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及综合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鼻内镜下对31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患者行彻底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和口服皮质激素,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清除残余息肉、肉芽及鼻痂, 严密随访。结果 黏膜上皮化较快,窦口畅通, 其中治愈25例,占80.6%,好转6例,占19.4%,无效0例。结论 窦口粘连、黏膜过敏水肿、病灶残留是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后口服脱敏药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等综合治疗,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两种随访情况的对比观察,探讨更为合理的随访治疗方案。方法 对同期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各类慢性鼻-鼻窦炎369例,依据随访频率的不同,分为A、B两组,对比分析其转归情况。结果 A组168例,6个月痊愈93例、好转72例、无效3例;12个月痊愈132例、好转36例、无效0例。B组201例,6个月痊愈42例、好转129例、无效30例;12个月痊愈72例、好转126例、无效3例。两组病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1,P<0.01)。结论 随访标准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术后综合治疗的调整和恰当实施,继而影响到慢性鼻-鼻窦炎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较多,与感染及免疫有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很难彻底清除鼻窦病变,鼻息肉复发率高。近年来我院采用德国进口wolf鼻窦内镜,综合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肯定。现就1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儿童不同类型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5~14岁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并分为3组: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儿(A组)30例60侧,予以系统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伴腺样体肥大(B组)31例62侧,予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系统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儿(C组)27例54侧,予以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联合系统药物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A组60侧,治愈48侧(80.0%),好转8侧(13.3%),无效4侧(6.7%);B组62侧,治愈46侧(74.2%),好转10侧(16.1%),无效6侧(9.7%);C组54侧,治愈40侧(74.1%),好转8侧(14.8%),无效6侧(11.1%),3种方式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首选系统药物治疗,伴腺样体肥大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可同期行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患儿可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修正性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行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16例行Draf(Ⅰ-Ⅱ)鼻内额窦引流术,并且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围手术期用药及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清除残余息肉、肉芽、囊泡)。结果:72例(109侧)患者随访1年以上,其中治愈52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66/72),且手术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用药以及加强术后随访时的鼻内镜定期复查是提高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鼻息肉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及包含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对 2 6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病人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和口服皮质激素 ,术中尽量保持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完整性 ,术后严密随访等综合治疗。结果 病变彻底清除 ,窦口开放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鼻甲粘连、前筛额隐窝病灶残留是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主要原因 ,上颌线、脓液来源及鼻顶、上鼻甲是再手术的重要手术标志 ,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儿童慢性鼻窦炎不同治疗方式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通过不同类型儿童慢性鼻窦炎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观察,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6-13岁鼻窦炎45例,分为A组:综合药物治疗Ⅰ型鼻窦炎20例40侧;B组:腺样体或/和扁桃体切除 综合药物治疗I型鼻窦炎14例28侧;C组:内镜鼻窦手术 综合药物治疗Ⅱ型鼻窦炎11例17侧。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A组和40侧,治愈32侧,好转6侧,无效2侧;B组28侧,治愈24侧,好转2侧,无效2侧,C组17侧,治愈14侧,好转3侧。结论 儿童I型鼻窦炎应首选综合药物治疗,伴腺样体或/和篇桃体病变的应在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切除腺样体或/和扁桃体,Ⅱ型鼻窦炎应在术前、术后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内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8.
