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的功能性手术方式,讨论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及减少并发症等有关微创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内镜下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脑脑桥角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85例(99.7%),其中为小脑下前动脉264例,基底动脉21例,用Teflon隔离;蛛网膜粘连但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0.3%)。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1/6级196例,2/6级62例,3/6级23例,4/6级4例,5/6级1例;术后半年面神经功能1/6级274例,2/6级10例,3/6级2例。术后1个月听力无明显变化238例,下降〈20dB 35例,20~〈50dB 10例,≥50dB 3例。出现脑脊液耳鼻漏2例,均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患者。随访1~4年,面肌痉挛复发3例(1.0%),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内镜下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脑脑桥角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理想术式。内镜应用提高了责任血管的发现率,有助于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颅后窝血管机械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病症的理论逐渐受到重视,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开展日益增多。我科自1984年~1989年行迷路后和乙状窦后径路桥小脑角颅神经减压术306例,随访237例。其中治疗三叉神经痛124例,面肌痉挛89例,顽固性眩晕4例,舌咽神经痛20例。现将术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术后的颅内压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乙状窦后入路行神经血管减压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术后脱水剂的应用较为混乱。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脱水剂及有关药物的使用,促进恢复,我们对6o例行神经血管减压术患者由乙状窦入路行颅内压测定,对观察术后病情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6O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3~73(平均57)岁。其中,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梳理术4o例,面神经血管减压梳理术2o例。手术均经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八路进入桥小脑角,顺利完成。术后不用脱水剂,液体量控制在15oo~2oooml/d;应…  相似文献   

4.
微创手术切除小脑脑桥角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肿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进入小脑脑桥角切除小脑脑桥角肿瘤56例,对三叉神经进行减压。结果:55例一次性彻底切除肿瘤,1例切除2/3,术后三叉神经痛均立即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小脑脑桥角肿瘤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肿瘤可消除三叉神经痛。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小脑脑桥角肿瘤切除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内镜的使用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桥小脑角Ⅴ、Ⅶ、Ⅸ颅神经手术211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78例,半面痉挛27例,舌咽神经痛6例。对桥小脑角探查有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主,辅以神经梳理术;无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只作神经梳理术;对显微血管减压和/或神经根梳理术后无效或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舌咽神经痛患者,均作舌咽神经切断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治愈率分别是94.3%、92.6%和100%。结论神经梳理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的必要补充,神经切断术仍为治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桥小脑角神经根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桥小脑角神经根手术体会王仲明,王培志,徐德清,崔永进1985年2月~1992年12月,采用乙状窦后进入桥小脑角行神经报减压术及切断术治疗患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老年人(年龄60~79岁,平均64.5岁)86例,治愈79例、好转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既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又能保留其神经生理功能的功能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方案.方法: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2例,包括桥小脑角区域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15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保全了三叉神经生理功能,随访3个月~3年,近期治愈率100%,无1例复发,仅部分病例留有面部麻木(此组病例因术前均做过无水酒精封闭等治疗).术中发现责任血管91例,神经受压106例,占94.6%.结论: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理想的功能性术式.应用冷光源导光束直视手术,有利于责任血管的发现.处理好岩静脉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责任血管是指压迫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根区敏感区的血管.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的病因及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寻求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术式。方法:观察30具成人正常脑标本中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显微解剖关系;对120例面肌痉挛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探查术,其中20例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68例行面神经梳理术,32例行显微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结果:解剖发现60侧面神经中有41根神经共42次与动脉接触,神经接触率为68.3%。120例面肌痉挛患者,术中发现56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根,41例小脑前下动脉穿行第Ⅶ、Ⅷ脑神经之间,13例面神经周围蛛网膜粘连,10例未发现异常。20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者,随访3年5例复发;68例行面神经梳理术者,随访3年10例复发;32例行血管减压加面神经梳理术者,随访3年2例复发。结论:血管压迫可能是面肌痉挛的病因,但不是惟一原因;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面神经梳理术加减压术的有效率高,对不同的患者要选择不同的术式以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8年6月126例三叉神经痛和5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相应神经的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隔离技术为全程小脑脑桥角池段三叉神经予脑膜补片包裹并银夹固定;面神经隔离技术为在面神经出脑干处用2~3层修剪的脑膜补片隔离面神经和责任血管。结果随访3个月至8年,平均5.6年,三叉神经痛有效率96.1%,复发2例,神经并发症8例;面肌痉挛有效率100%,延期治愈4例,神经合并症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三维的小脑脑桥角池神经血管解剖知识和一定数量病例的积累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经乙状窦后入路桥脑小脑角舌咽神经切断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常规手术,但疼痛缓解率和复发率的报道不一~([1-8]).我们采用内镜下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加迷走神经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现回顾性分析2000-06-2008-06共收治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疗效及有关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年多来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58例的经验体会。方法经乙状窦后进路在神经内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检查三叉神经根及周围区域有无异常血管或其他病灶压迫情况,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移减压或神经感觉支部分切断、垫片、分解粘连、切除肿瘤等治疗。结果 58例TN者术中发现三叉神经根有责任血管压迫者55例(94.83%),部分为多动脉或动静脉双重压迫;在血管压迫的同时伴有蛛网膜粘连者19例,3例为单纯的重度蛛网膜粘连。