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治疗肠外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56例肠外瘘患者的PEJ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及外瘘治愈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6例肠外瘘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平均操作时间约(18.02±2.22)min,平均置管时间(82.95±45.7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结论经皮内镜引导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可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斌  夏建国  仲建华  杨力 《江苏医药》2007,33(4):405-406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和空肠造口(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6月~9月施行PEG/PEJ共4例.其中,3例行PEG胃肠内营养,1例行PEJ胃减压和空肠营养.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肥胖病人因腹壁较厚致穿刺失败.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腹膜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PEG/PEJ是行长期肠内营养和/或胃肠减压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胡凤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74-3675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观察.方法:对41例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PEJ)的病人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病人手术顺利,无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行PEJ肠内营养治疗后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经换药及整体护理后痊愈.PEJ导管阻塞3例,经疏通后恢复正常灌注.PEJ导管移位3例,拔管后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治愈.结论:术前、术中和术后严格的护理是预防和有效治疗PEG/PEJ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吴贵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77-147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9例PEG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例,好转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19例患者均造口成功,引流通畅,成功率100%,并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2例术后出现低热,造瘘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2天体温恢复正常.1例使用胃造瘘注入流质饮食时造成导管堵塞,经用糜蛋白酶8 000 U+温生理盐水50 ml反复冲洗后导管得以疏通.7例置管1.5~4.5个月,患者神志恢复并可自主进食后拔管,平均拔管时间3.2个月.结论:PEG行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具较多优点,是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建  雷霆 《医药论坛杂志》2011,(16):117-118,12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PEG)联合空肠造瘘(PEJ)技术在普外科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PEG联合PEJ治疗18例普外科疾病病人,其中用于术后胃瘫者3例,用于胆汁回输者6例,用于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不全梗阻者9例。结果 18例均一次性完成行PEG及PEJ,手术成功率100%。所有病人PEG/J管发挥作用后均逐步停用原有鼻胃(肠)管,改相关静脉营养补液为肠内营养补液,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本组所有病人带管期间原有咽喉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满意度高于传统的经鼻胃(肠)管。结论 PEG/J是建立胃(肠)腔与外界之间通道的一种非常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方法,通过PEG置管可以替代普外科中大部分较长期的经鼻置胃(肠)管和手术胃(肠)造瘘置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郑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818-2819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应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优点.方法:通过对15例昏迷患者进行PEG,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及开展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PEG及护理,患者得到了良好的营养支持,提高了生命质量.结论:PEG是一种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治疗技术,通过高质量的护理,能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在胃和空肠造瘘术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2017年9月于某院实施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患者共2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患者17例,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PEJ)患者3例,同时行PEG与PEJ两种手术患者4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手术成功,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管饲养管留置时间平均为80d,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术后并发症少,属于需要营养支持与胃肠减压患者的首选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GJ)]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疗效的观察。结果22例均一次置管成功,营养状况均得到很大改善,置管14~100天,仅有1例出现造瘘口同周围皮肤感染,经换药、抗炎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做好PEG(PEGJ)术后护理及宣教,是保证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吞咽障碍患者采取PEG(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手术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采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置入空肠造口管,以管饲的方式提供肠内营养(EN)方法,常用于胃切除术后患者。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全胃切除术38例,其中25例患者在术中置入了空肠造口管,早期给予EN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于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为患者加强饮食护理以及造瘘管的护理,以及为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置管成功,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并且由于营养充足患者的身体素质有所提升,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时细心,多方面注意,做好术前、手术时、术后全方面的准备,有利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患者早日康复,这种全面护理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3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E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PEG肠内营养后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术后3例患者出现局部切口感染,经换药后痊愈;1例出现PEG管断裂,经换管后恢复正常输注。随访0.5~2年,所有患者无有堵管、出血、误吸、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EG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肠内营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充分准备、术后完善的护理是PEG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社区对10例经皮穿刺内窥镜下胃造瘘术后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的经验。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0例接受经皮穿刺内窥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 opicgastrostomy,PEG)的中、重度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吞咽康复训练;同时,对康复护理人员普及PEG置管后规范的康复护理知识和出现其他异常问题时的护理技能等。结果:患者入选和2、4、8、12周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5.0和4.7、3.9、3.1、2.4分,体重指数分别为20.32和20.29、20.45、20.74和21.04。患者入选2、4、8和12周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值分别为0.3、1.1、1.9和2.6分;入选12周后的体重和体重指数均数分别改善2.1kg和0.72。10例患者中仅有1例在吞咽功能改善后成功拔除PEG置管,但发生5人次肺部感染、1例PEG造瘘管管口轻度感染、1例PEG术后胃出血、2人次因PEG造瘘管内置蘑菇头脱落至十二指肠球部而堵塞肠管、1次造瘘管外部橡皮管断裂。结论:规范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皮内镜胃造瘘和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后机体营养疗效变化比较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情况,探讨两者的优劣性.方法 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6例,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后第1天、第7天、第21天观察血清白蛋白、血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的变化及胃肠道并发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第1、7天对照组同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格拉斯哥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格拉斯哥分级评分分别为(36.9±177;1.7)g/L、(15.2±177;1.2g)g/dL、(27.3±177;1.7)%、(5.7±177;1.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32.7±177;2.9)g/L、(13.0±177;1.5)g/dL、(23.4±177;1.4)%、(4.2±177;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在胃肠道并发症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经皮内镜胃造瘘较鼻饲管营养支持治疗在营养恢复以及降低并发症方面优势明显,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Enteral tubes are necessary for certain patients; however, medication absorption can be affected by thi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potentially resulting in decreased efficacy. All first-line treatments f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re only available as tablets and may have decreased absorption if administered via an enteral tube.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first case of a pegylated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treatment-experienced patient who successfully achieved HCV cure after 12 weeks of elbasvir/grazoprevir administered via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tube. We further review the available pharmacokinetic and clinical literature regarding administration via enteral feeding tubes for all first-line direct-acting antivirals (DAAs).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crushed administration can be considered for DAA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access. However, caution should be exercised in patients with extragastric enteral tubes and in those with altere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atom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在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穿刺点选择在胃体前壁,给22例重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术中血压稳定,SpO2均大于97%,操作时间(15.5±2.3)min,出血量(3.8±1.9)ml.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胃瘘、胃结肠瘘、气腹、反流误吸,吸人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下内镜下胃造口术创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是适合重症患者建立胃肠内营养途径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及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3-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进行手术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YESS、TESSYS及BEI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通过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以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等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皮下血肿及椎间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第一次PTED术后出现再突出,而再次行PTED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VAS评分由术前的(7.2 ±1.3)分降至(2.1 ±0.4)分(t=32.255,P<0.001),ODI指数则由术前的(79.37 ±12.58)%降至末次随访的(15.83 ±3.13)%(t=42.164,P<0.001),直腿抬高试验则由术前的(34.71 ±8.52)°提升至(68.29 ±3.31)°(t=31.603,P<0.001),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2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7%,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神经感觉功能改变,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完善基础护理,药物治疗,继发性脑积水的管理,阻碍意识恢复药物的调整,高压氧治疗,感觉刺激。结果经过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50例意识障碍患者共有29例患者转为清醒,治疗前后意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阻碍意识恢复不利因素的正确管理、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丁瑜  侯惠如  李英男 《安徽医药》2018,22(2):212-214
胃残余量监测常用来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和监测胃排空,指导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速度及量,但近年来对监测胃残余量的临床意义说法各一.该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胃残余量可耐受的阈值、临床意义及监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得出一些体会,以期对肠内营养患者降低并发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