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2.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以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轻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病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并波及我国南方,疫区在不断扩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在实验室内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多数病人能完全痊愈,但有些病人关节疼痛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掌握蚊虫分布特点及其在虫媒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方法:捕获蚊虫,分离病毒。结果:1981、1982、1986和1988年在景洪市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从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2株基孔肯雅病毒、1株登革热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4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株基孔肯雅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 disease)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为特征。基孔肯雅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基孔肯雅热始发于非洲,1952年,基孔肯雅热被首次报道,主要流行于非洲。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基孔肯雅热东移东南亚地区。1965年,印度发生大流行,30万人感染。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暴发了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打破了其长期以来以散在输入性病例为特征的流行现状。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其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旦病原体侵入,可能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如何控制该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现就基孔肯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历年的流行状况做一概述,以便更好地认识基孔肯雅热,为有效地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亚非暴发基孔肯雅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6年基孔肯雅病在非洲、亚洲及印度洋的众多岛屿和国家暴发流行。基孔肯雅病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基孔肯雅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双峰热、皮疹和废用性关节痛。据推测,此次的大规模流行,可能的原因有病毒变异、游客增多和人群免疫力缺乏。现就此次暴发流行的流行特点、病原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等做简要概述。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传播媒介伊蚊,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尽快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基孔肯雅病的传入及流行。  相似文献   

7.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1种动物源性、昆虫媒介传播的病原体,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导致了大规模的基孔肯雅热的暴发.掌握该病流行特点,防止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前面临盏的重要任务.现就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情况以及临床学、媒介生物学和基孔肯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经卵传递基孔肯雅病毒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这两种蚊虫通过叮咬敏感宿主动物能感染和传播基孔肯雅病毒。对感染雌蚊的子1代分55批(3070只)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检查,白纹伊蚊的批阳性率:幼虫为46.15%(6/13),雌性成虫为33.33%(4/12),雄性成虫为62.50%(5/8)埃及伊蚊幼虫和雌性成虫的批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和22.22%(2/9)。此外,从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子2代和子3代成虫中亦检查出病毒,认为这两种感染雌蚊均具有将基孔肯雅病毒垂  相似文献   

9.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西门利克森林(Semliki forest,SF)抗原复合群。病毒直径约60 nm~70 nm,含有4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和nsP4)、1个衣壳蛋白C和3个包膜蛋白(E1、E2、E3,E1和E2间由1个6K连结)。病毒基因组为不分节段正链RNA,长度约为11.8 kb。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可分为西非、亚洲、东非/中非/南非(ECSA)3个基因型。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特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还可经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流行与诱蚊诱卵指数的关系,调查白纹伊蚊成幼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状况.方法 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通过诱蚊诱卵器和布雷图指数调查蚊虫密度和采集蚊虫,用实时荧光PCR和细胞分离2种方法对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确认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下降到5以下;采集的蚊样品按照时间和地点分成27份进行病毒检测,成蚊标本都显示病毒阴性,有3份乙醇浸泡处理的蚊幼虫标本为可疑阳性,占总幼虫标本(24份)的12.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均为阴性.该社区共报告病例253例,应急控制在22d结束.结论 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作为应急灭蚊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流行期间白纹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率、传播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云南白纹伊蚊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阐明白纹伊蚊分布特点,掌握其自然感染虫媒病毒情况,方法;白天在居民点周围和野外竹林区捕蚊,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45种24885只,其中白纹伊蚊7622只,占30.62%,从该蚊中分离到登革4型病毒4株,登革3型病毒1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2株,基孔肯雅病毒2株,]甲病毒2株。结论:白纹伊蚊在云南广泛分布,属竹林区优势蚊种,是云南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2.
卫办医发[2008]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基孔肯雅热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现印发  相似文献   

13.
卫办医发[2008]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基孔肯雅热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各地基孔肯雅热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蚊子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埃及伊蚊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台湾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分布于北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西至陕西省陇县和宝鸡市,  相似文献   

15.
基孔肯雅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孔肯雅病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所致.该病主要经蚊虫吸血传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剧烈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体征,称为"基孔肯雅热".人群对基孔肯雅热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当基孔肯雅热初次暴发时,可使大量人群发病[1].  相似文献   

16.
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中国曾于上世纪80年代报道在云南人群中发现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为指导临床医生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的监控,做好蚊媒密度监测和控制,有效防范和处置疾病的本地传播和流行,卫生部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7.
基孔肯雅热(CHIK)是由CHIK病毒(CHIKV)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10 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到1 名疑似登革热发热症状的患者,血样经实验室检测显示登革病毒核酸为阴性,CHIKV核酸为阳性,继而分离获得1 株CHIKV。采用RT-PCR 扩增此毒株的全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 中的中国地区和全球代表株进行全基因进化分析,以了解其序列特征和可能的传播来源。  相似文献   

18.
正一、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埃及伊蚊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台湾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分布于北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西至陕西省陇县和宝鸡市,西南至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蚊虫种类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 :用吸蚊管和人诱法捕蚊 ,用C6 / 36细胞和乳鼠分离病毒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病毒抗体。结果 :1985年 7~ 8月捕获雌性成蚊 6属32种 94 10只 ,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中华按蚊、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厩主要蚊种 ,白纹伊蚊是竹林区优势蚊种。从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出 1株乙脑病毒。当地人血清中乙脑、登革、基孔肯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毒抗体阳性率依次为 39.6 8% (77/ 194 )、13.73% (14/ 10 2 )、2 0 .10 % (39/ 194 )和 0 .57% (1/ 94 )。结论 :云南耿马县孟定镇存在乙脑和其它虫媒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属甲病毒属,披膜病毒科。近年来,该病毒曾引起全球多处疫情暴发,并造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基孔肯雅病毒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以指导国内开展对该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