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止血绫浸片与膨胀海绵联合在治疗血液病鼻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09-01-2011-02期间血液病鼻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均经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治疗组应用rb-bFGF止血绫浸片联合膨胀海绵行前鼻孔填塞止血治疗,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进行鼻腔填塞。每例患者均对填塞后鼻腔疼痛评分和止血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止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填塞后再出血率、填塞不同时间鼻腔疼痛程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bFGF吸收性止血绫浸片联合膨胀海绵止血效果确切、创伤小、拔出填塞时鼻腔再出血发生率低且鼻腔填塞痛苦少,适合血液病鼻出血的局部填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诊断并不困难,但要迅速而有效的止血并不容易.传统的止血方法是鼻腔填塞,对反复发生的顽固性鼻出血行后鼻孔栓塞,但此方法损伤鼻腔黏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尤其是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出血点多位于鼻腔后端,以致填塞不到位,常不能彻底止血,多需反复填塞,易导致鼻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我科于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在鼻窦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9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改良前鼻孔填塞法治疗严重鼻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鼻出血部位明确,出血量少,经压迫,药物烧灼,微波等治疗均可止血;少数鼻出血部位不明确,出血量多,这种鼻出血治疗时往往需鼻腔填塞止血,但接诊时由于某些基层医院临床医师缺乏良好的止血操作技能及一定的实践经验,经一次或多次鼻腔填塞均难以奏效,而改行后鼻孔填塞或血管结扎方可止血。自1999年以来笔者用改良前鼻孔填塞方法治疗严重鼻出血患者,均一次治愈,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是反复鼻出血,出血量多,出血部位多发生于鼻腔中后段,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欠佳。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腔前后鼻孔填塞,再出血率达50%,如果合并凝血机制障碍,再出血率高达70%。我科2007年7月~2012年3月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2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腔填塞和后鼻孔填塞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填塞术是治疗鼻腔出血最常用最重要的止血方法,后鼻孔填塞术是治疗发生在后鼻孔出血的重症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除利特尔区及其附近可窥见区域内的出血可以通过鼻腔填塞有效压迫出血点止血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特别是重症鼻出血,往往出血点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顽固性鼻出血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或概念。Strutz等(1990)认为必须行后鼻孔填塞止血的鼻出血方称为顽固性鼻出血。Elahi等(1995)将顽固性鼻出血限定为: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张燕明(1997)提到顽固性鼻出血多指鼻出血在400ml以上,经反复鼻腔填塞仍不能止血者。杨大章等^[1]将顽固性鼻出血限定为:常规鼻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规范的鼻腔填塞(前鼻孔或后鼻孔)仍未控制的鼻出血。总之,顽固性鼻出血的特点是反复鼻出血,出血量多,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急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反复发作的顽固性鼻出血多见于老年人.对发生于鼻腔鼻咽部的出血,易确认出血部位和原因,止血效果满意.对急性鼻出血经鼻腔或后鼻孔填塞后止血效果差,经反复检查鼻腔鼻咽部而不能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时,应考虑窦腔内出血的可能.本文对78例窦灶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治疗下鼻道穹窿顶部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出血部位大多为鼻腔前段出血,止血处理比较容易。下鼻道穹窿顶部出血多系动脉破裂出血,出血较凶猛,量大,因该出血部位隐匿、深在,鼻腔止血、填塞较困难。2004-01-2006-01我们对19例下鼻道穹窿顶部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填塞治疗,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症鼻出血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鼻出血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重症鼻出血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鼻出血多发生于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病者占41%,多属于后鼻孔出血.62例施行鼻腔填塞治疗,14例施行动脉结扎术.随访1年,无并发症.结论重症鼻出血凶涌,应及时采取鼻腔填塞对出血部位进行有效的压迫止血,鼻腔填塞失败后,要早期施行颈外动脉或(和)及筛前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10.