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4年(平均2.6年)56例,其中2例术侧耳鸣伴听力下降,6例面部浅感觉减退。无疼痛复发者。结论神经内镜的全景化,高分辨率视野有助于准确判定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可检查手术显微镜难以窥见的盲区。准确判断分移减压是否彻底,垫片位置是否合适,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keyhole microsurgery to manage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hemifacial spasm (HFS) and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PN). Two hundred and 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and neurotomy via retrosigmoid keyhole approach in our department clinic: MV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169 cases, hemifacial spasm 31 cases,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4 cases and neurotomy for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3 cases. There wa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 such as deaths or infarction in the cerebellum or the brainstem. Complete and partial symptoms relief was obtained in 160 (94.7%) cases and failure 9 (5.3%) cases with MV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postoperatively. Meanwhil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one case with cerebellar hematoma only. The postoperative results of MVD for hemifacial spasm with symptoms relief was noted in 29 (93.5%) cases and failure 2 (6.5%) cas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one case with moderate hearing loss, another three cases complained of transient facial paralysis. Symptoms relief achieved in all 7 (100%) cases undergone MVD or neurotomy for 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one case with moderate vocal paralysis. We think that microsurgery via retrosigmoid keyhole approa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CPA hyperactive cranial nerve dysfunction syndrom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锁孔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半面痉挛(HFS)和舌咽神经痛(GPN)的疗效。方法 对207例患者实施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和神经切断术,其中三叉神经痛169例,半面痉挛31例,舌咽神经痛7例。结果 三叉神经痛治愈和好转160例(94.7%),失败9(5.3%);半面痉挛患者症状治愈29例(93.5%),失败2例(6.5%);舌咽神经痛患者症状治愈7例(100%)。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死亡或小脑或脑干梗死等。其它并发症包括有小脑血肿1例,中度听力损失3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侧声带不完全性麻痹1例。结论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和神经切断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改良乙状窦后径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减少乙状窦后径路桥小脑角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疗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常规乙状窦后径路在皮肤切口、骨窗位置、颅内操作技术及硬脑膜缝合等方面进行了适当改进 ,并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径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 5 4例。结果 :5 2例术后止痛效果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2例术中未见三叉神经 ;随访 2~ 9年 ,复发 2例 ,为眶下神经痛 ,行眶下神经切断后疼痛消失。结论 :改良乙状窦后径路手术暴露桥小脑角较充分 ,操作更方便 ,并能减少颅内意外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 15年经手术证实的病例 ,从临床上解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神经血管减压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85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后和迷路后进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76 5例 ,对获得信访和门诊复查、手术时间超过 3年、资料完整的 5 87例进行总结。结果 :5 87年术中未见血管压迫者 49例 (8.35 % ) ,余 5 38例 (96 .6 5 % )有血管压迫 ,多数病例可见神经根有明显的血管压迹或神经根扭曲 (静脉压迫无此现象 )。疗效 :5 38例神经血管减压术者治愈5 2 9例 ,治愈率 98.33% ,有效 3例 (0 .5 6 % ) ,无效 6例 (1.12 % ,其中 1例为顽固性面痛 )。治愈者中复发 48例 (9.0 7% ,静脉压迫者基本全部复发 )。感觉根部分切断 49例 ,2例复发 ,1例顽固性面痛。结论 :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为血管压迫神经根 ,神经血管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愈率高 ,长期疗效稳定。静脉不应视为压迫血管。顽固性面痛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相关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78例CPA肿瘤相关T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脂瘤31例(39.7%),脑膜瘤18例(23.1%),听神经瘤25例(32.1%),三叉神经鞘瘤2例(2.6%),脂肪瘤2例(2.6%)。所有患者均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6例肿瘤切除后同期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结果肿瘤全切64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72例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痊愈,4例患者三神经痛治疗有效,2例无效,随访6~78个月TN症状无复发。1例部分切除脑膜瘤术后3个月MRI复查显示残余肿瘤较前增大,行伽马刀治疗后病灶缩小。结论多种CPA肿瘤可表现为TN症状,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CPA肿瘤相关TN的首选方案; 对部分CPA肿瘤相关TN患者的三叉神经既有肿瘤压迫也有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切除肿瘤后还需行MVD。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理及方法,评价其长期随访结果。方法1994-2000年对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探查术。其中30例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行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20例单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结果50例手术中发现28例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根,12例小脑下前动脉压迫神经根,10例未发现有血管压迫。50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随访4—8年,疼痛复发2例,其他48例疼痛无复发。9例面部轻度麻木,痛、温、触觉大部分存在,另41例面部感觉正常。结论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没有血管压迫或不能确定责任血管的患者。若手术中确定有责任血管压迫神经,在行减压术的同时对三叉神经根神经进行梳理术,是避免复发并获得长期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翼腭窝上颌神经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36例(136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后进路翼腭窝内圆孔处切断翼腭窝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结果:135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经2~8年随访观察,118例患者无复发疼痛,但有轻度术侧上颌神经支配区麻木和感觉异常。结论: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后进路翼腭窝内圆孔处切断翼腭窝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适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患者,手术效果好,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危险,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