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六经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纲领,它继承于《内经·素问·热论》六经。所以,准确理解《伤寒论》六经与《内经》六经的异同是学习《伤寒论》六经概念的首要前提。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管见。 《伤寒论》六经以脏腑、经络、气血等为物质基础,其中脏腑是核心,阴阳之胜复消长是辨证之纲,并脉证合参,结合自然界  相似文献   

2.
从名称的异同、六经论证的区别、六经预后思想的异同三个方面,阐述了《伤寒论》与《素问·热论》的渊源关系。认为对外感病的论治,《伤寒论》继承了《内经·热论》的基本理论,又结合临床实际对其进行了完善与发展,既源于《内经》,又高于《内经》。  相似文献   

3.
一、《伤寒论》六经与《内经》中的六经有何异同之处?《伤寒论》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它在当前中医学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内经》中六经的名称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主要有四方面的含义,(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二)六气的代名词,(三)外感热病的六经分证,(四)对脉象及其部位的区分。《素问·热论》以六经作为外感热病的分证提纲,论述了六经证候,指出了外感热病的传变为日传一经,其顺序如上述六经名称的排列,但仅论及六经的表实证和里实热证、未提及到虚证,寒证,治疗方面只提及汗、下二法,未列具体的方药。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仲景自序,历代学者,意见分歧。崇《内经》者,因序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等语,以便用《内经》六经、十二经络来解释《伤寒论》,多说自序是真的,是仲景所作。元·吴澄曰:“序中所引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质之于论中,未尝有一本于此者。又所谓五行,经络之说,三部九候、明堂、阙庭之诊,论中未尝说,序乃说之,何其说之矛盾乎?况仲景建宁人,而标曰建安,身在东汉,而题曰后汉之类,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一、什么是伤寒六经?它在临床上有什么使用价值? 伤寒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是对外感疾病的辨证施治纲领,而且对临床各科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伤寒六经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发展起来的,但两者又有所不同.《素问·热论》中的六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对促、结、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对于促脉,《内经》认为系急促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又有认为系急促之中有一歇止者,如《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对结脉,《内经》中已有结动之名(《灵枢·始终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但未言其脉象。《难经·十八难》中提出:“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但未提及脉之迟数。至《伤寒论·辨脉法》始提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来源,通过对《周易》、《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哲学典籍知医学典籍的分析研究,揭示出《伤寒论》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的来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渐进过程,它经过了对古代哲学和汉代以前医学的传承和嬗变,并融入了张仲景个人的临床买践经验和思维成果。首先其思辩性理论来源于《周易》,是《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对事物的认识论;其次是其医学理论来源于《内经》,《内经》的理论雏形奠定了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前两者的结合加之仲景个人思维成果形成了系统的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8.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重视并加强足六经理论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经脉学说。  相似文献   

9.
《内经》是辨证论治之鼻祖。《内经》确定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内经》建立了辨证方法的基本模型,以咳嗽为例析脏腑辨证施治;病因辨证,惯称辨证求因,在诊断学中多不论述,《内经》中虽无专论,其实际内容为病因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热论》、《灵枢·经脉》篇又是六经和经络辨证的核心。《内经》关于辨证论治的思想异常丰富,不止一次的提出“同病异治”;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要求做到“求其属”和“适事为故”等治疗原则、法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任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继承性,中医学也是如此。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就是继承了《内经》有关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二者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本文拟从《热论》六经分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经络学说的关系,《热论》与《伤寒论》的关系方面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孔祥梅,赵习德,刘鹤香关键词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何谓“经”,历来看法不一。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指出的“仲景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相似文献   

12.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是《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发展起来的。虽然在《伤寒论》原文中没有六经之名,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的提法,但每经病的症状又确与经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机能有关,通过后世医家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将其称为六经病症。又由于六经不是单纯地用经络、气化或脏腑等某一方面来概  相似文献   

13.
《内经》约成书于春秋,《难经》成书于战国,《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三者相差不远。仲景自序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则《伤寒杂病论》必当与内、难理论一脉相承,关系紧密。《伤寒论》之六经本质自古以来就是困扰《伤寒论》学习者的最大障碍之一,因其莫可名状,难以理解,致使大多学者望而却步,变生遗憾。即便伤寒名家亦于此见解不一,多成各家之言。有关《伤寒论》六经本质与内、难之关联性亦屡遭质疑,甚至认为《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难毫无关联,乃仲景另出一独特辨证体系,岂不荒谬乎?此文旨在从《伤寒论》之精旨、原文与《内经》《难经》对照分析,明确《伤寒论》六经实乃源宗《内经》《难经》,以期为后学指引迷津,免生坎坷。  相似文献   

14.
仲景的阴阳理论与《内经》一脉相承。《内经》本义:只以部位和出入言阴阳,寒热虚实是阴阳出入的结果。本文从阴阳出入的角度解读六经证治体系,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是阴阳出入的六种病理状态。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创新、完善了《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并创造出与《黄帝内经》不同的六经辨证法则。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论溯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六经辨证源于《素问·热论》《灵枢·经脉》,一说六经辨证源于《伊尹汤液》。六经辨证理论传承至今,经历了宋代的启蒙期、清初期的崛起期、清中后期的坚守期、近代的复兴期、现代的发展期。六经辨证的传承是多方面的综合体,只有认清其源流与传承,才能抓住六经辨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温病纵谈     
一、温病的概念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学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次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篇》第六条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到了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三大温病家,在《内经》、《伤寒论》温病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温病辨证  相似文献   

17.
<正> 有人提出就《内经》而言,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似有矛盾。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当在太阳、阳明之间,而《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少阳又当在阳经之末,阴经之前。历代《伤寒论》注家有持前说者,有持后  相似文献   

18.
从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渊源、六经标本中气分配规律及其从化规律等方面探讨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认为六经标本中气理论肇始于《内经》中专论五运六气的7篇大论,《伤寒论》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的标本中气理论,创造性地将其贯穿到伤寒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辨证施治的全过程。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是阴阳气的内外出入运动。探讨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有望为《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开辟一条新思路,从而指导《伤寒论》的现代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标本中气说探《伤寒论》六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无不重视对气化学说的探讨。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他们运用《内经》标本中气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创立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弘扬发展《伤寒论》作出了贡献。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病”来命名各篇。但每经病证,均以某经“之为病”为提纲,如“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等,六经皆然。正如陆九芝所言:“六经提纲皆主气化。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为病故宜温散,水为病故利水。篇中凡言太阳病,皆就寒水之病言也。”因六经辨证与气化及标本中气学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对六经实质的研究结合标本中气说,更有重要意义。兹以标本中气学说为中心分述六经病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主要辨证方法之一。六经辨证即太阳病辨证,阳明病辨证,少阳病辨证,太阴病辨证,少阴病辨证。厥阴病辨证。详而言之,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什么?辨证的实质是什么?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398条是如何体现运用六经辨证的?六经辨证在各自所系病证中是怎样体现辨证精神的?六经辨证之间有没有相互联系,纵横交错?六经辨证之间是如何审明和辨清不同的证机相同的症状表现?于此试将拙识浅析于次。1 六经本证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