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的小儿手足口患者中,抽取3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8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由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见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5~7d。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3.88%,高于对照组的40.82%、67.35%,且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续3d,治疗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4个月-2岁6g/(次&#183;d),2—6岁10ug/(次&#183;d),共3d。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热和皮疹消退时间比对照组短,总有效率治疗组86.79%,对照组6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P〈0.05)。结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观察组HCV-R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吴晓玲  李润珍  杜文丽 《河北医药》2012,34(19):2910-291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10~15mg.kg-1.d-1,疗程5d)治疗患儿,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100万U/次,1次/d,疗程5d)联合炎琥宁(静脉滴注,10mg.kg-1.d-1,疗程5d),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则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利巴韦林为对照,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不同手足口病病毒学亚型的疗效。方法:将151例手足口病患儿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干扰素组(76例)、利巴韦林组(75例),干扰素组患儿给予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50~200万IU,1日1次;利巴韦林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1日1次,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和病毒学效果。结果:干扰素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2),干扰素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等显著短于利巴韦林组(P〈0.05);病毒学效果方面,干扰素组患儿用药48h即显示出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与利巴韦林组比较,Ct值差异显著(P=0.025),而且重干扰素α-2b对EV71型和高病毒滴度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更加明显(P=0.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无论是临床效果还是病毒学效果均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8.
袁国忠  贺小林  周珊  唐玲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81-1384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2.50%)(P<0.05),临床症状(体温、皮疹)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4、IL-6和WBC水平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行喜炎平治疗,观察组患儿行喜炎平联合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缩短其住院时间,对患儿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与炎琥宁注射液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采用重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 组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 组单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并观察各组患者心肌酶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 A、B 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和 B 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临床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均短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心肌酶、hs-CRP 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 A、B 组较 C 组明显降低(P ﹤0.05),但 A 组和 B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可降低心肌酶、hs-CRP 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即分成2组,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37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3万IU/(Kg.d)皮下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 15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点滴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组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71.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均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局部治疗。比较两组在发热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手足臀部疱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异。结果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手足臀部疱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结果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组热退时间、疱疹结痂及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痊愈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21.64、44.56、13.52、3.263、8.71,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χ2=5.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1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治疗给药情况分为利巴韦林组、干扰素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利巴韦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0mg/(kg·d);干扰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肉注射干扰素α1b 0.5μg/(kg·d),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巴韦林组和干扰素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扰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利巴韦林组和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巴韦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0.00%,利巴韦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干扰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α1在小儿手足口病中较利巴韦林的显著疗效,但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通过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 14 篇研究,干扰素组 913 例,利巴韦林组 901 例,共计 1 814 例患儿。 干扰素组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86,95%CI(4.97,9.46);MD=-1.55,95% CI(-2.13,-0.96);MD= -1.71,95% CI(-2.31,-1.11);MD=-1.13,95%CI(-1.38,-0.88),P<0.05]。 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组。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较利巴韦林联合常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限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评价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成人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门诊确诊的麻疹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要求患者每天观察并记录体温变化、出诊情况、并发症、皮疹消退时间等其他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和皮疹消失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病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应用α-2b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病程明显缩短,且并发症较少,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持续应答率,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88.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为42.0%.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轻症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治疗期间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变,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综合疗效:治疗组55例中,显效5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50例中,显效3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5±0.5)天,疱疹消褪时间(3.5±0.4)天,口痛厌食消失时间(3.1±0.6)天;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4.5±0.4)天,疱疹消褪时间(6.5±0.6)天,口痛厌食消失时间(5.0±0.5)天.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停药及口服维生素B4对症治疗7d后恢复正常.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初步观察临床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