30%。结果,2例死于呼吸感染;16例术后持续漏气4~15d后自愈。术后1年随访15例患者均不吸氧,能做一般家务劳动,另1例失访。提示肺减容术可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但需要严格筛选手术病例和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4):366-368
目的探讨肺容积减少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南方医学附属新令人民医院于2015-09—2016-08间收治的54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均实施肺容积减少术,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肺功能指标、活动能力及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LVRS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肺总量、残气量均显著低于术前(P<0.001);LVRS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高于术前(P<0.001);LVRS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Pa CO2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Pa O2均显著高于术前(P<0.001);LVRS术后6个月的Sa O2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肺容积减少术可迅速提升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活动能力,改善血气状况,术前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及良好近期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下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施行LVRS,比较LVRS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活动能力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36例患者均于术后8~27 d康复出院,术后2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1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并发持续漏气(时间最长达5 d).术后3个月呼吸困难指数从Ⅲ~Ⅳ级转为Ⅰ~Ⅱ级,肺总量(TLC)及功能残气量(RV)较术前改善(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PaO2、PaCO2和6 min步行距离等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重度肺气肿患者, 电视胸腔镜LVR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其呼吸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肺减容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及肺气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减容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0例自发性气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单侧肺减容术,手术采用中国常州XF90或XF60直线切割缝合器,并衬以自体胸膜肺组织片,切除因过度膨胀而破坏的、无功能肺组织,切除一侧肺容量的20%~30%.结果术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90%患者呼吸困难指数从3,4级转为1,2级.肺功能1秒时间肺活量(FEV1)明显增加,残气量(RV)和肺总量(TLC)明显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上升14.5mmHg.6min步行试验亦明显增加.上述指标术后与术前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肺减容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合并肺气肿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新技术和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侧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开胸同时行肺减容术(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积极术前准备,严格挑选适应证后,6例重度肺气肿的患者被采用正中开胸同时行双侧手术,应用牛心包垫片以及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过度膨胀、没有功能的肺组织,切除部分占肺容积的20%~30%,用纤维蛋白胶处理漏气的肺断面.术后处理着重于重症监护,辅助呼吸,肺漏气,哮喘等方面.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比血气、总肺活量(TLC)、肺残气量(RV)、第1秒肺活量(FEV1)以及6分钟步行实验(6MW)等指标.结果 6例患者术后无死亡,随访6个月呼吸困难不同程度的减轻,呼吸功能、血气指标均有改善.结论正中开胸同时行双侧肺减容术可以改善重度肺气肿的症状,同时应强调肺减容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肺减容术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疗效及定量CT对术后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87例重度肺气肿患者行肺减容手术,双侧66例,单侧21例。术前行胸部定量CT检查,计算其CT肺气肿比例(CTR),并以CTR=2.5为分界点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改善情况。术前和术后3、6、12、18、24、36个月分别测量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指数,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7例中手术死亡1例,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6、12、18、24、36个月的FEVI、6-MWD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40例术前Ⅳ级中8例转为Ⅰ级,32例转为Ⅱ级;18例术前Ⅴ级中2例转为Ⅰ级,2例转为Ⅱ级,12例转为Ⅲ级,2例转为Ⅳ级;CTR≥2.5的患者FEV1的改善较CTR<2.5的患者更加明显(P〈0.05)。结论肺减容术能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能力。定量CT对术后肺功能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单侧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LVRS)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30 例重度大疱型肺气肿的患者被纳入手术,术中应用腔镜用切割缝合器(Endo GIA)切除无功能肺组织,切除部分占肺容积的20%~30%。对比术前、术后3、6 和12 个月的肺功能、血气及6 min步行试验等监测指标。结果30 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活动耐力不同程度增加。术后3、6 和12 个月比较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肺残 气量(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个月血氧分压(PO2)、6 min 步行实验(6MWT)与术后12 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对于大疱型肺气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手术效果明显,随着时间延长手术效果有减退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肺减容手术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行肺减容手术,术前、术后分别测量动脉血气(PaO2、PaCO2)、肺功能(FEV1、RV.TLC).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比术前明显提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6个月的FE Vl、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24例术前III级中10例转为I级,14例转为II级;6例IV级中3例转为I级.2例转为II级,I例转为III级.结论 重度肺气肿患者选择性手术,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指征、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等。