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福建省沿海不同地区、不同气温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型.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抽取福建省沿海6个地市各一个调查点,采用笼日法捕获鼠形动物,培养分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通过PCR证实为巴尔通体,并通过gltA基因的379bp片段序列测定,构建生长发育树,确定巴尔通体属种,并分析各属种的地区和宿主分布.结果 捕获并培养分离鼠形动物1161只(份),分离到巴尔通体菌株188株,6种被检动物中有5种检出巴尔通体,感染的鼠形动物分属2目2属,分别是臭鼩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家鼠.鼠形动物总感染率为16.19%,其中臭鼩鼱最高(21.43%),其次为褐家鼠(13.54%),黄胸鼠(18.27%).构成东南地区的主要鼠形动物均列其中.调查6个沿海地市的鼠形动物均感染巴尔通体菌,感染率分别为宁德9.25%、福州9.52%、莆田9.38%、泉州28.18%、厦门17.42%、漳州13.33%.比较年积温7000℃以下地区与年积温7000℃以上地区鼠形动物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1).序列分析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中共检出3个巴尔通体种群:B.elizabethae、B.qeenslandensis和B,tribocorum A、B群,有明显的地域和宿主分布特征.结论 巴尔通体在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中广泛存在,优势菌种与云南、北京等地区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不同环境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3年6~7月在云南省3种不同气候类型共5个县、市不同生境中捕获的鼠形动物采集股动脉血,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置于35℃含5%CO_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落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电泳图中出现目标带即判断为阳性菌株。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278只,接种鼠血标本176份,共检获巴尔通体疑似菌株79份,经PCR证实69份为巴尔通体。6种被检动物中有4种动物检出巴尔通体,感染鼠分属于家鼠属、绒鼠属、小鼠属。总检动物巴尔通体分离率为39.2%;其中以黄胸鼠分离率最高为42.0%。除大理市外,剑川、祥云、云龙和云县等县捕获的鼠类标本均分离到巴尔通体,鼠类生境涉及室内、庭院、溪场灌木丛、山地灌木丛,跨越暖温带季风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河谷少雨气候三种气候类型。结论 研究再次证实云南鼠类宿主,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家栖鼠类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巴尔通体在多种鼠类、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中均有分布,呈现出对不同地理和气候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及宿主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福州保税港区现代物流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笼捕法与鼠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底调查工作。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9只,年均密度1.38%;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6种,其中啮齿目44只,食虫目5只;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40.82%;其次为黄胸鼠占30.61%。由鼠形动物体检出蜱类51只,螨类3只,蚤类4只。共采集38只鼠,肝、脾、肺、肾以及血清各38份,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2例,阳性率为5.26%。结论捕获到福州保税港区口岸媒介新记录:社鼠及其身上检获的长角血蜱。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巴尔通体在浙江省鼠群中携带状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8月于浙江省磐安县捕鼠101只,提取其肝、脾DNA后,选择巴尔通体属rpoB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所得产物进行测序及进一步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9年在磐安县捕获的101只鼠中肝脾标本检出巴尔通体rpoB基因阳性1例,其中黄胸鼠中巴尔通体分离率为4.3%;此分离株与格雷汉巴尔通体(GenBank序列号:AB426694.1)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自展值为96%)。结论在浙江省鼠群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分离株种属为格雷汉巴尔通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的优势蜱种,检测其巴尔通体感染情况,为巴尔通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动物体表采集饱血成蜱,用PCR方法检测其阳性率,并克隆测序后分析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种类。结果所捕获的蜱均为中华硬蜱,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42.3%(11/26)、6.7%(2/30)和3.3%(1/30),平均阳性率为16.3%,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 rattimassilensis的遗传关系最近,与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B.grahamii的遗传关系也很近。结论浙江省蜱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具有传播给人的风险,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浙江省口岸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鼠密度变化,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温州海港、舟山海港、台州海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个国境口岸,采用鼠夹法调查鼠类密度,并鉴定种群和进行消长观察。结果浙江口岸共布放鼠夹27 660只,有效鼠夹26 881只,共捕鼠形动物127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平均密度为0.47%,鼠密度高峰为6月(0.75%)和9月(0.65%)。年均鼠密度已从2013年的1.10%降至2015年的0.26%。主要种群以臭鼩鼱为主,占54.33%;其次为黄毛鼠,占22.83%。结论浙江省口岸鼠形动物密度有所下降,种群构成也发生较大变化,建议口岸加强鼠形动物的生境改造,并根据消长情况选择恰当时机灭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地区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现状及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危害.