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1]、以侵犯听神经及面神经为主的多发脑神经疾病[2]。其典型表现为外耳道带状疱疹、面瘫、内耳功能障碍[3]。本病临床上较少见,以咽喉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unt综合征更为少见。我科2012年10月收治2例以咽喉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unt综合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Ramsay Hunt综合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部疱疹、疼痛和/或面瘫,还可以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毒可以侵犯Ⅴ~Ⅷ颅神经而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因此少数患者可出现其它颅神经症状[1].现将一例合并声音嘶哑的Hunt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Ramsay-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常侵犯单侧周围神经,导致特征性簇集小水泡,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一般不会再发生,极少导致脑膜炎。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例Ramsay—Hunt综合征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Hunt综合征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Hunt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以声音嘶哑,伴咽喉疼痛就诊,查喉镜,发现单侧声带固定不动,单侧杓状软骨表面黏膜充血水肿伴有白色伪膜;6例患者2~4天后出现耳部疱疹;其中5例3~7天后出现面瘫;2例患者4~5天后出现眩晕和听力下降。经过2~4周治疗,6例患者耳部疱疹均消失;5例面瘫中,2例4周痊愈,2例2~3月痊愈,1例随访6个月未愈;2例患者眩晕消失;1例听力下降患者听力2周恢复正常,1例听力下降患者听力4周恢复正常;咽喉症状:6例咽喉疼痛消失,6例单侧声带麻痹中2例28天痊愈,2例2~3个月痊愈,2例随访6个月未愈。4例声音恢复正常患者复查喉镜,声带运动正常。结论部分不典型Hunt综合征患者,会首先侵犯喉返神经,以声音嘶哑、咽喉疼痛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其他症状。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诊断、早治疗,进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6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7例首发表现为咽喉部症状的Hunt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8~65岁,中位年龄50岁;均为单侧,其中左侧3例,右侧4例。劳累后发病2例,受凉后发病3例,原因不明2例。病程3d~3周。临床表现为2例首发症状单侧咽喉疼痛,查体见单侧咽侧壁溃疡,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及甲硝唑分别治疗3d及5d后咽喉疼痛无好转,疼痛范围向同侧耳部及头面部扩大,出现眩晕,同侧耳甲腔疱疹。另2例咽喉疼痛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6.
耳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由Hunt(1907年)首次描述,又称Hunt综合征[1],属祖国医学"疮"范畴[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自2004年8月至2006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增加对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例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例1无面瘫,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症状:声嘶(左喉返神经麻痹)和左梨状窝积液(咽缩肌麻痹),第5天才于耳廓后方出现2粒疱疹.例2首先出现面瘫,面瘫后一周才于右侧颊粘膜部出现小疱疹.例3一侧剧烈头疼,2天后鼓膜轻微充血,5天后出现面瘫,一周后颈部才出现疱疹.结果例1误诊为下咽癌;例2误诊为Bell面瘫;例3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结论疱疹延迟出现、异位疱疹、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损害的症状,是造成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误诊甚至误治的原因.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Ramsay Hunt综合征(RH征)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致的一种症侯群。VZV常侵犯单侧周围神经,导致特征性簇集小水疱。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一般不会再发,极少导致脑膜脑炎。本文回顾分析我院3例不常见RH征的诊治资料,以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Hunt's综合征认识的提高,其确诊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我科收治Hunt's综合征3例,均以咽喉部为首发症状.现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匿性冠心病与咽喉部诸多症状之间的联系,提高对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隐匿性冠心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首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咽喉部梗阻感为主诉的18例,咽喉部闷胀痛8例,咽喉部紧缩感7例,吞咽困难5例,咽喉部烧灼感2例,气、食管上方的不适或疼痛2例。本组患者既往均无胸痛、胸闷、心悸等心肌缺血症状及病史,有一次或多次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且诊断为相关耳鼻喉科疾病的病史。本组咽喉部症状均有短暂性发作的特点,持续时间常为5~10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的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等证实有心肌缺血表现,并由我院心内科确诊为隐匿性冠心病。经内科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抗心肌缺血治疗后,咽喉部症状消失33例,缓解9例(其中合并颈椎病5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所有患者均无猝死、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冠心病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具备冠心病易患因素、咽喉部症状有发作性特点的患者,不管既往有无心肌缺血症状,都应及时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避免隐匿性冠心病导致的严重冠脉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率最高的眼病,基层医院面对的白内障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反应相对较重,影响了术后效果.传统大切口术后所产生的角膜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通过非超声乳化术,做巩膜隧道反眉状小切口,将切口缩小至6 mm,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颞骨解剖结构复杂,中耳发生畸形及病理改变的情况较为多见,了解术前中耳的解剖结构十分重要。为更形象地显示中耳结构,常采用后处理技术对中耳结构主要是听骨链进行三维重建,锤、砧骨显影较容易,但提高镫骨的显影则需特殊处理,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信息并作出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3.