鼻出血是耳咽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年来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效果并不理想,以往我科对鼻腔小动脉出血及鼻腔后部出血不易窥清者采用鼻腔填塞治疗,患者不仅痛苦,而且还会造成鼻腔感染。对年龄大、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使其因缺氧而加重病情。自2002年10月起,我科采用在鼻内镜下用明胶海绵微型填塞治疗鼻出血32例止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腔水蛭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取出鼻腔水蛭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2006-07-2012-07期间笔者根据工作经验采用自制可控式吸引管吸取鼻腔水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男76例,女44例;年龄4~70岁,其中4~14岁90例,〉14~40岁15例,〉40~55岁5例,〉55~65岁10例。1.2方法1.2.1可控式吸引管制作采用临床常用的一次性橡胶可控式吸痰管,根据患者年龄、鼻腔腔隙情况而制作。长度以患者耳垂至鼻尖部为宜,儿童采用8~12号管,一般不超过12号;成人采用12号以上吸引管,最大不超过18号。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黏膜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疾病,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内镜下上颌窦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术。但这些术式治疗上颌窦囊肿损伤大,改变了鼻腔正常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治疗颅脑外伤、颅底骨折伴严重鼻出血都需密切观察,且不主张鼻腔填塞。我院2000-01-2011-01对30例颅底骨折伴有严重的鼻出血患者实施了鼻腔填塞,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危症之一,因发病急且进展迅速,如控制不力,随时可发生急性喉阻塞,造成窒息而危及生命。急性会厌炎如未及时控制可并发会厌脓肿,其病情更凶险,短时间可致患者呼吸道梗阻。近年来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抢救2例急性会厌炎伴会厌脓肿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35岁。因"咽痛伴吞咽疼痛5d,加重伴吞咽、呼吸困难1d"为主诉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5.
颞骨解剖结构复杂,中耳发生畸形及病理改变的情况较为多见,了解术前中耳的解剖结构十分重要。为更形象地显示中耳结构,常采用后处理技术对中耳结构主要是听骨链进行三维重建,锤、砧骨显影较容易,但提高镫骨的显影则需特殊处理,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信息并作出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6.
鼻窦黏液囊肿是一种缓慢生长的囊性病变,囊肿的持续膨胀生长可侵及整个窦腔,甚至多个窦腔,向周围延伸出现并发症。蝶额筛区黏液囊肿可向颅底及眼部侵犯,如不及时诊断、引流,会导致严重并发症。我院2007—01—2010-01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侵及眼眶的鼻窦黏液囊肿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急症,国外调查显示1岁以内意外死亡的患儿中40%系呼吸道异物所致。  相似文献   

18.
手术切除外耳道新生物是外耳道皮肤缺损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方法是取大腿内侧中厚皮片修复缺损,由于移植片固定困难,加之局部血供建立较慢,常有皮片不成活或愈合不良引起外耳道狭窄。我科2005-04-2013-04应用耳后穿支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区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例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2岁。均为外耳道新生物需切除的患者。新生物病理诊断:乳头状瘤6例,黑色素瘤2例,血管瘤、耵聍腺瘤、瘢痕增生各1例。  相似文献   

19.
声带息肉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声嘶的主要原因,成人多见,男女均可发病。声带息肉常发生于一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边缘,有蒂或广基,也可双侧发生。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声嘶,不能发高声,说话费力,增生巨大者可引起憋气,甚至呼吸困难。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显示屏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泪囊炎指由外伤引起的鼻泪管阻塞伴局部解剖结构改变,组织层次不清和瘢痕形成,致溢泪、流脓。由于组织粘连泪囊往往移位,术中寻找泪囊困难且易出血。传统的泪囊吻合术疗效不佳,复发率高。我们采用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加低温等离子治疗,术中泪道置管,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5-03-2012-05期间因外伤导致的泪囊炎首次手术失败、第2次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1例(11眼)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例(8眼),女3例(3眼);年龄6~51岁,平均2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