[方法]在珠海7个口岸采用鼠笼诱捕法常年进行监测.每月捕鼠1次,每次每个口岸布鼠笼100个,捕获活鼠(包括其它鼠形动物)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7个口岸监测点中,有5个监测点发现2目2科3属3种9只鼠形动物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均为Ⅱ型抗原),阳性率为2.69%.在7个口岸中鼠形动物EHF阳性率最高的是九洲口岸,为13.6%.3种HEF阳性的鼠形动物中,阳性率最高的是褐家鼠为2.1%.[结论]珠海口岸地区有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存在,且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鼠形动物分布广.珠海主要船(货)运海港口岸九洲口岸和陆路拱北口岸鼠形动物HEF抗原阳性率远比其他口岸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潮州市鼠形动物、媒介宿主种群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于2011年7—10月,选择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东郊村、河内村和桥东街道社光村、东湖居民区作为监测点,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计算鼠体蚤和室内游离蚤指数;病原学监测采用解剖压印培养,血清学监测采用IHA检验。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08只,属2目2科5种,其中褐家鼠占51.23%(209/408)、黄胸鼠占17.65%(72/408)、小家鼠占15.20%(62/408);室内鼠密度监测共捕获鼠形动物113只,捕鼠率为褐家鼠5.50%(66/1 200)、黄胸鼠1.92%(23/1 200);室外鼠密度监测共捕获鼠形动物57只,捕鼠率为褐家鼠1.75%(21/1 200)、黄胸鼠1.58%(19/1 200)。共梳检鼠形动物135只,带蚤26只,染蚤率为19.26%(26/135),获蚤27匹,均为印鼠客蚤,总蚤指数为0.20(27/1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13/450);经鼠疫细菌学检查鼠形动物材料333份,均未检出鼠疫杆菌;共检测鼠形动物血清308份,结果均未检出鼠疫特异性F1抗体。结论褐家鼠为潮州市鼠形动物优势种,未发现潮州市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仍需开展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等情况,评价该口岸的鼠形动物防制工作效果,为今后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10-2009.11采用ELTON夹日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45只,经鉴定分为2目2科3属4种。优势种为臭鼩鼱,占66.12%,小家鼠占17.14%,褐家鼠占10.61%,黄胸鼠占6.12%。2009年密度显著增长,峰值为2009年8月出现的2.73%。对捕获的鼠形动物采集体表寄生虫,共检出螨类2只和虱26只。经鉴定,2只螨类均为纳厉螨。结论通过科学系统地监测,掌握了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等情况,为指导港区开展媒介生物防控工作、防治媒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方法在天台县采用夹夜法捕捉鼠形动物,采集该动物的肝脏,用PCR方法检测DNA,并对阳性产物克隆测序,计算感染情况。结果采集的55份鼠类肝脏阳性25份,其中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8.84%,黄毛鼠为33.33%,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doshiae最接近。结论天台县鼠形动物有很高的巴尔通体DNA阳性率,存在传播给人的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鼠形动物本底情况,为流行病学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分析其种群数量结构及年度不同时段的数量动态。结果 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捕获7种不同类型的鼠型动物共30只,分别为大足鼠10只,黄胸鼠9只,拟家鼠2只,屋顶鼠3只,四川短尾鼩2只,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鼠各1只,平均密度为0.17%,鼠群中以大足鼠为优势种,种群构成约占36.6%,其次为黄胸鼠,占30.0%。江北国际机场鼠形动物种群密度随季节消长,高峰出现在夏秋季的8-10月,低谷出现在冬季的12月-次年1月。鼠密度最高出现在6月为0.50%,最低出现在12月为0。各区的鼠密度分别为机场客货运区0.36%、职能生活区0.29%和辅助设施区0.017%。结论本次调查为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技术指导,为加强空港口岸媒介生物的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南沙口岸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的本底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4月采用笼捕法和夹夜法对南沙口岸鼠形动物进行监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检测。结果共捕获鼠型动物538只,隶属2科6种,分别为臭鼩、褐家鼠、黄胸鼠、板齿鼠、小家鼠、黄毛鼠,其中臭鼩为优势种,占鼠种构成的53.2%;共采集538份鼠肺检测汉坦病毒,阳性率为2.6%,基因型均为汉城型。结论南沙口岸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存在鼠形动物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风险,应加强监测和病原学检测,采取防治鼠形动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和分子特征。方法对2010年福建口岸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汉坦病毒检测,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M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 2010年福建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839只,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8.52%;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阳性率5.84%,均为汉城型(SEO),阳性鼠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8.96%和3.09%。汉坦病毒检出呈较明显的冬春季高峰。用M基因片段(nt2001~2301)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将福建口岸SEOV分为S2和S3两个亚型。结论 S3亚型SEOV为福建口岸优势流行亚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报告了1981年~1990年,在温州口岸鼠形动物及蚤类的种群分布调查中,捕获鼠形动物2419只,类属2目2科5属10种,其中褐家鼠为优势种,其次是黄胸鼠,还首次发现了黑屋顶鼠。蚤类217匹,类属4科4属4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开展鼠类防控工作及完善传染病防治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笼法对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的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年平均鼠密度为0.60%(25/4200),隔离区鼠密度最高为0.71%;全年鼠密度在6月份达到高峰,为1.12%。