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司帕沙星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帕沙星是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由于其化学结构上的改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强,对现有新喹诺酮类作用弱的肺炎球菌、衣原体亦有效,对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及非定型抗酸菌等均显示出卓越的抗菌活性.本药口服后消化道吸收良好,组织分布优良,半衰期长,临床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其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司帕沙星是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由于其化学结构上的改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强,对现有新喹诺酮类作用弱的肺炎球菌、衣原体亦有效,对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及非定型抗酸菌等均显示出卓越的抗菌活性。本药口服后消化道吸收良好,组织分布优良,半衰期长,临床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其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在国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300,600mg后用HPLC测定体内帕珠沙星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两个剂量组的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0.799±1.773)和(22.729±4.686)mg·L-1,AUC0-t分别为(17.469±2.966)和(42.402±7.983)mg·h·L-1,t1/2β分别为(1.701±0.299)和(1.685±0.205)h,CLs分别为(17.806±3.261)和(14.678±2.947)L·h-1,Vc分别为(11.043±6.534)和(12.090±6.409)L。24 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97.2±3.3)%和(96.6±4.3)%。结论两个剂量组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符合二室模型,静脉滴注帕珠沙星后在体内迅速起效,且消除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对兔体内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以HPLC测定兔单用氨茶碱及与甲磺酸帕珠沙星合用后的茶碱血清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经BAPP2.3药动程序拟合,甲磺酸帕珠沙星使兔血清中茶碱的曲线下面积AUC由152.0mg·h·L-1增加到361.4mg·h·L-1;半衰期t1/2由2.292h延长至6.823h;MRT由4.944h延长到9.383h,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家兔体内合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对氨茶碱的消除药动学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按拉丁方设计交叉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150,300和500 mg,用HPLC-荧光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用SPSS11.0软件和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的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3种不同剂量的药动学参数:t1/2β分别为(1.90±0.47),(1.71±0.48)和(1.60±0.26)h;ρmax分别为(3.22±1.20),(6.62±2.39)和(11.07±3.86)mg·L-1;AUC0-12 h分别为(4.93±1.23),(11.36±2.10)和(18.13±4.50)mg·h·L-1;AUC0-∞分别为(5.01±1.22),(11.56±2.13)和(18.28±4.52)mg·h·L-1;CLs分别为(33.20±7.48),(28.23±4.67)和(30.74±9.61)L·h-1;Vd分别为(17.83±9.44),(24.66±14.63)和(20.10±14.24)L;MRT0-12 h分别为(2.03±0.35),(2.11±0.20)和(2.10±0.27)h;MRT0-∞分别为(2.28±0.43),(2.35±0.38)和(2.21±0.32)h。上述参数在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ρmax,AUC0-12 h和AUC0-∞外其他参数均无剂量差异。ρmax,AUC0-12 h和AUC0-∞均与剂量呈线性相关。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其药动学参数无男、女性别差异,在临床给药时无需考虑性别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司帕沙星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健康志愿者po 200mg国产和进口的司帕沙星片后血药浓度变化情况,计算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以AUC0~∞,tmax,cmax为指标,用配对t检验法分析国产片与进口片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国产与进口司帕沙星片的药-时曲线可用二室模型拟合,其AUC0~∞分别是:(23.73±2.11)μg·h·ml-1与(23.91±3.18)μg·h·ml-1;tmax分别是(3.13±0.54)h与(2.84±0.56)h,cmax分别是:(0.70±0.05)μg·ml-1与(0.73±0.05)μg·ml-1?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AUC0~∞,tmax,c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司帕沙星片为生物等效制剂;国产司帕沙星片对进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81±13.6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多次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药动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18~40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多次静滴500 mg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首次与第7日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ρmax(13.07±5.27),(11.08±1.42)mg·L-1;tmax分别为(0.91±0.17),(1.0±0)h;t1/2β分别为(1.504±0.242),(1.551±0.235)h;Vd分别为(10.151±3.232),(11.155±2.272)L;CL分别为(22.863±3.703),(23.095±2.633)L·h-1。首次给药AUC0-∞为(23.141±3.824)mg·h·L-1,第7日给药AUC0-τ为(22.203±2.511)mg·h·L-1。受试者多剂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av为(1.85±0.21)mg·L-1,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ss为(22.698±2.625)mg·h·L-1,累积比为(1.090±0.357),波动系数(1.922±0.023)。结论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每日2次,每次500 mg,在人体内可达到有效血浆浓度,且连续给药7 d体内未见蓄积。该方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帕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抗分枝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68例耐多药结核病(MOB—TB)患者随机平分两组:治疗组使用司帕沙星;对照组使用环丙沙星,疗程均为8个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1.2%)优于对照组(82.3%),耐药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司帕沙星对MDR-TB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德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0):68-68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将会导致不良结局.因此选用抗菌谱广,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司帕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得出:司帕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是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5名老年肾功能正常患者(Clcr>70ml·min-1)与5名老年肾功能受损患者(Clcr<50ml·min-1)单次静滴400mg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微生物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数据用PKBP-N1软件拟合处理。结果: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单次给药后,肾功能正常组与受损组的t1/2β分别为(3.23±1.17)h,(5.98±1.80)h;Cl分别为(35.2±9.16)L·h-1,(12.5±4.83)L·h-1;AUC分别为(11.2±4.89)h·μg·ml-1,(36.3±17.1)h·μg·ml-1;其中,两组间的t1/2β与Cl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肾损害患者的清除率显著下降,半衰期显著延长。因此,在临床用药时需慎重,并注意减少剂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吸烟与性别对异丙酚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吸烟及性别对异丙酚药动学及临床效应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3P87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吸烟者异丙酚K10、T1/2β、T1/2γ、CL分别为(0.10±0.10)h-1、(1.5±1.2) h、(0.90±0.10) h、(15.8±4.2) L·kg-1·h-1,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在浅睡,朦胧,清醒状态下,非吸烟者的血药浓度普遍高于吸烟者,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男性的表现分布容积大于女性,统计学无差异显著性。结论:吸烟可加快异丙酚的代谢。 相似文献
15.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药物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副作用增加,应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应遵循:受用原则,五种药物原则,小剂量原则,择时原则,暂停原则。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方法考察不同给药途径对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HPLC测定静脉注射、灌胃和腹腔注射10 mg·kg-1马钱子碱溶液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进行拟合。结果马钱子碱溶液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和74.9%。与静脉注射相比,灌胃和腹腔注射后的药动学特性发生显著改变。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但腹腔注射符合一室模型。结论给药途径是影响马钱子碱体内药动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乙酰氨基己酸锌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试验在9个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在分别给予po300,400和500mg乙酰氨基已酸锌后,抽取24h内不同时间的血样,并采用GC/MS法分别测定血清中N-乙酰氨基己酸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锌的浓度。结果:不同时间的血中乙酰氨基己酸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而血锌药动学可能属于非线性类型。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有关乙酰氨基己酸锌的一系列药动学参数。包括cmax,tpeak和AUC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