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洛他唑(cilostazol,CLZ)是选择性磷酸二酯酶Ⅲ(PDEm)抑制剂,可抑制PDE活性和阻碍环磷酸腺苷(cAMP)的降解及转化,使cAMP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的含量上升,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缺血性症状如溃疡、肢痛、发冷及间歇性跛行。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西洛他唑还具有多种安全、有益的心血管作用,且还没有证据显示西洛他唑有米力农样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西洛他唑通过抑制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3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平.其主要作用由cAMP所介导,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血管扩张和抗内皮细胞增殖等.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西洛他唑在干预急性脑缺血和慢性脑灌注不足方面显示出希望;临床试验亦证明其有效.文章总结了西洛他唑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卒中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卒中后患者都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但是近来阿司匹林相关的脑出m引起了大家关注,特别是在中国人群,已经有很多二级预防和社区人群调杳资料都显示脑出血的发病率较西方人群高.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同样都是血小板抑制剂,但是作用途径不同,它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提高血小板内环一磷酸腺苷(cAMP)水平,增加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由于cAMP在体内还分布于其他细胞,所以还有血小板以外的作用靶点.本研究目的旨在比较西洛他唑和阿司匹林长期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西洛他唑是一种独特的血小板抑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0余年。作为一种磷酸二酯酶Ⅲ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和抗增殖作用,其广泛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等。本文就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各10只,其中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西洛他唑组、三联组均制备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灌服安慰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连续7 d;假手术组在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制作中以生理盐水代替血栓微粒注入左心室,术后灌服安慰剂。实验期间各组均经腹主动脉取血,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测定凝血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采用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仪在6μmol/L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下测量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采用ELISA法测定环腺苷酸(c AMP)、血栓素A2(TXA2)和Ⅲ型磷酸二酯酶(PDEⅢ)水平;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大鼠仰卧固定消毒、麻醉,采用左颈外静脉、右颈总动脉置入聚乙烯管法检测血栓形成抑制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4个用药组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血栓形成抑制率显著升高,血浆c AMP显著升高、TXA2及PDEⅢ显著降低,尤以三联组为著(P均〈0.01)。实验第3~7天假手术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三联组上述凝血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诺他唑均可抑制血栓形成,三者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少血小板聚集、上调血浆c AMP及下调TXA2及PDEⅢ水平。  相似文献   

6.
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洛他唑(商品名培达),为选择性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通过增加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内的环磷酸腺苷,达到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性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应。本文评价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型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月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西洛他唑组加用西洛他唑治疗,氯吡格雷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第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药前、用药第3天及用药第8天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3天,氯吡格雷组血小板CD62P、PAC-1水平低于西洛他唑组(P0.05);用药前及用药第8天两组患者血小板CD62P、PA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均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氯吡格雷较西洛他唑起效快。  相似文献   

8.
观察抗血小板制剂西洛他唑对血管成形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建立家兔二次损伤的血管成形术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西洛他唑组.观察血管成形术后4周腹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2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发现,血管成形术4周后,西洛他唑组新生内膜面积减少,管腔面积增大,与高脂组相比差异显著;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高脂组相比明显减低.结果提示,抗血小板制剂西洛他唑可以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干预基质代谢,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
磷酸二酯酶(PDE)存在于许多炎症细胞及结构细胞中,目前已发现11种.PDE抑制剂主要抑制体内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水解,使细胞内cAMP及cGMP浓度增加,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如平滑肌舒张、减轻细胞炎症及免疫反应等.PDE4特异性水解cAMP,选择性PDE4抑制剂具有广泛抗炎作用,如抑制细胞趋化,抑制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细胞因子及化学趋化物质释放.第二代PDE4抑制剂Cilomilast和Roflumilast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并已证实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有效.由于胃肠道副作用,这类药物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PDE5可特异性水解cGMP,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血管重塑有效.PDE3和PDE7特异性水解cAMP,PDE7参与T细胞激活.目前其他PDE抑制剂与PDE4抑制剂混合制剂正在研发中.PDE4-PDE7双重抑制剂可能对哮喘及COPD更有效.PDE3-PDE4双重抑制剂具有更强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及气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5年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西洛他唑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的同时加服西洛他唑200 mg/d。对照组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2组持续用药6个月。随访5年,比较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洛他唑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 vs 42%,P0.01)。西洛他唑组患者心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 vs 3%,P0.05)。西洛他唑组患者1年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年时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西洛他唑,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