鼠种构成: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2.00%(13/25);黄胸鼠占32.00%(8/25);黄毛鼠占4.00%(1/25);小家鼠占4.00%(1/25);臭鼩鼱占8.00%(2/25)。鼠疫F1抗体及抗原、汉坦病毒及钩端螺旋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相对简单。全年皆应开展灭鼠工作,但可在5、6月份进行加强,控制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是今后防鼠灭鼠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滇西鼠传疾病疫源地自然村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0月,在云南西部鼠传疾病流行区,选择10个县(市)40个自然村作为鼠形动物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点,使用笼捕法捕获室内鼠形动物,根据外形特征鉴定鼠形动物种类。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自然村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应用多元负二项分布回归探索影响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结果 40个自然村共捕获到鼠形动物421只,分为2目2科6属9种,捕获率为3.51%,其中黄胸鼠278只,占捕获鼠形动物的66.03%,为优势鼠种。平均每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10.5只(0~33只),共有8个自然村鼠形动物密度超过5%。多元负二项分布回归结果显示:气湿大于55%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1.82倍;彝族自然村比汉族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2.08倍;周围种植水果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1.71倍;近半年内有灭鼠行为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2.42倍;大于80%的住户养鸡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1.51倍。结论 自然村鼠形动物丰盛度与气候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密切相关,为有效控制自然村鼠形动物的丰盛度,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东山口岸1989 ̄2004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其变迁和染疫情况,为指导防鼠、灭鼠和灭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9 ̄2004年在东山口岸范围内和附近的居住区,采用笼捕法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990只,经鉴定为2目2科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类,占捕鼠总数的57.07%;年平均鼠密度为9.33%;带蚤鼠数162只,检蚤596匹,平均染蚤率为16.36%,蚤指数0.60,以黄胸鼠的染蚤率和蚤指数为最高,分别是43.56%和1.87;分离鼠体血清346份,经检测鼠疫F1抗体阴性。〔结论〕本次监测显示,年平均鼠密度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虽没有发现鼠疫F1抗体存在,但一旦有鼠疫传入,极易造成鼠间鼠疫流行,甚至可能波及人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丽水市鼠肝脾组织进行巴尔通体检测,为控制人巴尔通体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鼠的肝脾标本,采用PCR法检测巴尔通体gltA基因片段(379 bp),确定阳性标本。结果:在丽水市捕获鼠467只,巴尔通体总感染率为15.20%,宿主动物有黑线姬鼠、社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429/467),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6.08%(69/429)。结论:丽水市鼠中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且宿主动物呈多样性,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巴尔通体病疫源地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二连浩特口岸地区鼠传疾病病原体分布及人群抗体,预测鼠传疾病在当地的流行趋势。方法2019—2020年的5-9月,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采用弓形夹法、夹夜法捕获啮齿类动物,每月连续监测5 d,用PCR法检13种病原体(鼠疫菌、土拉菌、布鲁菌、贝氏柯克斯体、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无形体、立克次体、埃立克体、巴贝西原虫、博卡病毒、汉坦病毒),用ELISA法检测出入境体检人员12种鼠传疾病的IgG抗体。结果 连续两年在二连浩特口岸共布鼠夹12 000夹次,捕获527只鼠形动物,计2目6科9属13种,优势种为子午沙鼠。在子午沙鼠、长爪沙鼠、黑线毛足鼠、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羽尾跳鼠、黑线仓鼠、短尾仓鼠及刺猬中检出巴尔通体;在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五趾跳鼠中检出无形体;在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中检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从91份人血清中检测到7种病原体抗体,包括布鲁菌、贝氏柯克斯体、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汉坦病毒。结论 中蒙二连浩特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种类丰富,鼠体携带病原体比率较高,存在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无形体的自然感染,存在着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在黑龙江省抚远口岸开展鼠类监测,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抚远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4-10月,在抚远口岸针阔混交林、货场硬化地,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密度监测。用PCR法检测鼠类样本鼠疫耶尔森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巴尔通体等11种病原体。结果共捕获鼠类161只,隶属于1目3科6属7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49.69%。共检出6种病原体,阳性率76.40%;其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24.84%;其次为汉坦病毒(21.12%)和巴尔通体(18.63%)。鼠类病原体复合感染较多,共35只,占阳性数的28.46%。结论 抚远口岸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巴尔通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应加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