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李声岳(1943~),男,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五官科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届贵州省眼科学会秘书长。1966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眼科、耳鼻喉科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专病与专方、专药结合。擅长用补气和营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益气除风法治疗单纯病毒性角膜炎、通窍活络法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用搜剔经络的虫类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等。著有《中西医结合眼科学》、《老年病学》等专著及医学论文10余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的归纳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及分型,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探寻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为重症肌无力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整理370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临床调研表》,分析西医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各型转变与中医证型转变的规律。结果 OssermanⅠ型178例中以脾气亏虚证多见(130例),肝肾阴虚证(41例)次之,Ⅱa型89例中以脾气亏虚证(47例)、肝肾阴虚证(31例)多见,Ⅱb型76例中以气阴两虚证(19例)、肝肾阴虚证(18例)、脾肾阳虚证(22例)多见,Ⅲ、Ⅳ型共27例,以脾肾阳虚证多见。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Ⅰ型、Ⅱa型以单纯脾气亏虚证为主者,病情相对较轻,受累的肌群较少,以眼外肌受累较多见,中医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Ⅱa型50岁以下患者以脾气亏虚为主,50岁以上以肝肾阴虚为主,病情相对较轻,常多组肌群受累,但不明显,延髓及呼吸肌受累不明显,临床疗效相对尚可;Ⅱb型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脾虚痰盛型、脾肾阳虚型均可见,常由上几型发展而成,多延髓肌受累明显,病情相对较重,治疗效果稍差,治疗较棘手;Ⅲ、Ⅵ型脾肾阳虚多见,疾病常反复,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的特征为受累的横纹肌非常易于疲劳。经休息或给抗胆碱酯酶药物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程初期趋向缓解、但很易复发。我们应用针刺治疗六例不同类型的患者,均获得了显著疗效。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女各3例。发病年令10岁-40之间。其中眼肌型4例,全身型2例。其中4例曾服用新斯的明治疗。因停药后复发,2例服用中药后不显著而来求治。 相似文献
5.
王求华主任医师致力于中医药研究40余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多次聆听王师教诲,受益匪浅。兹将其辨治重症肌无力的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重症肌无力,似瘫非瘫,似痿非痿,目前尚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与其相对应,多以痿症而论之。王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元气亏虚为主要病因,病位涉及脾、肝、肾三脏。脾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王师尤其强调脾肾亏虚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密切相关,在病变的发展和转归中脾肾的盛衰起着关键的作用。前人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景岳全书·杂症谟·痿症》说:“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 相似文献
6.
7.
魏金堂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3):39-40
<正>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间神经冲动传递障碍而影响肌肉收缩功能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或内分泌机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缺乏满意的效果。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痿证”、“虚劳”等病的范畴。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骼肌易疲劳,稍事收缩肌力即行减退,短暂休息又趋改善且常表现晨轻夜重。发病有缓有急,而一旦罹患,多缠绵难愈。症状表现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6)
目的:对262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病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62例MG患者病例资料,探讨患者发病诱因及复发加重因素、中医证型、西医分型与胸腺瘤的相关性及胸腺瘤与MG危象发生的关系。结果:MG以女性多见,男∶女=1∶1.45;可因感染、劳累、减药等诱因导致复发或病情加重,其中肺部感染最为常见。Osserman分型最多为Ⅱb型患者,共150例(57.25%);中医证型中脾胃气虚证所占比例最高,共141例(53.82%);Ⅲ型及IV型患者合并胸腺瘤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两型患者;合并胸腺瘤患者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胸腺瘤患者。结论:MG是因虚致损的疾病,脾胃虚损为其主要病机;临床以脾胃气虚证、脾虚湿热证及脾肾亏虚证为常见证型,胸腺瘤为其病程中逐渐形成的病理产物,胸腺瘤与MG的严重程度及危象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临症需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救治措施及效果。结果:本组抢救成功23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及时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是挽救重症肌无力患者生命的关键,有效护理可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受累的骨骼肌很容易疲劳,病情缠绵难愈。西医主要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固醇、血浆交换疗法及胸腺切除术,虽有一定疗效,却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稳定。中医学文献中与该病证候类似的记载散见于各家医著。五十年代始见有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报道,七十年代陆续见大宗病例报告,治疗方法不断增多。从研究趋势看,中医治疗本病,无论近期或远期疗效都较有前途。现就近10年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2.
