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HTK〗探讨空窦综合征发病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HTW〗方法〓〖HTK〗回顾分析3例经上颌窦和蝶窦术后发生空窦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HTW〗结果〓〖HTK〗发生空窦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为鼻窦开口过大、组织去除较多、窦口位置靠前、吸入冷空气直接刺激窦腔等,另外与患者的精神类型、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有关。〖HTW〗结论〓〖HTK〗在鼻腔鼻窦手术中完全切除病变的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特别是鼻窦窦口的组织结构,做到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窦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1例空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提出诊断标准。结果 鼻内镜术后并发空窦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系鼻窦口结构改变而致气流改变, 温度差异的气流刺激窦腔黏膜而发生临床症状。41例患者经过物理或药物治疗后, 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应重视保留鼻腔黏膜和鼻窦窦口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额窦手术多经鼻外途径完成,鼻内镜的发展使鼻内镜额窦手术成为可能。近几年来,在鼻内镜手术中,较侧重对筛窦、上颌窦病变等的处理,额窦由于其特有的解剖特点成为应用鼻内镜手术的最后几个难关之一,对额窦窦腔及鼻额管周围病变的处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本文就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的应用解剖及相关影像学表现、手术发展、手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与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病理生理联系、诊断及治疗。方法2例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合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漏液检验、MRI和鼻内镜检查确诊,行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均治愈,随访2年余无复发。结论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和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有紧密的病理生理联系,MRI对空蝶鞍有诊断意义,治疗方法首选经鼻内镜下修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海绵窦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例因鼻窦炎引起的海绵窦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并进行抗炎、激素对症治疗10~20d。结果经积极治疗,患者头疼、皮肤异常、眼部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个半月时,复视症状复发,继续给予激素治疗6周治愈,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多种病因可引起海绵窦综合征,明确诊断后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因鼻窦炎引起的海绵窦综合征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辅以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治疗额、筛窦囊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鼻内镜手术和鼻内镜与鼻外联合进路手术治疗额、筛窦黏液囊肿的疗效。方法37例鼻内镜手术和鼻内镜与鼻外联合进路治疗额、筛窦黏液囊肿患者及随访14个月~3年,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26例采用鼻内镜手术,11例采用鼻内镜与鼻外联合进路,均能够较好暴露术野,术后囊腔得到充分引流;34例获得满意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额、筛窦黏液囊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相似文献   

8.
9.
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鼻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1993-1999年在我院行鼻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治疗的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3例,分析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例都在其霉菌团块中找到曲霉菌菌丝或孢子;双径路(经尖牙窝或下鼻道加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9周,而单径路(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10.2周,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组的术后愈合期为6.6周,未使用抗真菌剂组的术后愈合期为7.3周,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霉菌团块标本对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ESS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是否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囊肿是鼻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镜技术是目前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主要方法。选择何种径路既能达到彻底摘除囊肿,又能减少组织损伤的微创治疗目的,是耳鼻咽喉科医生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我科1993年4月~2005年5月行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1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患者168例,男121例,女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6.6岁。并发各期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疾病者136例,单纯上颌窦黏膜下囊肿32例。其中多发性囊肿26例,双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21例。有12例脓囊肿,有上颌…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4岁。于2002年10月6日骑自行 车时不慎与迎面骑车者相撞,对方唇齿部撞击患者 右侧额部,使其额部挫裂出血。患者伤后在外院获 清创缝合及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术后伤口 感染不愈,经加强抗感染用药,感染症状减轻,但停 药后症状加重,并相继出现低热、头痛、鼻塞、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鼻综合征的发生、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空鼻综合征9例的临床资料,评价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空鼻综合征的效果.结果药物与手术治疗后随访最长4.5年,最短0.5年,平均2.3年.随访期间5例症状自然缓解,鼻腔黏膜增生肥厚,色泽淡红,通气道缩小,4例无明显变化,经手术缩窄鼻腔后自觉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空鼻综合征的发生与鼻腔手术切除过多有关;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掌握鼻甲切除程度及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此综合征是可以避免的;通过药物和(或)手术临床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7岁。反复鼻塞、流脓涕伴头疼、头昏、易倦、纳差、记忆力减退2年余,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于2005年6月9日以“筛窦炎”收住我科。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专科检查:双侧下鼻甲轻度肥大,鼻中隔轻度左偏,双侧中鼻道及总鼻道后部脓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本病单发于一侧上颌窦,以鼻涕带血、鼻塞为主要症状,鼻窦CT多示有窦腔内钙化影,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以经鼻内镜手术为主,全部治愈,随访6月~2年无复发.其中经尖牙窝入路22例,经中鼻道入路15例.结论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空蝶鞍综合征绝大多数病例中的蝶鞍扩大是由原来的垂体腺瘤的自发性坏死所引起。本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经蝶窦手术的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9岁.于2003年1月25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左鼻腔流出黄色油滴状水样液数滴,近2月左鼻腔再次流出黄色水样液,量较多.有时伴同侧头部胀痛,眼部稍有胀感,无擤涕及咳痰带血.鼻窦CT示:左上颌窦炎,上颌窦囊肿.凝血系统检查:PT 97%,APTT38.93s,Fg2.87g/L,TT 16.0s.血液分析均正常.鼻外观及颜面部无畸形,鼻中隔无偏曲,双下鼻甲不大,黏膜无充血,各鼻道无特殊分泌物,上颌窦区无压痛,未行上颌窦穿刺.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切除筛窦骨瘤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鼻内镜下切除筛窦骨瘤13例(14侧),并探讨相关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13例筛窦骨瘤患者,7例(8侧)术前CT示骨瘤未附着在纸样板、前颅底,在鼻内镜下解剖骨瘤与周围的联系后切除;4例术前CT示骨瘤附着在纸样板、2例术前CT示骨瘤附着在前颅底,在鼻内镜下解剖、暴露骨瘤后用电钻磨除.结果:13例(14侧)筛窦骨瘤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无眶内和颅内并发症,所有患者术腔在6~8周内上皮化.结论:术前冠位加轴位CT扫描能较完整评价骨瘤与筛窦各壁的关系,为手术方法和器械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帮助;鼻内镜下配合适宜的手术器械,如电钻等切除筛窦骨瘤,无面部瘢痕、创伤小,是经鼻内途径切除筛窦骨瘤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钳取罕见后组筛窦异物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8日,我科在鼻内镜下成功钳取后组筛窦异物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患者,男,26岁,石矿工人,于入院2小时前在石材厂被一从4m处飞起的碎铁片击伤右眼睑下部,当时伤口出血,局部疼痛,伤后无昏迷史,检查见:右眼睑下方距睑缘约1.5cm处有一横行长约1cm的伤口,局部肿胀压痛,双眼球活动自如,视力正常。鼻腔检查:双侧鼻腔粘膜及中隔无损伤。头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24例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明确诊断。柯-陆氏手术10例,鼻内镜下囊肿开放术(造袋术)14例。结果 随访2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5年以上16例。柯-陆氏术后3年复发1例,再次鼻内镜下囊肿造袋术,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上颌窦穿刺获得囊性液可明确诊断。鼻内镜下手术具有简洁、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