儿童鼻窦炎常见,但因患者年龄特殊,且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故常就诊于儿科,致被忽视。另一方面小儿的支气管扩张及下呼吸道慢性炎症与鼻窦炎具有密切关系,所以近年来颇受重视。近3年来,作者对100例儿童鼻窦炎进行了综合治疗,通过临床实践,有一定的见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修正性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影响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4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4例(63.0%),好转14例(25.9%),总有效率88.9%;无效6例(11.1%).术后出现轻度眶周血肿1例,无术中大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鼻泪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熟悉鼻腔重要安全标志及掌握熟练的鼻内镜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2004年2月,我科共收治3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再次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例(58侧),男19例(37侧),女11例(21侧);此次手术均为第2次手术者29例(56侧),第3次1例(2侧),年龄21~76岁,平均45岁。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11月修订,海口),所有病例均为Ⅲ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性多发性鼻息肉,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1.2病变情况与对症处理本组30例患者术中发现病变主要集中的部位、并存病及处理方法见表1。术后所有病例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均按常规应用类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小钻孔、鼻内双入路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术前鼻内镜及CT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挑选术中可能出现引流通道识别困难的26例慢性额窦炎患者进行研究。双入路组11例(13侧),采用小钻孔、鼻内双入路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首先在额窦前壁钻直径4~5mm骨孔,通过注水冲洗、光照、顺行法放入导管等方法显示额窦引流通道位置,经鼻内、鼻外双入路行额窦开放术;鼻内镜组15例(18侧),常规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采用Friedman的“钩突径路”术式。术后定期随访处理。结果:双入路组均顺利找到额窦开口,完成额窦开放,无手术并发症;鼻内镜组出现眶纸板损伤2例,筛前动脉损伤1例。随访10~24个月,双人路组额窦口通畅11侧(85%),狭窄2侧;鼻内镜组通畅15侧(83%),狭窄3侧;两组均无完全堵塞者。结论:前壁小钻孔、鼻内双入路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安全性高,疗效好,可提高术者对额窦引流通道解剖认知水平及额窦手术技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香菊片配合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118例变应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中药香菊片,同时配合鼻窦负压置换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抗变态反应方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P<0.05).结论 香菊片配合鼻窦负压置换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真菌球型鼻窦炎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8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首发症状、鼻声反射结果、CT表现、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窦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首发症状包括涕中带血、鼻塞、头面部疼痛、鼻腔异味、溢泪及无症状。术前鼻镜检查43.9%无明显异常,13.3%鼻中隔明显偏曲,41.8%鼻腔有新生物,25.5%鼻腔有分泌物。鼻窦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鼻气道通气阻力、鼻腔总容积、鼻腔最小截面积与同性别正常人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T表现多为单侧鼻窦受累,不均匀或均匀不透光改变。术前CT诊断为真菌球型鼻窦炎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5.3%,真菌球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54.1%),次为蝶窦(11.2%)、筛窦(5.1%)、额窦(2.0%),多窦受累及占32.7%。所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结合不同角度内镜彻底清理病变。结论:真菌球型鼻窦炎临床症状不典型,鼻声反射检测提示鼻气道通气阻力增加,鼻腔总容积、鼻腔最小截面积缩小,可能成为影响鼻腔通气导致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原因;术前CT检查对真菌病的诊断大有帮助,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自2002年4月~2003年1月对6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低剂量克拉霉素治疗,3、6个月后分别观察其症状,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鼻窦黏膜病理的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糖精传输时间(saccharine time,ST).结果 3、6个月后66.7%、73.0%鼻腔通气改善,65.1%、74.6%鼻涕量减少;73.5%、85.3%头痛减轻;30.0%、35.0%嗅觉改善;55.8%、69.2%鼻内镜检查好转;61.4%、68.4%CT扫描较用药前改善;38.5%、61.5%病理检查示鼻窦黏膜炎症减轻.平均ST治疗前为35.5±6.3分钟,用药3个月后为27.8±6.6分钟,6个月后为24.7±7.1分钟.结论 长期低剂量应用克拉霉素对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Acute infection of the sphenoid sinus usually affects both pre-adolescent and adolescent subjec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s of the other paranasal sinuses. Acute isolated sphenoiditis, though uncommon, is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s symptoms are vague and there are few clinical findings. Indeed, it is not usually diagnosed until the patient develop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report is to discuss our cases of acute isolated sphenoiditis and compare them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METHODS: We reviewed our 10-year records of paediatric patients affected by acute isolated sphenoid sinusitis, as confirmed by nasal endoscopy and/or CT scan, and compared them with paediatric cases of sphenoid sinusiti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In particular, we focused on clinical finding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diagnostic approach, and treatment. RESULTS: As previously stated at the Brussels Consensus Meeting, patients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findings: the first including patients affected by severe acute sphenoiditis presenting fever and headache, and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neurological symptoms, with swimming and diving as possible predisposing factors. The second group includes patients with non-severe acute sphenoidit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headache, allergic rhinitis being a possible predisposing factor. CONCLUSIONS: Acute isolated sphenoid sinusitis appears to be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there are few reports in peer-reviewed paediatric journals. We wish to alert paediatricians and ENT specialist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are but still potentially devastating disorder.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发病率逐渐升高,进一步掌握该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治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不同类型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联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80例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常规行FESS,术后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症状体征积分、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月与治疗后3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序贯治疗能促进鼻窦炎术后黏膜上皮化、有效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联合鼻内镜检查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CT初步诊断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184例,再结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单纯CT、CT联合鼻内镜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的准确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单纯CT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为75.8%,CT联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为93.0%,CT联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比单纯CT检查高17.2%,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CT与鼻内镜联合诊断提高了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诊治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鼻窦炎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方法 小儿慢性鼻窦炎116例,分别以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记录症状、体征、影像学变化,统计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2%,单纯西医对照组有效率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鼻窦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发生,可使部分病例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