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危症之一,因发病急且进展迅速,如控制不力,随时可发生急性喉阻塞,造成窒息而危及生命。急性会厌炎如未及时控制可并发会厌脓肿,其病情更凶险,短时间可致患者呼吸道梗阻。近年来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抢救2例急性会厌炎伴会厌脓肿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35岁。因"咽痛伴吞咽疼痛5d,加重伴吞咽、呼吸困难1d"为主诉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同性鼻出血患者的出血点多位于鼻腔后端。采用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法治疗顽同性鼻出血须行后鼻孔栓塞,该方法易损伤鼻腔黏膜,常不能彻底止血,多需反复填塞,易导致鼻腔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我科2007-01-2012-12应用鼻内镜对鼻腔填塞止血失败的64例顽同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并止血治疗,术后应用钠吸绵填塞,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类型之一,发病率高达30%以上〔1〕。对此类患者睡眠状态的客观判定主要依靠睡眠过程中PSG监测〔2〕。无捆绑、无粘贴的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诊断技术,它可以监测患者睡眠时的逐拍心动周期、呼吸、体动等生理信号,以此为依据判别呼吸事件以及分辨不同的睡眠时相。其优点是检查时方便、舒适,监测过程中患者的睡眠更接近自然状态,适用于临床诊断、病情评价和临床科研〔3〕。我科自2013年5月与大连市精神病医院合作,对失眠患者同时进行2种方法监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2岁.因右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手术(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视物模糊2d于2011年11月23日来我院就诊. 3个月前患者因双眼近视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术前资料显示右眼屈光度-8.00 D,左眼-7.50D,矫正均1.0.A超角膜厚度右眼538 μm,左眼541 μm.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6.3 mmHg.  相似文献   

17.
旨在消除或缩小气骨导差的中耳重建技术起自20世纪初,Matte(1901)首先报道的鼓膜一镫骨连接技术(nlyringostapediopexy)被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此后”j现了很多旨在建立鼓膜和内耳淋巴液间联系的方法。直到20世纪50年代,Zollner(1955)和Wullstein(1956)的工作使之成为公认的现代听骨重建技术的奠基者。与之相伴的外科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的进步,使得中耳重建手术的效果逐步提高。虽可明品改善患者听力水平,但欲获得稳定的远期疗效仍面临许多问题。术后感染、局部粘连、排斥反应以及耳咽管功能障碍等成为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急症,国外调查显示1岁以内意外死亡的患儿中40%系呼吸道异物所致。  相似文献   

19.
鼻窦黏液囊肿是一种缓慢生长的囊性病变,囊肿的持续膨胀生长可侵及整个窦腔,甚至多个窦腔,向周围延伸出现并发症。蝶额筛区黏液囊肿可向颅底及眼部侵犯,如不及时诊断、引流,会导致严重并发症。我院2007—01—2010-01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侵及眼眶的鼻窦黏液囊肿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耳耳蜗的结构非常特殊,由两套管道套叠而成:外层骨蜗管(bony cochlear duct)和内层膜蜗管(membranous cochlear duct)[1-2]。特殊的结构导致了标本制作时膜蜗管内组织极易自溶、取材耗时久、不易及时固定等难题。许多研究者采用了各自不同方法制作内耳切片标本,比较经典的有耳蜗开窗固定法[3]、颈动脉灌注法[4]、石蜡包埋切片法[5-8]、OCT包埋冷冻/恒冷切片法[9-10]、非脱钙冷冻切片法[11-12]、石蜡火棉胶双重包埋切片法[3,13]、火棉胶包埋切片法等[14],但这些方法不是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就是制作过程复杂、周期长,难以批量制作切片标本。本研究采用心脏灌注在第一时间对豚鼠内耳组织进行初步迅速固定,再在耳蜗顶尖部及底部钻孔后二次充分固定,保留内耳膜蜗管的完整结构,以期找出一种理想的内耳切片标本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