方法57例重度COPD病人行肺减容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肺功能、动脉血气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7例重度COPD患者接受肺减容术,切除一侧肺组织的20%~30%。术后3例死亡,1例病情加重,其余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减轻,活动能力增强,术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6MWD较术前分别提高31·9%和53·1%(P<0·05),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较术前分别降低30·8%和27·3%(P<0·05),PaO2较术前提高23·1%(P<0·05),PaCO2由术前平均45·86mm Hg变为术后平均46·28mm Hg,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行肺减容手术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疗效与手术指征的掌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9,(2):161-16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减容术(VATS)治疗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通气-灌注(V/Q)不匹配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VATS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减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肺V/Q、6min步行距离(6 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肺V/Q测定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FEV1、FVC及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RV、TCL及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肺功能指标、6MWT和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肺减容术治疗老年重度COPD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肺V/Q不匹配,减少肺容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单侧肺移植并同期肺减容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期肺减容在单侧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型肺气肿病人的疗效.方法:本呼研所胸外科1例46岁男性,严重肺气肿,肺功能重度障碍病人,给予单侧供体肺裁剪后移植,并同期对侧肺减容手术.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肺功能明显得到改善:术后20个月,肺功能改善明显,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由15%提升至42%,6 min步行距离由不能耐受提高到可慢步行约620 m,基本生活自理.结论:对于终末期慢性阻塞型肺气肿,单侧肺移植结合同期肺减容术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肺减容手术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按照ATS标准确定手术指标 ,对 1 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施行了肺减容手术 (LVRS)。术前、术后查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等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术后比术前明显提高 (P <0 0 5 ) ,二氧化碳分压比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LVRS术后FEV1、6 MWD比术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5 )。RV、TCL较术前有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肺减容手术对有适应症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理状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本组5例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随访3~12个月,5例患者均不吸氧,能做一般家务劳动。结论:加强肺减容术围手术期护理,是肺减容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舒骏  耕噶  曾富春  谢家勇 《四川医学》2003,24(9):893-894
目的 探讨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l0月至2003年3月期间23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在胸腔镜辅助微创下施行肺减容术,其中单侧13例,分期双侧l0例。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和内镜切割缝合器衬垫牛心包,切除一侧肺容积为30%。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l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5例肺持续漏气。术后半年,FEV1和PaO2平均增加30.6%和15.4%,TLC和RV降低21.7%和35.4%,6min步行距离增加158m左右。与单侧LVRS相比.分期双侧LVRS的临床指标进一步改善。结论 肺减容术作为一种姑息性手术,对选择性重度肺气肿患者,能够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加活动能力以及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胸内吻合联合肺减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食管胃胸内吻合联合肺减容手术(LVRS)对食管贲门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98年6月至2004年3月,选取食管贲门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18例,其中食管癌15例、贲门癌3例,施行食管贲门切除、食管胃胸腔内吻合术,同时用直线形缝合切割器行同侧LVRS,根据术前影像学、术中所见及胸胃大小决定肺切除量。用SF36生活质量问卷表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肺切除量约为单侧肺容量的25%~30%,切除重量为62.2g±9.6g。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19.7d±4.8d,恢复顺利。术后SF36生活质量表中所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食管胃胸内吻合联合LVRS可显著地改善食管贲门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肺气肿胸腔镜下肺减容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气肿的外科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例重度肺气肿的患者进行胸腔镜单、双肺减容术的外科治疗。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4.3岁。6例行部分肺切除术,1例行部分肺切除术加折叠术,8例行双肺减容术。术中计算机气道内监测CO2变化和顺应性改变,发现呼吸道阻力明显下降和肺顺应性增高,术后2例需呼吸机维持通气分别达7 d和10 d。其余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62 h,平均26.2 h。术后肺持续漏气时间为3-56 d。平均9.2 d。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经3、6和12个月分别检查肺功能,各项参数均有逐步好转。FEV1从0.39-0.55恢复至0.82-1.5,FVC从1.17-2.36恢复至2.22-3.1。胸片提示膈肌部分弧度从平面恢复弧形。活动能力从术前平卧和只行走10 m到术后可以步行至600 m以上。结论表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经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后各方面肺功能指示均有明显改善,活动能力逐步好转,均能恢复生活自理。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具有美容和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作用,为多数肺气肿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