自 1995年 2月至 2 0 0 3年 8月 ,笔者运用云南省名中医、云南中医学院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之经验 ,结合个人体会 ,将西医明确诊断的 2 1例重症肌无力辨为 4型施治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1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6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5 0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 2 8年。 1例伴有乙型肝炎 ,1例伴有Ⅱ型糖尿病 ,3例行过胸腺切除术 ,2例行胸部MRI检查排除胸腺异常 ,14例是否伴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因拒行胸部CT或MRI检查 ,故未能排除 ,所有病例未发现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来诊时 ,有 15例正用溴吡斯的明…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归纳重症肌无力(MG)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辨证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探寻MG病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方法 回顾整理北京市回民医院2003-2008年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56例MG病例,分析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不同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OssermanⅠ型20例中以脾气虚弱证多见(14/20),Ⅱa型17例中以肝肾不足证(7/17)、脾肾两虚证(6/17)多见,Ⅱb型12例中以脾肾两虚证多见(8/12),Ⅲ、Ⅳ、Ⅴ共7例均为脾肾两虚证;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脾气虚弱证为佳.结论 单纯脾气虚证病情相对较轻,受累的肌群较少,以眼外肌受累较多见,中医临床疗效较好.脾肾两虚证病情较重,可见于多组肌群受累,多累及延髓及呼吸肌;肝肾不足证以眼外肌和四肢肌群受累多见;此二证型的临床疗效较前者略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归纳重症肌无力(MG)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辨证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探寻MG病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方法回顾整理北京市回民医院2003-2008年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56例MG病例,分析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不同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Osserman Ⅰ型20例中以脾气虚弱证多见(14/20),Ⅱa型17例中以肝肾不足证(7/17)、脾肾两虚证(6/17)多见,Ⅱb型12例中以脾肾两虚证多见(8/12),Ⅲ、Ⅳ、Ⅴ共7例均为脾肾两虚证;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脾气虚弱证为佳。结论单纯脾气虚证病情相对较轻,受累的肌群较少,以眼外肌受累较多见,中医临床疗效较好。脾肾两虚证病情较重,可见于多组肌群受累,多累及延髓及呼吸肌;肝肾不足证以眼外肌和四肢肌群受累多见;此二证型的临床疗效较前者略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例资料。结果死亡1人,痛死率1.22%。综合利用气管切开正压辅助呼吸、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胆碱酯酶抑制剂、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可改善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后,且明显降低病死率。结论发生危象的主要为Osserman Ⅲ型和Ⅳ型患者。感染发热性疾病及加、减药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为危象发生的主要诱因。适当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可使肌无力危象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间的传递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多由眼睑、咽喉等局部逐渐向下发展到全身四肢肌肉群松弛萎软无力,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预后极为不良。由于病因不全明了,故治疗尚无特效疗法。笔者用针灸推拿治疗26例重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总结护理经验,达到更好的护理患者的目的。方法:对本科的2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预后及疾病的转归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冲脉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08例重症肌无力病例按发病次数分为初发、复发、多发3组,辨证分型为脾气虚型、血虚络阻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和证型分布变化。结果:初发组的总有效率为91.24%(95%CI=87.74%~94.74%),复发组为79.86%(95%CI=73.31%~86.41%),多发组为53.98%(95%CI=44.79%~63.17%);三组综合疗效比较,初发组﹥复发组、多发组(P0.05);复发组﹥多发组(P0.05),且三组的95%CI不重叠。治前的证型构成为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脾气虚﹥阴平阳秘;其中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与脾气虚、血虚络阻的95%CI不重叠,P0.05;脾气虚与血虚络阻的95%CI不重叠,P0.05。治后的证型构成为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平阳秘﹥脾气虚﹥血虚络阻;其中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平阳秘与脾气虚、血虚络阻的95%CI不重叠,P0.05。结论:应用冲脉理论,采用分型论治治疗重症肌无力初发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复发组、多发组,其收益为OR=0.38(95%CI=0.21~0.69),NNT=9(95%CI=4.94~39.84);OR=0.11(95%CI=0.06~0.20),NNT=3(95%CI=2.15~3.53);复发组优于多发组,其收益为OR=0.30(95%CI=0.17~0.51),NNT=4(95%CI=2.67~6.8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